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引

夫幽人韵士 ,屏绝声色 ,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竞 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 ,目眯 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故幽人韵士,得以乘间而踞为一日之有。夫幽人韵士者,处于不争之地,而以一切让天下之人者也,唯夫山水、花竹,欲以让人,而人未必乐受,故居之也安,而踞之也无祸。嗟夫!此隐者之事,决烈 丈夫之所为,余生平企羡而不可必得者也。幸而身居隐见之间,世间可趋可争者既不到,余遂欲欹笠 高岩,濯缨 流水,又为卑官所绊,仅有栽花莳 竹一事,可以自乐。而邸居湫隘 ,迁徙无常,不得已乃以胆瓶 贮花,随时插换。京师人家所有名卉,一日遂为余案头物。无扦剔浇顿 之苦,而有味赏之乐;取者不贪,遇者不争,是可述也。噫!此暂时快心事也,无狃 以为常,而忘山水之大乐,石公记之。凡瓶中所有品目,条列于后,与诸好事而贫者共焉。

注释

①幽人韵士:指隐士和风雅之人。

②屏(bǐng)绝声色:屏绝,屏弃断绝;声色,指歌舞和美色。

③奔竞:奔走竞争,多指对名利的追求。晋干宝《晋纪总论》:“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

④嚣崖利薮(sǒu):嚣崖,指喧杂危险的环境;利薮,利益聚集的处所。嚣崖利薮指喧杂的尘世和财利聚集的地方。

⑤眯(m í):灰沙入眼,不能睁开看东西谓之眯。

⑥决烈:刚烈,坚毅。

⑦欹笠:欹,倾斜。即斜戴斗笠,意谓隐居。

⑧濯缨:濯,洗涤;缨,系冠的丝带。《楚辞·漁父》中有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后用“濯缨”表示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之意。

⑨莳(shì):栽种。

⑩湫(jiǎo)隘(ài):低洼狭小。《春秋传》曰:“晏子之宅湫隘。”

⑪胆瓶:长颈大腹、形如悬胆之瓶。

⑫扦剔浇顿:扦剔,指修剪;浇顿,形容浇洒费力。顿,劳困。

⑬狃(niǔ):习惯,习以为常。

译文

天下的隐士或风雅之人,由于不沾染声色,所以只能钟情于山水、花竹。山水花竹之类,没有名利的沾染,也没有为争名夺利而生的奔走争夺。俗世中人,身处喧闹的尘世,陷于名利之所不能自拔,耳目为尘世所蒙蔽,心神因算计而疲苦,想要亲近山水、花竹,也无暇一顾。所以隐者和雅士,得以有机会享有这份风景。所谓幽人韵士,就是超然于物外,把一切都让与天下之人的人。唯有山水、花竹这类事物,即使想让给凡世劳碌奔走之人,别人也未必乐于接受。因此流连其间也安然,就算据为独有,也不会招来祸端。

唉!这种隐逸者恬然的生活方式,刚毅果决之士的行为,是我这辈子想要得到但未必能实现的生活。幸而处身于一个半隐半显的位置,世间的名利好处我争取不到,想要避世隐居、清高自守,可惜又被卑微的官位所羁绊,只有栽花种竹,聊以自娱自乐。但住的地方低洼而狭小,又经常搬家,没有固定的居所,只好用胆瓶插花,随时更换。京城人家所有的名花佳卉,一时就都成了我的案头之物,不受修剪浇洒的劳累,而有欣赏品味的乐趣。取花不贪多,遇到主人也不会发生争执,这的确是件值得评述之事。唉!插花一事只是暂时让人心情畅快,不可以习以为常,而忘掉了山水的大乐。我写下这篇文章,凡是涉及瓶花的内容,都分列出来,逐条叙述于后,和喜爱花木却又并不富裕的人共享。

闲说

欲解其文,先识其人。袁宏道一生三次入仕。第一次是二十八岁时任吴县(今江苏苏州)知县,职间治案果敢,但因性情刚烈不愿面对周遭嘴脸,一连上书七次请辞,得返乡。第二次是三十一岁担任顺天府(今北京)教授、国子助教和礼部主事,很快也是告假回乡了。第三次是在三十九岁时任吏部郎官,不到两年则因病辞归。由此可见他不愿为官。

石公在《瓶史引》中,谈到了喜好插花的理由和著述的目的,通篇读来,尽是“求之不得,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与尴尬。

“可趋可争者既不到,余遂欲欹笠高岩,濯缨流水,又为卑官所绊,仅有栽花莳竹一事,可以自乐”是理想和身份的尴尬:袁宏道三十三岁著《瓶史》,时居京城,官礼部主事,官场上算不上得意,同样处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的官场,向往高人隐士那样隐居深山的恬然生活,不痛不痒的官位又像鸡肋一样羁绊了自己的理想。所以退而求其次,栽花莳竹以怡情。

宋赵佶听琴图

明 陈洪绶 华嵒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邸居湫隘,迁徙无常,不得已乃以胆瓶贮花”是生活条件和爱好的尴尬。欲栽花莳竹,居所狭小,何况还迁徙无常,于是再退而求其次,以胆瓶置花为赏。瓶器众多,为何强调“胆瓶”呢?除去造型优雅的原因,个中滋味皆在“取者不贪,遇者不争”之中吧,北地苦寒,无多嘉卉,胆瓶细颈,以置案头者多小巧,容花少,所以取花不多,也不会因折取花材和主人产生争执。

中国文人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山水情结,上起庙堂之高,下至山林之远;帝王相士、书生寒儒,或多或少地在内心深处留存了这一处净土,那是他们的理想之国,心灵的皈依所在。历朝的隐者,亦为世人所敬重。袁宏道亦是如此,日本高僧元政上人致陈元赟书曰:“数日前探市得《袁中郎集》,乐府妙绝,不可复言,《广庄》诸篇识地高,《瓶史》风流,可见其人。”插花一事便成为他精神的慰藉之一,或许也是对诸多无可奈何之事的逃避和温和抗争吧。故在其后谆谆告诫读者不可沉溺此道:“此暂时快心事也,无狃以为常,而忘山水之大乐。” ZTe+l/txke3rE5qLWuzqfbxbtMUaDSO+6TuwyibqK8j5Jju30YIzVwmLCW+vIC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