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铁岩,原名孙肃先,字晓天。1909年生于吉林省永吉县,1931年春考入北平中国大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是中共南满特委、中共南满省委委员。1937年2月11日,在本溪县和尚帽子山突围战斗中牺牲。2014年9月,宋铁岩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宋铁岩用过的书箱
在宋铁岩为数不多的遗物中,这个用来存放日记、信件特别是秘密文件的书箱尤为珍贵。宋铁岩的孙女孙晓红曾这样介绍这个见证了爷爷奶奶爱情的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书箱:“其实这个书箱是一对儿,一个捐赠给了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另外一个捐赠给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这对书箱是1926年爷爷与奶奶结婚时奶奶的陪嫁物品。奶奶的叔叔是木匠,当时看爷爷勤奋好学,就亲手为他打造了这对红底金花的书箱,现在这个书箱已经看不出当初的模样了。”这对书箱幸运地见证了宋铁岩烈士青春年少时短暂而懵懂的爱情。然而,儿女情长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心系天下的宋铁岩在婚后不久,就继续到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带着亲人的牵挂和见证他爱情的书箱,继续奔赴他的求学之路。读书期间,宋铁岩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的欣赏和同学们的钦佩。
1928年春,宋铁岩考入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理科班进修(以下简称“吉林二师”),这对书箱一直相伴着宋铁岩的求学历程。在吉林二师,受学校进步教师中共地下党员谢雨天、楚图南的教诲和影响,宋铁岩逐渐接触和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的书籍,思想进步很快,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他利用自己主办的校刊《秋声》介绍浅显的革命道理,发表一些进步的诗文,使《秋声》成为一本进步刊物。他撰写的《爱国论》和具有革命思想的诗词常常受到进步学生的喜爱。在老师的帮助下,宋铁岩还发起创办了“秋声书社”,专门介绍一些进步书刊,并在同学中广为传阅,推动了全校师生要求进步、追求真理的思潮。在此期间,这对承载着宋铁岩爱情的书箱充分发挥了作用,宋铁岩用它来装进步书籍和一些宣传册子,有时还装一些秘密资料。
学生时代的宋铁岩,目睹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财物、欺压中国百姓的罪恶行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尊心使他坚定地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活动中来。1928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与“吉林省议会”签订了《中日民商合筑五路条约》。消息传出,引起了东北三省民众的强烈反对。宋铁岩立即组织了以吉林二师学生为骨干的1000多名学生于10月28日上街游行示威。他们沿街讲演、贴标语、散发传单,深入农村进行反日宣传,使这次反日活动迅速遍及东北三省。继吉林、长春之后, 11月初,哈尔滨又掀起了较大规模的“一一·九”学生运动。这些学生运动是对宋铁岩革命意志的考验与锻炼。在学生运动中,他丰富了斗争经验,提高了组织能力,逐步成为吉林二师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宋铁岩
★宋铁岩日记
勤奋的学习丰富了宋铁岩的头脑,斗争的实践磨炼了宋铁岩的意志,他从一个具有忧国忧民、反帝反封建思想的进步青年,逐步成长为一个有一定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初步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有为青年。政治觉悟的不断提高,使他更加渴望开始新的生活。他曾在日记中这样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流水不断地流过去了,那新生的浪头已经掀起。恬静、安闲,是过去的习染;怒马奔腾的战场,要现着我的身形。严烈的炮火下,攫取那新的人生!
1931年春,宋铁岩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因品学兼优,组织能力强,很快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和北平市大学生联合会理事。在党的影响教育下,他不断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政治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献身革命事业的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