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任何人去做任何事,你有没有曾经考虑过这件事情呢?确实,只有唯一一种方法,能够让任何人没有丝毫不愿地做事情。
要记住,绝对没有第二种方法。
当然,你可以利用一把左轮枪,逼迫某个人交出他手腕上的手表。你也能够以解聘他作为恐吓他的方式逼迫你的员工与你合作,但是当你转身后,他们还是会照旧。你还能够殴打与威胁孩子,让他为你做事情。但是这种恶俗的行为方式,都会为你招来祸患。
我能够让你心甘情愿的做任何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给你所需要的东西。
你需要的东西是什么?
弗洛伊德是维也纳20世纪最负盛名的心理学家,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起源于两种动机,一种是对性的冲动,另外一种是成为伟人的欲望。”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杜威教授对此说法有不同的意见。杜威博士认为: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动。
切记,“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你将从这本书中看到很多与此有关的话。
你需要的东西是什么?你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但是你毫不放弃地追求着你真正需要的那些东西。以下,是几乎每个正常的成年人都想得到的:
一、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食物。
三、睡眠。
四、金钱,以及金钱能够买到的东西。
五、未来生活的保障。
六、完美的性生活。
七、儿女们的健康。
八、自尊感。
这些欲望几乎全部都能够满足,可是却有一种深切的欲望,与食物、睡眠不同,很难满足,那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成为伟人的欲望”,也就是杜威所说的“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
林肯有一次在信件的开头写道:“每个人都喜欢被人尊敬的感觉。”威利姆·詹姆士也曾说过:“人类天生就有深切的渴求被人重视的本质。”他说的并不是“希望”“欲望”或是“渴望”,而是“渴求”。
人类的这种“饥渴”是非常痛苦的,并且急需迅速解决。能够满足这种心灵饥渴的人可以将任何人控制在他的股掌之中。
人类和动物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便是对自尊感的渴望。有一个例子是这样的:童年时期,我在密苏里州的农村家里和父亲饲养一种品种优良的猪,还有一种白色的牛,我们曾经在牲口展览会上几十次展览它们,并且多次获得一等奖。
我们获得的蓝色缎带奖章被我父亲用针线缝在一条白色的布上,每当有亲戚朋友来我家做客,我父亲就把这条白色的布拿出来,握着一端,让我握着另外一端,让亲戚朋友观赏我们获得的奖章。
猪和牛根本不会在意它们获得的奖章,可是父亲对此却非常重视,因为,这些成就给他带来了自尊感。
如果我们的祖先对自尊感没有强烈的欲望,人类就不会有任何文化方面的发展,那样,人类就和别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
正是这样一种对自尊感的欲望,使得一名未曾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杂货店穷店员,找遍装满杂物的大木桶,翻出他曾经用5美分买来的几本法律书籍,下定决心去钻研法律。或许你对这个穷店员的名字很熟悉,他就是林肯。
这种对自尊感的欲望还激发了狄更斯写出他著名的小说,也让华伦完成了他的设计。而且,洛克菲勒因为这种对自尊感的欲望,积累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财。同样也是这种欲望,让你所居住的城市里的富翁建造起他自己的大别墅。
这种欲望能把你打扮得非常漂亮,能让你开着豪华轿车在公路上行驶,在别人面前,你可以自豪地谈起你聪明的小孩。
同样也是这种欲望,让许多年轻人变成强盗、匪徒。美国前任警察总监马路尼曾经这样说道:“因为盲目追求虚荣,现在很多年轻的罪犯在被捕后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阅读那些把他们当作英雄来编写的街头小报。他们看到自己的照片像名人一样登在报纸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觉得满足了,然而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进入受刑室坐电椅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要你告诉我你的自尊感是怎样得到的,我就可以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对你来说,明确知道自己的性格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有这样一个例子:洛克菲勒资助中国北京建造了最新式的医院,救助了很多贫困的人们,那些人,他从来都没有见过,而且永远也不会见到,但是,他从中获得了自尊感。
另一方面,狄林克当土匪,杀人、抢劫,同样也是在满足他的自尊感。当警察搜捕他的时候,他跑进一家农舍,他认为作为头号公敌对他来说是件自豪的事情,他大声地说:“我是狄林克……我不会伤害你,但你要知道,我是狄林克!”
没错,狄林克和洛克菲勒获得自尊感的方式就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历史上很多名人身上发生的趣事都是出于自重感。甚至连华盛顿都愿意别人称呼他为美国最高总统;哥伦布主动向西班牙王室提出要求获得“海军大臣”“印度总督”的头衔;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遇到没有称呼她为“女皇陛下”的信件,就拒绝拆阅;在白宫,林肯夫人曾像只老虎一样对着格兰脱夫人吼叫道:“我没有邀请你来,你怎么胆敢坐在我的面前!”
一些资助皮尔里将军去南极探险的富翁,要求用自己的名字为南极的冰山命名。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甚至想把巴黎换成他自己的名字。
人们会为了博取别人的同情和关注以及自尊感而故意假装生病和虚弱。比如,麦金利夫人要求作为美国总统的丈夫每天花几个小时,把国家要务放在一旁,陪在她床边,安抚她睡觉,她从中获得自尊感。
麦金利夫人看牙医的时候,强迫丈夫陪在她身边,这样,可以满足她治疗过程中疼痛时想要被关注的欲望。有一次,麦金利总统和国务卿约翰·强海有约,无法陪同她看病,她大发雷霆。
有一次,琳哈特夫人向我说起她认识的一个很有才干的少妇,这个少妇为了能够得到自尊感,装成生病的样子。琳哈特夫人说:“这个少妇有一天会无可奈何地接受一个事实——也许是年龄的原因,她可能再也无法结婚了。每当想到寂寞孤独的晚年就要来临,她就觉得对将来没有任何期望了。”
“她在床上躺了足有10年的时间。她年迈的老母亲,每天要在3层楼间上上下下,伺候她吃喝。终于有一天,年迈的母亲因为疲劳过度而去世,伤心的少妇几个星期后起床穿好衣服,所有的疾病也在这一瞬间都消失了。”
一些专家表示:如果想要在幻想世界里找到残酷而冷漠的现实中找不到的自尊感,一个人可能真的会因此发疯。在美国医院里,一般精神病患者的人数要比其他疾病患者的人数总和还要多。
是什么导致了这些人的精神错乱?
这样模糊的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上来,但是,我知道有很多种疾病,比如性病,会让脑细胞受到伤害,导致癫狂。而事实上,有一半以上的精神疾病起源于这样的生理因素。例如,脑损伤、酗酒、中毒,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生理上的伤害。
但是让人担心的是另外那一半精神病患者,他们的脑组织很明显没有一点儿毛病。在他们去世后,解剖他们的大脑,用最高性能的显微镜进行检测,发现他们的脑细胞组织和正常人的完全一样。
那么,这些人的精神错乱,究竟因为什么?
我认识一位精神病医院的主治医生,他在精神病理方面有着渊博的学识,也因此得到过最高荣誉,我曾向他请教过以上的问题。他如实地告诉我,他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患上精神疾病。但是,他认为,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在他自己的疯狂世界里,找到了现实中无法找到的自尊感。他对我讲了以下这个真实的事例:
我有一个病人,她的婚姻简直就是一场悲剧,她需要感情、子女以及社会名声,可是现实却没有给她所幻想的一切。她的丈夫并不爱她,连和她一同吃饭都不愿意,还命令她伺候他在自己的房间吃饭。她没有生小孩,在社会上也没有任何地位。这些终于让她患上了精神疾病,现在,她已经和丈夫离婚,恢复了小时候的姓,她终日生活在自己的疯狂世界里,她坚信自己嫁给了英国贵族,并且要求别人称呼她为史密斯夫人。
在她的幻想中,她想要孩子的愿望也已经实现了。每次,我去看她的时候,她都会对我说:“大夫,昨天晚上,我生下了一个孩子。”
这是个悲惨的故事吗?我无法解释。那位医生还说了这样的话:
“即使我可以用我的双手治愈她的疾病,让她恢复清醒的头脑,我也不情愿这样做,因为现在的她,似乎才得到了她真正想要得到的幸福。”
一个人如此渴求自尊感,甚至为此变成了精神错乱的人,如果在他们精神正常的时候,就真心地称赞他们,让他们获得自尊感,那么,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呢?
据我所知,在历史上,年薪超过百万美元的只有克莱斯勒和司华伯两个人。
为什么司华伯会获得百万美元的年薪,或者说,平均每天3000多美元的薪水呢?究竟因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个天才?不是这样的。因为他在钢铁制造业成绩突出?也不是这样的。
司华伯曾经对我说过,在他手下做事的人中有许多人在钢铁制造业方面的学识比他多得多。司华伯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薪水待遇,完全是因为他在社交方面有特殊的能力。他亲口告诉我他是如何去做的,在我看来,这些话应该刻在能够永久保存的铜牌上,并且悬挂在全美国的所有家庭、学校、商店和工作室里。每个人,在孩提时代就应该把这些话熟记在心。如果人们真的可以将这些话付诸行动,那么所有人都将过上和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
司华伯这样说道:“我认为我所拥有的最大的资源,就是能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潜能,我用赞美和鼓励,让每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
他还说:“在这个世界上,上级的批评,能够轻易毁掉一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我从没批评过任何一个人,在工作方面,只给予他们鼓励。我总是迫切地想称赞别人,而对于别人的错误,我不会急着计较。诚于嘉许,宽于称道便是我的座右铭。”
司华伯平时便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他和一般人最不一样的地方。一般人如果不喜欢什么,就会尽可能地从中挑三拣四,如果喜欢什么,就一言不发。
司华伯又说:“我一生交往广泛,在遍及世界各地的名人中,没有一个是在充满批评声的环境中成就大事业的,无论他有多么高的地位,都是在赞美声中成功起来的。”
没错,司华伯说的就是他的老板安德鲁·卡内基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之一,安德鲁·卡内基就是如此公开地赞美他的同事的。
安德鲁·卡内基甚至在自己的墓碑上赞美他的同事:“葬在这里的是一个知晓如何与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的人。”
洛克菲勒在人际关系处理中的成功秘诀便是给予对方真诚的赞美。有这样一件事:洛克菲勒有个名叫倍德福的伙伴,在南美洲因为错误的手段,在一宗买卖上让公司损失了100万美元,然而洛克菲勒却没有批评或者指责他。
洛克菲勒知道倍德福已经竭尽全力,而且事情已经过去了。洛克菲勒称赞倍德福在这次事故中保全了他60%的投资金。“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让自己完全满意,所以,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洛克菲勒这样说。
在我收集的剪报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并不真实,可它显示了一个真理,因此我想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有一个农妇,经过一天的劳累后,准备了一堆干草给男人们当晚饭。男人们十分气愤,诘问农妇是不是有毛病。农妇回答说:“嘿,我如何知道你们会注意?我为你们这些男人做了20年的饭,你们可从未说过自己不吃干草。”
几年前,有人研究过妻子离家出走这种现象。你知道调查得出的结论吗?主要缘由是:称赞不够。我敢打赌,假如丈夫离家出走,调查得出的结论亦是如此。我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另一半做的任何事都是理所应当,从来不把自己心里的感慨告诉对方。
培训班里的一个学员说起他妻子的要求:她跟一班女教友参加了一个自我提高的培训课程,之后,她要丈夫帮忙,为她列出6件事——丈夫认为这6件事能够让她成为更好的妻子。这个学员这样对班里的同学说:
这个要求使我惊讶无比。说实话,列出6件事就能改变她,这再容易不过了。老天!她可以列出上千件事来改变我,但我没对她这么要求。我跟她说:“叫我想想,明天早上给你答案。”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床,给花店打了个电话,让他们送来6朵玫瑰花给我妻子,同时附上一张卡片,在上面写上:“我想不出来有哪6件事能改变你。我爱如今的你。”
猜猜看,当天下班到家时,是谁在门口等候我?是的,我的妻子!她热泪盈眶。不必说,我十分高兴。真庆幸自己并未依照她的要求批评她的不对之处。
接下来的那个周日教堂礼拜,妻子把她的经历说给了教友,那些太太先后朝我走来,说道:“我从未听过如此温馨的事情。”由此,我懂得了赞美的力量。
齐格飞是百老汇众多歌舞剧明星中赫赫有名的一个。他可以把人们忽视的平凡女子变成明星,很多经他包装的女子,都成为舞台上的亮点。
齐格飞是个很实际的人,他将歌女们的薪水提高,从一周30美元涨到175美元。他也是个讲义气的人,福利斯歌舞剧开幕的那个晚上,他给每位出演的人员发出贺电,并且为每位参与演出的歌女献上一朵玫瑰。
有一段时间流行绝食,我还因为深陷其中而连续六天六夜没有进食。这并不是一件难事,第6天的饥饿感,好像还没有第2天严重。可是我们都知道,如果有人连续6天禁止他的家人或者下属吃东西,那就是犯罪行为。然而,那些家人或是下属会连续6天或6个星期,甚至60年都得不到赞美,这却似乎一点儿都不稀奇,即使他们对赞美的渴望和对食物的渴望一样强烈。
爱尔法利特·仑脱在《维也纳的重合》一剧中当主角的那年也曾经这样说过:“受尊重的感觉是滋养我成功的土壤,是我最不可缺少的东西。”
无论是儿女、亲友还是下属,我们可以让他们充分得到生理上所需的营养,而他们心理上所需的营养,我们给予得却是那么稀少。我们给了他们土豆和牛肉,让他们有了力气,却忘记了给他们赞美及那些让人温暖的话语。
保罗·哈维在他的电视节目“故事的背后”中说道:“诚挚的赞美会改变人的一生。”他对听众们讲了如下一则故事:几年前,居住在底特律的一位教师,恳请史蒂夫·莫里斯帮他寻找从教室里走丢的一只老鼠。她相信史蒂夫有着超常的天赋——上帝为了弥补他的双眼失明,给了他两只听力不凡的耳朵。史蒂夫头一次因两只天才的耳朵被人称赞。多年后的今天,史蒂夫把那次获得的赞美当作新生活的开始。自此,他投入于挖掘自己的听力天赋,并以艺名“神奇的史蒂夫”屹立在20世纪70年代的流行音乐乐坛。
读到以上那些话时,有些读者可能会说:“这一套已经过时了,奉承和恭维,还有拍马屁都是没用的,我已经试过了,用这一套对付受过教育的人是一点儿效果都不会有的。”
没错,阿谀奉承那一套,对聪明人是不起作用的,那只是虚假、浅薄而且自私的做法,那样做只会一次又一次失败。相反,发自内心的赞美,却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就算是维多利亚女王也未能免俗,喜欢“被奉承”。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坦白,他跟女王交往时总是竭力奉迎。在统辖辽阔的大英帝国的人物当中,迪斯雷利是最优秀的一个,他风度翩翩、聪敏过人,是个天才。所以,他所熟悉的奉承方式,我们使用时可能并不起作用。长远来说,奉承带来的坏处比益处多。奉承是伪劣品,就像假币,假如你把它转给别人,最终必然给你招致麻烦。
赞美和谄媚是很容易被区分出来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而谄媚却是虚假的。一个出自真心,是无私的,被众人称道;一个留于口头,是自私的,为人们所不齿。
我最近去了趟墨西哥城,在吉伯尔铁匹克宫看到了奥伯利根将军的半身像。半身像的下面刻着奥伯利根将军的一句名言:敌人的进攻不可怕,朋友的谄媚却很可怕。
我并不是要大家去阿谀奉承,那和我的本意相去甚远,我所讲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有一套6句格言,挂在白金汉宫书房的墙壁上。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不要奉承或者接受低贱的赞美。句中所说的“低贱的赞美”,也就是“谄媚”。我觉得有必要将我曾经看到过的一句关于谄媚的话写在这里:谄媚的人只会让别人清楚地明白他是怎样的人。
利夫华尔特·爱默生说:“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话语,说出来的东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假使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阿谀奉承,那么所有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所有人都可以做人类关系学家了。
在没有思考特定问题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有95%的时间在考虑自己。只要我们用1分钟时间去找找别人身上的优点,而不是考虑自己,我们说出的话就不再虚情假意,也可以避免违心的谄媚。
赞赏是一种美德,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将它忽略。当我们的孩子捧回优秀的成绩报告单时,我们视若无睹;当我们的孩子第一次在烘炉里烤出香味四溢的蛋糕,或者搭建起一个精巧的鸟巢时,我们也很少给予鼓励。而事实上,最让孩子们感到快乐的就是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赞赏。
因此,下次你在俱乐部里吃可口的牛排时,请不要忘记表达你对厨师非凡厨艺的赞赏。同样,当你收到疲惫的推销员派发给你的赠品时,也请及时说“谢谢”。
当官员、教师或演讲人投入全部感情、慷慨陈词却没有获得受众一丝称赞时,可以想见他们有多沮丧。如果相同的情形出现在办公室、商店、工人之中,或家人、朋友之间,他们的失落感更加强烈,甚至两倍于专业人员。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要牢牢记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人,都渴求获得赞美。这是符合情理的温情,是世人皆应拥有的享受。
在你每天纷扰的旅途中,不妨尝试着为世间留下一点儿温馨和感恩。之后,你将讶异地发现:在你的下一个征程中,这些友谊之火就是灯塔和航标。
学员帕米拉·邓纳姆来自康涅狄格州新费尔菲尔德,她有一项职责就是督促一个看门人的工作。这个看门人表现很糟糕,员工们都讥笑他,并且在工作的时候向他乱扔东西来泄愤。这自然糟糕透了,白白地将工作时间浪费了。
帕米拉用尽办法来激发这个看门人的工作热情,但都无济于事。有一次,帕米拉留意到他表现不错,就及时当着员工的面称赞了他。这个看门人从此一天比一天表现得好,并且很快就能高效地做完本职工作。如今,他表现得很不错,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赞美。真诚的赞美都会带来成就,而指责和嘲笑终将造成失败。
我们无法通过伤害他人来改变他人。所以,我们不应当指责。有段古老的格言这样说道:
我的生命仅有一次,因此,我要趁现在马上对他人展示善良和美好。我不能懈怠,不能拖拉,因为,我的生命仅有一次。
我将这段警言剪下并贴在镜面上。这样的话,每天我都能看到它。爱默生说过:“从某些方面来看,和我同行的人一定是我的老师。”
爱默生还说道:“我所见过的人,他们的某些方面都比我强,对于那些方面,我都会向他们学习。”
爱默生所说的话是完全正确的,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引起注意:不要过多地考虑自己需要的东西和取得的成就,要多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停止阿谀奉承,由衷地赞美别人。他们会始终记得你的赞美,终生难忘,就算你已经忘记了这些话,他们还会念念不忘。
第2个原则:给予他人由衷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