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其笔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1918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后创作多篇小说、杂文,代表作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等。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寓意深刻,名篇迭出。鲁迅前期的小说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往往是以描写清末民初的底层百姓生活为主,注重细节描写,能在点滴间以白描手法鲜明刻画人物,挖掘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这些小说表现了底层人民艰辛的生活和愚昧麻木的思想。正如鲁迅所言:“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后期的小说则借历史典故影射现实生活,风格从容充裕、幽默洒脱。鲁迅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如备受生活压迫和封建思想束缚的闰土;毫无道德观念、损人利己的杨二嫂;靠假学问来骗人的赵七爷;愚昧麻木的华老栓;迂腐无能、麻木不仁的孔乙己;质朴愚昧、麻木健忘的阿Q等。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虚伪本质,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对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鲁迅的散文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主要收录于《朝花夕拾》和《野草》中。前者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后者则以散文诗的形式,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批判与反思,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悲观心境。鲁迅的散文语言冷峻,色彩艳丽,意象独特而富有暗示性,意境晦暗而幽深,对中国现代白话散文诗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鲁迅著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其杂文风格独特、语言清奇、行文幽默、说理透彻,富有极强的讽刺性,对旧文明、旧道德,对资本主义文明、半殖民地文明,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对黑暗的社会以及凶残的统治者进行了犀利的批判。
本书精选了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和杂文。为了保证作品的原汁原味,全书内容和文字校订方面,仅改正了原著中个别错字和标点。其中的异体字、假借字和鲁迅习惯用字等,完全按照原著保留,未做修改。另有外国人名、地名等,均保留原著的译法。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附以精准的注释,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