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与高考改革,学校美育社团从无到有,从最初“直白”的高考备考指导到现在20余个社团的个性培养与审美能力提升,我们一直在努力!
王国维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乃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看到太多的学校把智育发展作为唯一的培养目标,学习成了学生唯一的生活内容,分数成了学生唯一的荣耀或耻辱;我们对社会、家长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早已习以为常,并把“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作为教学“法宝”,口口相传;我们在感慨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抬不起头,从一个补课班走向又一个补课班的身影的同时,也在把自己的孩子不停地塞入这支匆匆赶路的队伍,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当一个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当人们的内心被功利所缚,人们只能行色匆匆,眼光向前,急忙之中早已失去感受美的能力,何谈创造美?
季羡林曾说:“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注重实际,让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辉煌历史,但也带来了急功近利与心浮气躁。君不见潜心研究与宁静致远被人嗤之以鼻,网络“红人”与流量明星被万众瞩目?君不见在资源技术匮乏的20世纪80年代能打造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红楼梦》,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如今却很难再拍出一部令人满意的好电影?君不见东晋顾恺之能绘制出飘逸浪漫、诗意盎然的《洛神赋图》,而如今连小小教科书的插画都饱受吐槽与争议?君不见网络“污文化”在不良媒体的推动下,可谓甚嚣尘上,大有代替主流媒体之势?这样粗糙怪异的文化在不断刷新着国人对美的认知,冲击着青少年学生尚不成熟的三观,使得中华文化的美好高洁被浸染,让人们不知“何为美”。
教育之道,美育为要。党和国家早已关注这个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既有宏观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也有微观层面操作性非常强的行动指南,数量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可以说史无前例。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2019年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提高综合素质”;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要求学校“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美育工作,重构中国基础教育的良好生态”。“有为健康的教育,有为认知的教育,有为道德的教育,还有为审美能力和美的教育。最后那种教育的目的是使我们整个感性和理智的力量达到尽可能全面的和谐。”我们创建“生本高质”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式”转变为有利于学生探究的“灵魂和线索”,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育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解决者”;同时也关注美育,通过“通识教学+社团课程+拓展活动”的一体化实施模式,组建春风剪纸社、锦绣前程刺绣社、软笔书法社、硬笔书法社、尚美绘画社、陶艺社、摄影社、青春之声合唱团、电钢琴演奏社、翩跹舞蹈社、管乐队、街舞社、电声乐队等社团,在项目化的活动中提升能力,在个性化的探究中发掘潜能,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熏染铸成“美”的品格,培育一个又一个“优雅生活者”,让我们的学生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以美育人,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生活之中除了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才能让我们在奔波行走之中,有时间驻足留恋,涵养身心,领略到生活原本的美好!
风靡世界的教育纪录片《为孩子重塑教育》的制片人泰德·丁特史密斯在《未来的学校》一书中指出:“传统学校挣扎于两类大环境背景之中,一类是拘泥于过去不肯自拔的传统教育体系,另一类是正在不断塑造未来走向的创新世界。”我们提出创建“有温度的幸福校园”目标,就是要转变育人方式:新时代“十自”主题教育,唤醒正义、向善、健康的内心世界,做到以“美”启心;评选志愿服务、遵规守纪、自立自强、孝亲尊师等方向的“校园之星”,做明辨是非、品行高尚之人,做到以“美”启善;用文明礼仪课程,引导学生做谦谦君子、窈窕淑女,做到以“美”启行;举办课本剧展演、中秋诗会、摄影书画展、合唱节、体育艺术文化节、经典诵读等活动,在体验中发现美、感受美,做到以“美”启真;充分运用各学科蕴含的科学美、语言美、健康美、勤劳美、秩序美等美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做到以“美”启智……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随时随地都感受到幸福;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有温度,而不是冰冷之躯,对生活冷眼旁观,处处是敌意;也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是时代所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让学生接受美育,不一定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舞台上的表演者,也可以做一名台下合格的欣赏者;让学生接受美育,并不完全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项特长,更加不是为了应付一项考试,而是让学生懂得美、欣赏美,进而自己开始尝试创造美。当每一个人都葆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向美而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党赋予了我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国家和政府为普通高中快速、健康、特色发展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发展良机,我们势必乘势而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的育人方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美育资源,不断改进和创新学校的育人形式,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文化、生活化、课程化的美育模式,努力完成新时代交予我们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光荣使命。德之有容者,如沧海之纳百川;校之载誉者,集大成而越百年。做真正有温度的教育,必然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养的培育。绥中一高中将以推进普通高中有质量、有特色、有内涵发展为目标,以挖掘和培植学校特色项目为抓手,以特色个性化学校创建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为根本,积极探索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惠及人人更加充分、品牌打造更加亮丽、评价改革更加有效、学校发展环境更加良好的创新实践之路,把好“大方向”、唱响“主旋律”,抓好“主渠道”、鸣响“主题曲”,用好“指挥棒”、奏响“协奏曲”,让百年槐园的绿色更浓郁,让生命之花的绽放更灿烂!
明成禹
2023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