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还记得本章开篇所假设的准备表态发言的例子吗?为什么写一个并不复杂的表态发言会搜肠刮肚、手足无措?问题在于,不知道自己该在表态发言中说什么、怎么说,这实质上是概念能力上的短板。简单地讲,概念能力就是对事物分析理解的能力。比如,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就是对“山”这个概念理解逐渐深化的过程,体现了概念能力的提高。
2021年9月25日晚,孟晚舟女士抵达深圳宝安机场时发表了一个简短的演讲,很多人觉得孟晚舟女士的演讲很好,好在哪儿呢?好在该说的话她都说了,这就是“准确”;好在她说的话都说得很真诚,这就是“平实”,这背后是强大的概念能力在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孟晚舟女士对自己三重身份的清醒认识。
第一重身份,她是归家游子。 她说“家乡的温度让我心潮澎湃,难以言表。”这是表达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和乡愁。这种感情,是经历了1028天漫漫回家路的孟晚舟女士独有的、强烈的,所以,她在演讲中表达自己的家国思念,顺理成章、恰如其分。
第二重身份,她是中国公民。 她在演讲中表达了四个层面的感谢和一个感动。四个感谢包括感谢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感谢所有关注和关心她的人,以及感谢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相关部门对她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四个感谢由大到小,涵盖全面。没有表示对家人、伙伴、同事的感谢,体现她对自己是“中国公民”这个带有公共属性身份的准确认识。
第三重身份,她是华为一员。 她在演讲中提到“企业命运”“作为一名奋斗的华为人”“努力发展好企业”等,就是站在这个身份的角度所说。这个身份是孟晚舟女士身上比较鲜明的标签,所以,应该在演讲中表达自己作为一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认识到自己是什么身份,才能清楚自己该讲什么话。而能否准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身份,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较强的概念能力。那么,申论的概念是什么呢?“申”和“论”分别是什么意思?其实,概念能力不是强调准确解释一个事物的概念,而是从概念的角度认识事物。所谓从概念的角度认识,就是看到申论这这门考试的本质,看到申论内在的、外在的联系。
对申论考生而言,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三重角色。
第一重角色,是准公务员。 2021年以来,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为什么要考查脱贫攻坚、城市治理,为什么要让考生写工作方案、调研报告。这源自国家的政策方针,也源自公务员履职尽责的职业要求。
比如,2020年山东省考申论B类试卷的第一题,请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Q县干部直播带货的认识。
给定资料2
过去,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都是通过批发商进行销售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量农产品线下销售渠道受阻,出现滞销情况。不少地方干部纷纷选择网络直播带货的方式,为本地产品代言,帮助当地农民打开销路。
……
在唐县长的带动下,Q县各乡镇纷纷跟进,大杨村党支部王书记尝试通过短视频平台参与“战‘疫’助农”活动,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我经常下户,也愿意走市场,发现特色农产品好销售,我们身边已经有不少种植大户、特色产业户开始利用微信、淘宝这些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产品,形势逼着我们必须这样去做了。”王书记一边对记者说,一边走进一户村民家,仔细询问近期的收成如何。该村民高兴地说:“我们村民有什么困难,都找党支部,这次网上直播,我家卖的钱最多,多亏了党支部帮我们搞销售。”
“农户每次虽然卖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特别开心,幸福感也特别强。而且,我发现自从帮农民卖东西后,更拉近了我们的关系,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微信群,每天群里的内容就是谁家有什么产品多少斤,以什么方式交给村两委,等等”,王书记说,“现在,村民对我们这种销售方式都非常认可,我们也会尽快加大努力让村民持续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想对有网上销售意向的农户进行培训,带动农户把手机也当作生产工具,不仅会种植,还会做电商。”
一位近期协助干部开展公益直播的电商人士则带有疑惑地说,有的县直播催促上马,只能聘请当地文化传媒公司策划。这些公司缺少电商直播经验,公益直播照搬电视直播套路,县长直播流程千篇一律。也有基层干部担忧,如果不重视创新和长效机制,不少直播账号就会最终沦为“僵尸号”。
网络新媒体研究专家指出:“互联网可以抹平信息差,快速精准地连接供需两端,而移动互联网电商更是能够通过拼团购物、万人团秒杀、直播等新玩法,进一步缩短供需的距离。”唐县长也认为:“经过这次合作,不少果农尝到了新电商的甜头,心态和经营上逐渐从依赖批发商转变为主动出击,开始拥抱移动互联网。”
给定资料介绍了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促销的故事,果民看到新的销售渠道,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看到新的商机,准公务员看到什么呢?直观地看,可以看到领导干部带头,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民打开销路,拉近干群关系;也可以看到农产品搭上网络快车,助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还可以看到工作方式有待改进,存在直播仓促上马、直播流程千篇一律等问题。
除了直观地发现,还应该思考这套申论试题的出题背景,要从经济层面认识疫情影响下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要从社会层面认识消费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要从政治层面认识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是对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从宏观角度认识国家战略、社会背景,就能更精准地判断出题人的考查意图,从而更胸有成竹地审读资料、组织答案。
第二重角色,是基层治理中的执行者。 公务员考试所提供的岗位大多数面向基层一线,这就意味着,考上公务员以后,从事的工作并不是顶层设计,而是基层治理。申论给定资料介绍的案例大多涉及基层工作该怎么做,比如,某地在推进一项工作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应该注意到这并不是一个特殊做法,在很多工作中,经常出现成立领导小组或者组建工作专班,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领导力量、协调多个部门。考生“上岸”以后,如果在基层开展工作遇到困难,就可以借鉴这种工作方法。读给定资料,学工作经验,这就为“上岸”以后做好工作提供了经验积累。申论考试经常关注基层治理的措施、做法、经验、启示,并要求对其进行归纳概括,常见的无非就是加强党的领导、配强工作力量、扩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各类环境、运用科技手段、改进管理方式,等等。只要站在基层治理的现实去审视申论题目,出题规律和答案规律就都显而易见了。
比如,2020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的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请你谈谈老马是怎样“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的。
给定资料1
……
去年,老马接待群众600多人次,有家长里短,有邻里矛盾,也有基层治理中的一些问题。接待群众是门“技术活”,不仅要真诚待人,还得对政策烂熟于心。“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状态要投入,本领得过硬,我一天都不敢怠慢。”虽已年过花甲,老马仍每天坚持学习3个小时。30年来,老马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00多起,写了160多本、52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
一天下午,老马接待了一对夫妻,女的一说话就哭起来:“老马,我和他是没法过了。”原来,两人从农村进城打拼多年,生活富裕了,但矛盾也多了。老马一边安抚一边分析:“为什么穷的时候没有什么矛盾,富了反而矛盾多?说明精神贫穷,有短板。”一个小时的交流后,两人带着笑容离开,与来时相互指责的样子截然不同。“时代不一样了,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大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少。基层调解,更多的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情绪疏导和心灵抚慰工作。”老马总结道,“我不一定能帮助所有人解决问题,但我要尽最大努力帮大家都解开心结。所有的矛盾,只要用心去调就有解。调解常常不是说服了群众,而是感动了群众。”
老马这根与时俱进的“针”连得巧、织得密、缝得牢。多年来,老马给自己立下了接待群众的24字规矩:起立迎接,请坐倒水,倾听记录,交流引导,解决问题,出门相送。“工作室要成为一个温馨的驿站,群众只要来了,就要努力让大家愁脸进来笑脸出去。”有事没事找老马聊聊的人越来越多,老马总是笑脸相迎。有时,一些群众会问老马:“你是什么职务、什么级别?”“职务和级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你需要的人。”这就是老马的回答。
“我就是想来跟着学、跟着做。”22岁的小温大学毕业后到社区工作,听完老马的一次宣讲后,坚持来“老马工作室”实习。来老马这学习的可不仅仅只有小温,街道的社区综治干部每年都要来“老马工作室”学习一个月以上。老马培养了不少善做调解工作的“小马”。73岁的老党员老齐也经常来工作室找老马,他对老马说:“我年纪比你大,但我也是‘小马’,按照你的方法,我成功劝阻了小区里很多不文明行为呢!”在众多“老马”和“小马”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的各种矛盾纠纷逐年减少。
“基层干部就是一根绣花针,要把为群众服务视为终生事业。”老马说,“只要群众遇到困难,问谁是老马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告诉他:我,就是老马!”
这段资料介绍了老马的很多做法,但是多而不杂,老马的这些做法,和我们熟知的“能力+态度”模式有着明显的关联。
老马的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基础性能力和成长性能力。 基础性能力体现在老马坚持每天学习,对政策烂熟于心;成长性能力体现在培养团队,向社区干部讲授工作方法,共同做好调解工作。
老马的态度(观念)体现在两个方面——自我内在的融洽和与他人相处的融洽。 自我内在的融洽体现在老马甘于奉献,把为群众服务视为终生事业,愿意为群众挺身而出;与他人相处的融洽体现在老马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待群众笑脸相迎。
这个模式,也可以用在其他以人为主的申论题目中。
比如,2019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的第三题:根据给定资料3,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得村民们对她的称呼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
小吴的工作能力中,基础性能力体现在她经常去老乡家干农活,还能协调邻里矛盾,帮助申办救济;成长性能力体现在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大家增收致富。
小吴的人际能力中,自我内在的融洽体现在她摒弃了大学生的优越感,学说土方言,主动关心群众、尊重群众意见;与他人相处的融洽体现在注重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争取群众理解支持。
基层治理工作经常需要和群众打交道,但新考上公务员的年轻人身上或多或少带有“大学生小吴”的影子。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能照抄小吴“帮助申办救济”“带领大家增收致富”这些做法,而应该分析其变化的本质,提高自己的基础性能力和成长性能力,注重调适好自我内在的融洽和与他人相处的融洽。
第三重角色,有志于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年轻人。 许许多多的考生,或许都忘了自己是个年轻人。在他们的申论试卷里,特别是在他们的申论大作文里,很难看到年轻人的生机与活力,而是满篇的少年老成。“我”的文章里没有“我”,这会是一篇好文章吗?不会的。写文章的人很矫情拧巴,读文章的人肯定不会觉得通体舒畅。
怎么把“我”写到“我”的大作文里呢?首先要认识“我”。“我”如果只是盲从考公的潮流、听从父母的要求,才去考公务员,那么,这个“我”并不是真的“我”。真正的“我”,是认真思考了谋生与生活两者的关系,仍然决定要成为一名公务员的年轻人。或许,你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乐手、诗人、船员……这个时代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成为公务员只是其中之一。而如果你决定考公务员,就做好给老百姓当勤务员的准备。公务员是什么,是有稳定的收入,体面的身份,也有辛苦,甚至辛酸。不要去神化或者妖魔化公务员,这就是一份职业;如果有一个可以神化的理由,就是这个群体克己奉公、全心为民的精神,这也是为什么要在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之后,加上“为人民服务”这个定语。
至此,提出本书学习申论的第三个模型:
小结:
●答好申论要注意形成概念,要从公务员的职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等角度思考,了解指导这个时代的思想,了解国家的历史与未来,环境与形势,规划与战略,把握考试的趋势。
●这里所说的概念能力,不是认识某个事物的概念是什么,而是头脑能时时处处根据需要形成相应的概念。
●对申论考生而言,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三重角色。第一重角色,是准公务员。第二重角色,是基层治理中的执行者。第三重角色,是有志于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年轻人。
思考题4
在本章的开始,请你假设自己已经考上公务员,并准备一份表态发言。请结合本章所讲的“形成概念”一节,思考自己在做表态发言时有几重身份,该怎么写好这篇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