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过公考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认为,申论是门玄学。
成绩忽上忽下没有规律,努力备考比不过别人裸考,年龄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少……在一次次的挫败中质疑自己、神化考试,申论就是这样被塑造成“玄学”“神论”的。在申论这个“伪神”面前,许多考生总是感到烦、感到难,甚至感到怕,总是挑战失败,总是恶性循环。
为什么在申论考试中总会遭遇挫败?
过去我们认为,考试是有标准答案的,但申论没有,至少没有公开。
过去我们认为,学习要记忆背诵,但对申论没用,申论考试从来不划重点。
过去我们认为,做题是有公式有规律的,但申论没有,曾经广为流传的“万能八条”早就被证明是无效的。
过去我们认为,学习要跟随老师,但对申论没用,许多申论老师未必知道申论该怎么学,有相当数量的申论老师未必知道申论该怎么教。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但昨天的风雨能泥泞今天的道路。成功经验未必能让以后继续成功,过去的习惯却有可能阻碍今天的进步。重新认识了申论,还要重新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方式。
对刚接触申论的考生而言,需要认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性。 答好申论,关键要掌握三个技术,一是文字的语法,二是文章的读法,三是答案的写法。其中,语法技术最为基础,对申论考试而言,能理解给定资料和题干的意思,能写出没有错字病句的文段即可。读法技术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仅仅是满足于“读过”,实际并没有“读懂”,想要“读懂”,要思考作者讲了什么,还要思考作者想讲什么、作者没讲什么、作者该讲什么。关于写法技术,不仅需要训练表达能力,还要增加知识储备、训练思维方式;然而,就像优秀的作家总是教不出优秀的写作接班人,写法技术与其说是教出来的,不如说是自己悟出来、练出来的。
对备考申论有一定基础的考生而言,需要认识到建立联系的重要性。 申论不是一门孤立的、封闭的考试,要学好申论,有两个助手可以提供帮助。一个助手是行测、面试,既然准备公考包括这两门考试,不妨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借用行测、面试知识帮助申论学习;另一个助手是平时的阅读和写作,有助于打好文字功底、提高阅读能力。总之,建立联系就是让所学的知识产生关联,提高备考效率。
对寻求申论成绩取得更高水平突破的考生而言,需要认识到形成概念的重要性。 这其实是备考公务员的前置性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对申论考试实在没什么直接帮助,以至于学申论的人和讲申论的人都不愿意在这个方面下功夫。有的人只顾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真正做好准备考公务员的人,一定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考公务员?”只要稍稍抬一下头,就会看到,考公务员的重点不是“考”,而是“公务员”,这意味着参加公考是年轻人的重要职业选择。而成为公务员,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要求,对此比较陌生的考生很有必要了解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并且深入学习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至此,提出本书学习申论的第一个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