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行政首长被泛称为“执政”,而具体的官职名称又各有所异:晋国称“中军元帅”,楚国称“令尹”,郑国称“当国”,秦国称“大良造”,齐国称“相”……

我们在前面已经交代了“宰”,终于,这个“相”字也出来了。“相”字的本义是“副贰”的意思,相片、画像都是真人的副贰。它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殷商中期,商王武丁求贤若渴,每天做梦都记挂着“人力资源招聘”的事。有一夜做梦梦到上天赐给他一个贤人,醒来后就按梦中形象叫人画了画像,下令全国按图索人,终于在傅岩之野找到了一个正在服苦役做泥水匠的人,跟画中人一模一样。一问,那人名“说”,后世就以傅岩的地名为姓叫他“傅说”。

武丁找到梦中人后,如获至宝,立即赦免了傅说的刑徒身份,任命傅说做“相”,并且对他说:我用你做相,就像磨砺金铁,用你做砺石;就像过大河,用你做舟楫;就像逢旱天,用你做甘霖;就像做甜酒,用你做发酵的酒曲;就像做香汤,用你做调味的盐和酸梅。你要做的,就是开启我的心扉,浇灌我的心田,就像药力不使人晕眩,疾病就除不掉;就像赤脚走路只有眼看着地面,才不至于碰伤了脚。

商相傅说

这一番激情洋溢的表白记录在史书中,看起来似乎武丁大王就是上古的一位诗人抑或正在舞台上表演话剧。我们今后如果看到有“启沃主心”“盐梅帝道”这些字样的牌匾,你就应该知道在说什么了,都是从这篇告白中出来的,那是挂在宰相府第的,是对宰相的功能性比喻。

泥水匠兼苦刑犯傅说倒也不负众望,果然辅佐武丁搞出一个殷商中兴的局面。傅说与伊尹一样,也就成了传说中的名相。

但是“相”这个官职在很长时间只是授给祭祀中在一旁当当助手、掌礼宾事务的小官的,类似于司仪,《论语》中公西赤说自己愿为“小相”就是这个意思。齐桓公时执政的管仲,职务是“大夫”,爵位是“下卿”,他辅佐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人们议论此事,想到了傅说的传说,于是就有了“管仲相齐”的说法,其实,管仲没有当过相。一直到了齐景公时,才把“相”作为了执政的正式官职。

但是,由于管仲的强大影响力,这一称呼还是很快流行起来。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在执政的官职称谓上多加上了“相”字,以突出诸官之首的意思。如赵国的行政首长称“相邦”,大将廉颇就任过赵国的“假相邦”——这个“假”不是真假的“假”,而是“兼”的意思。战国时期最早设相的国家是魏国,之后是韩、赵两国,秦国置相较晚,秦孝公时,商鞅由魏入秦,始为左庶长,后升大良造,当时秦国还没有设相,但是商鞅的地位已经相当于“三晋”的相邦了,所有史称“商鞅相秦”。其实,商鞅也没有当过相。后来,秦国的执政改称“丞相”,“丞”字也是副的意思,并含有辅佐之意,“丞相”并称,旨在强调此官职是君王的辅佐。秦设左、右两丞相,右相地位比左相高,但两相并置,实际上又是将行政权作了分割。只有南方的吴国,沿用古代的“太宰”作为行政首脑,收受越王勾践贿赂、害得吴王夫差国破身亡的奸臣伯噽就是吴国的太宰。 rwVh62cKJPhaLF1tARoTNTkeJ5i8ZG/il3Yd3wiMKthjjkfJNcwZrA4escmES25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