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增肌训练要素:训练量

训练量就是指一段时间里的训练总量,通俗一点说,就是你练了多少,练的“多不多”。

增肌是多练好,还是少练好?大家可能觉得,应该是多练才能多增肌吧。但前面我也说了,增肌重训练质量,而不是数量,这就让这个问题变得复杂了一些。

怎么衡量训练量呢?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研究看的是训练者一周的总负重量这个数据,这一周训练的每次重量×组数×次数×每周训练频率。其实这就相当于,看看你这一周总共举了多少重量的铁,单位一般是吨。

也有的研究会用一次训练课的总负重量来做对比分析,但更多的研究用一周或者一次训练课的训练总组数来衡量,这样看起来不太精确,但好处是比较简单直观,也够用。

不管怎么衡量,在本质上它们都是一样的。我们接下来的讨论,就用一个部位的肌肉,每周的总训练组数来衡量训练量。

那么一个部位的肌肉,每周总共训练多少组,最适合增肌呢?

首先,一般来说,训练量大一些,增肌效果会更好 ,这在学术界是有共识的。这与“多少付出多大收获”的观念看起来是一致的。

划重点

虽然不是越大越好,但增肌需要足够大的训练量。

这绝不是说,你想增肌就需要非常辛苦,做大量的训练。虽然说训练量大一些会有更好的增肌效果,但这个“大”是相对的大。

所以以绝对量来看,这个大训练量,其实还是比较轻松就可以完成的。

当然,具体到不同部位的肌肉,可能还有一点细微的差别。比如有些研究显示,对于上半身的肌肉,大训练量和小训练量的效果差别不明显;而对于下肢的肌肉,大训练量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小训练量 ,尤其是对于新手来说。

不过,我不建议大家把上半身的肌肉和下肢肌肉区别对待,因为这样会使训练变得复杂。而且,具体怎么区别对待?如果上半身训练量可以小一些的话,那么小到什么程度?学术界也还不明确。

所以,不管是上半身还是下肢,大家统一训练量就可以了。

另外,这也绝不是说,你的训练量越大,增肌效果就越好 。如果训练量过大造成过度训练,你的增肌效果不但不会更好,反而会更差。

增肌训练中,休息和恢复所处的地位与训练同样重要。

所以,大家要建立一个概念,训练量和增肌效果(肌肉增大)之间,是一个倒U形曲线的关系,如图2.1所示。多了少了都不好,适量效果才最好。

图2.1

那么,具体训练量是多少,才是最适合增肌的呢?

直接说结论。多数研究显示,对于新手来说,每个部位的肌肉,每周训练10~20组,是最适合增肌的组数。

对于训练老手来说,可能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些训练量,比如达到20~30组,对个别人来说甚至可以更高。

划重点

新手每个部位肌肉每周训练10~20组,但老手可能需要更大的训练量才能获得更好的增肌效果。

对于这个结论,我补充解释几点。

大多数研究结论是用没有训练经验的训练者作为样本得出的,也就是说,是找以前没有做过增肌训练的人去做研究,那么研究结论就更适合新手,而不是训练经验丰富的老手。

所以,建议新手每周每部位肌肉训练10~20组,是比较有把握的;但对训练老手来说,10~20组就很可能不够了。

确实有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老手需要更大的训练量。如果再用10~20组的训练组数来训练,可能会让肌肉的增长变得比较缓慢,甚至停滞。

所以,我的建议是,对于增肌老手来说,还是要使用更大的组数去训练,这样增肌效果更有把握。

增肌老手如果用更大的组数来训练,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度训练。

前面说过,训练量太低,影响训练效果;但训练量过大,造成过度训练,也会让训练效果变差,甚至对健康造成影响。

关于过度训练,本书的第四章会讲到。

具体到每个训练者来说,训练量应该考虑区分不同的训练部位。

比如,你身上比较薄弱的、进步缓慢的肌肉部位,可以考虑用更大的训练量训练;而进步明显、有优势的肌肉部位,则保持基础的训练量。

如果你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使用大训练量来训练,那么也可以安排一段时间用小训练量来调剂一下,目的是促进肌肉的恢复,避免可能出现的过度训练。 iSrz3XnHEFOksVy6SJsl9mwvTLUnbYKLkZ4QssK+ZNeR2o2WM7T4OWFXsxOPF52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