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三个系统

在游戏设计中,为了实现整体目标并维持玩家的长久兴趣,游戏设计师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核心系统。这套系统不仅能支撑游戏的基本玩法,还能通过合理的结构和数值设计,让玩家体验到挑战与成长的双重乐趣。然而,游戏中的系统纷繁复杂,数值策划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哪部分系统对构建玩家体验的核心起决定性作用。

从数值策划的角度来看,玩法系统、成长系统和经济系统通常被视为支撑游戏体验的三大基石,如图2-1所示。这三个系统之所以被视为核心,不仅因为它们分别涵盖了游戏体验的关键维度,还因为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游戏的策略深度与可玩性。

图2-1 支撑游戏体验的三大基石

注:

玩法系统→成长系统:通过玩法产出资源,推动成长。

成长系统→玩法系统:提供强化后的战斗数据,支持玩法系统。

经济系统:作为玩法系统和成长系统的纽带,协调资源获取和使用。

玩法系统是游戏的操作核心和交互载体,承载了玩家与游戏世界互动的主要方式。它通过基础战斗、谜题解谜或环境交互等机制,促使玩家沉浸于虚拟世界的重重挑战与无尽乐趣之中。作为游戏设计的基础模块,玩法系统的流畅性与创新性直接影响玩家的第一印象和长期黏性。

成长系统则着重刻画玩家角色的进阶和蜕变历程。该系统通过经验值、等级提升、技能解锁等设计,可以展现玩家在游戏世界中的成长轨迹。合理的成长曲线能够满足玩家的探索欲和成就感,激励他们持续投入,并为下一步挑战提供动力。成长系统与玩法系统关联紧密,玩家只有不断成长才能应对玩法系统中日益强大的敌人和复杂艰巨的挑战。

经济系统为整个游戏的资源流动和策略决策提供了框架支持。金币、材料、能量等资源的获取和消耗,不仅能影响玩家的即时行为,还能营造玩家长期的游戏体验。一个平衡的经济系统能够引导玩家在资源分配和策略优化中发掘乐趣,同时对玩法系统和成长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尽管这三个系统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价值,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玩法系统奠定了玩家操作模式与游戏目标的基础;成长系统通过提升玩家角色能力为玩法的深度拓展提供支撑;而经济系统则通过资源的输入与消耗维系着玩法系统与成长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三个系统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游戏世界的主要运行逻辑,确保游戏能够为玩家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体验和持久的娱乐乐趣。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分别深入探讨这三个系统,分析它们的设计原理、数值逻辑,以及在游戏框架中的具体作用。首先从玩法系统开始,探索如何通过精妙的机制设计,让玩家沉浸于虚拟世界的操作与挑战之中。

2.2.1 玩法系统

在游戏设计中,玩法系统是玩家与游戏世界展开深度互动的核心载体。无论是击败强敌、完成任务,还是探索未知领域,玩家的所有操作与体验都通过玩法系统得以实现。它不仅定义了游戏的交互方式,还塑造了玩家在游戏中的目标、行为模式和深度体验,成为游戏一切乐趣的起点。

玩法系统的核心作用在于,为玩家提供即时反馈和持久的吸引力。通过精心设计的操作流畅性、策略多样性和高效的反馈机制,玩法系统让玩家在挑战与成就的循环中乐此不疲,同时为成长系统和经济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内容依托。毫不夸张地说,玩法系统不仅是游戏体验的基础,还是维系玩家长期投入的关键。

玩法系统的设计必须紧贴玩家的心理需求。通过基础玩法的引导,帮助新手玩家快速上手并建立方向感;通过进阶玩法与挑战玩法,为核心玩家提供高水准的策略性体验和强烈的成就感;通过社交玩法和休闲玩法,可以丰富玩家的长期游戏体验,有效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

在数值策划的视角下,玩法系统不仅是游戏设计的核心,还通过精准的数值调控引导玩家行为、优化反馈机制,确保各模块之间的平衡性。本节将深入探讨玩法系统的组成与逻辑,细致分析其如何通过战斗框架支撑起丰富多元的游戏体验,并与成长系统和经济系统形成有机的联动效应。

1.战斗框架

在玩法系统中,战斗框架是定义玩家与游戏世界互动规则的基础逻辑。它为玩家的操作与游戏的响应搭建起明确的规则体系。无论是攻击、防御、技能释放等战斗行为,还是场景解谜、环境探索等非战斗交互,都需要通过战斗框架来实现并加以规范。作为所有玩法模块的技术基础,战斗框架在游戏设计中占据优先地位。

战斗框架的设计堪称玩法系统的起点,决定了游戏中所有交互机制的运行逻辑。无论游戏的玩法目标多么复杂,最终都需要通过战斗框架来实现。一套优秀的战斗框架能够统一规则,为玩家与敌人、环境之间的互动提供一致性,避免逻辑冲突或体验割裂;同时,它能够化繁为简,为复杂玩法的扩展提供清晰的结构,减少后续开发中的逻辑矛盾;此外,它还具备强大的兼容性,通过明确的规则定义,让基础玩法(如普通战斗)与进阶玩法(如多人BOSS战)在同一框架下实现无缝衔接。

因此,在设计玩法系统时,构建战斗框架作为首要任务。它为整个玩法系统提供了稳固的基础支撑,同时决定了游戏的操作流畅性和交互反馈质量。

作为玩法系统的核心模块,战斗框架还直接影响着游戏的平衡性和可扩展性。它支撑着基础玩法,通过定义攻击、防御、技能等核心行为,让玩家能够快速上手游戏;它连接着其他玩法模块,为挑战玩法和社交玩法等复杂机制提供规则支持。例如,挑战玩法中的BOSS战可能需要引入特殊的技能效果,而这些效果必须基于框架规则实现;它引导着数值设计,通过明确的交互逻辑,协助数值策划定义伤害公式、技能冷却时间等参数,为数值平衡奠定基础;同时,它还能增强玩家体验,通过即时反馈(如打击感、技能特效等)和延迟反馈(如经验奖励等),为玩家带来流畅且沉浸式的交互体验。

尽管战斗框架的设计对游戏体验至关重要,但其具体实现需要结合数值逻辑和实际案例,这部分将在后续章节中详细展开论述。本节的核心在于阐明战斗框架作为玩法系统逻辑起点的基础性作用,并为后续复杂玩法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2.玩法系统的分类

玩法系统是玩家与游戏世界互动的直接载体,其丰富性和多样性直接决定了游戏的吸引力和可玩性。为了满足不同阶段玩家的多元需求,同时紧密围绕“一个目标”展开设计,玩法系统可以分为基础玩法、进阶玩法、挑战玩法、社交玩法和休闲玩法五大模块。这些模块环环相扣,为玩家提供从简单到复杂、从独立到合作的多层次游戏体验。

1)基础玩法:与主线目标的结合

基础玩法是玩家进入游戏后最先接触的内容,也是实现主线目标的主要载体。其设计旨在引导玩家熟悉游戏规则、掌握操作技巧,同时体验故事推进的乐趣。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基础玩法示例。

● 主线推图: 通过一系列关卡,带领玩家逐步解锁游戏内容。例如,《阴阳师》的主线推图以章节关卡的形式呈现,玩家通过依次挑战难度渐增的敌人,解锁游戏的主要剧情。在数值设计上,关卡中敌人的生命值与攻击力会逐步提升,掉落奖励则包括金币、式神碎片等资源,既吸引玩家投入精力,又确保玩家成长与游戏目标相匹配。

● 副本挑战: 作为基础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副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资源获取途径。例如,在《明日方舟》中,玩家通过日常副本获取经验卡、材料等资源,这些副本是基础玩法的延伸,帮助玩家为后续高难度关卡积累实力。数值设计通过体力限制与丰厚奖励引导玩家合理规划游戏时间。

2)进阶玩法:拓展主线目标的深度

当玩家熟悉基础玩法后,进阶玩法通过设置更高难度的挑战和更复杂的机制,为主线目标注入更深层次的策略需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进阶玩法示例。

● BOSS关卡: 设计多阶段战斗机制,促使玩家在面对不同技能和弱点时灵活调整策略。例如,《怪物猎人》的BOSS战以巨型怪物为核心,玩家需要根据怪物行为模式调整攻击策略。在数值层面,怪物的血量、技能冷却时间、弱点伤害倍率等设计,强化了战斗的节奏感与策略性,稀有素材奖励更是激励玩家反复挑战的核心动力。

● 精英副本: 注重团队合作和策略性,需要多名玩家分工应对高强度敌人。例如,精英副本是《魔兽世界》中团队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玩家需要携手合作击败高强度BOSS。副本数值通过技能连锁机制和团队分工(如坦克吸引仇恨、治疗维持生命等)强化游戏的挑战性,最终以稀有装备和团队成就为回报。

3)挑战玩法:测试玩家能力与策略

挑战玩法与玩家的战斗目标紧密相连,是检验玩家战斗力与策略思维的关键模块。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挑战玩法示例。

● 战斗挑战(如试炼塔): 通过逐层难度递增的设计,测试玩家的数值成长和策略选择能力。例如,《原神》的深渊挑战属于典型的试炼塔玩法,玩家需要逐层挑战敌人,随着层数提升,敌人的生命值、攻击力和技能复杂度逐步攀升。深层奖励包括稀有材料和限定资源,同时排行榜系统激励玩家追求极限。

● 策略挑战(如限时任务): 设定特定规则(如角色属性限制)和严格的时间要求,迫使玩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化操作策略。例如,《炉石传说》的限时挑战以限定卡组的形式展开,玩家需要使用指定的卡牌和资源完成对局。数值设计通过限制卡牌的属性强度,倒逼玩家在资源约束下探索策略搭配,创造出丰富的解题路径。

● 定向挑战(如特殊任务): 限定玩家使用特定角色或技能完成任务。例如,《怪物猎人:崛起》的活动任务要求玩家使用指定武器或装备完成特定挑战。数值设计通过削弱装备强度增加难度,同时以独特的装饰品或称号为奖励,吸引玩家参与。

4)社交玩法:增强玩家间互动

社交玩法通过PVP或PVE形式,提升玩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体验,与玩家的成长目标深度绑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社交玩法示例。

● 竞技场: PVP玩法的核心,通过匹配机制和积分系统展示玩家实力。例如,《英雄联盟》的排位赛是经典PVP玩法,玩家通过实时对战争夺积分和排名。匹配机制根据数值(如胜率、段位等)匹配对手,奖励包括独特皮肤和排名徽章,长期激励玩家持续投入。

● 大逃杀: 一种高度竞争性的PVP模式,强调资源掠夺率与战术决策的即时性。例如,《堡垒之夜》是典型的大逃杀玩法代表之一,在一个不断缩小的开放地图中,玩家通过搜集资源、建造掩体和与其他玩家对抗来争夺最后的胜利。

● 团队副本: PVE合作玩法的典范,需要玩家之间的默契配合,奖励分配机制需充分激励团队协作。例如,在《最终幻想14》的高难度团队副本中,玩家通过配合完成多阶段的BOSS战。数值设计确保队伍中每个角色都发挥重要作用,团队协作成功可以获得稀有装备和称号奖励。

5)休闲玩法:主线目标之外的放松体验

休闲玩法通过提供轻量化体验降低玩家流失率,间接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休闲玩法示例。

● 钓鱼: 通过设置鱼的种类、稀有度等概率数值,让玩家感受探索和收集的乐趣。例如,《最终幻想15》的钓鱼玩法通过鱼的种类、稀有度概率等数值设计,让玩家在主线任务之余享受探索和收集的乐趣,成为放松身心的休闲类选择。

● 解谜小游戏: 提供与战斗不同的智力挑战。数值设计需要确保难度适中,奖励设置与玩家努力相符。例如,在《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中,神庙解谜作为主线推进过程中的休闲类环节,玩家需要通过巧妙操作与逻辑思考完成各类机关挑战。奖励设计与解谜难度相匹配,如解锁勇者之力或提升体力上限。

通过实例分析可见,每种玩法模块不仅满足了不同阶段玩家的需求,还在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提供了层次丰富的互动体验。基础玩法承载着玩家的主线目标;进阶玩法与挑战玩法进一步深化了目标内容;社交玩法强化了玩家之间的互动与游戏黏性;休闲玩法则为主线之外提供了轻松的调剂。这些模块共同铸就了玩法系统的丰富性与强大吸引力。

在游戏设计过程中,玩法系统作为玩家与游戏世界的核心互动载体,决定了玩家体验的广度与深度。本节围绕玩法系统的组成架构,详细分析了基础玩法、进阶玩法、挑战玩法、社交玩法和休闲玩法这五大模块的设计逻辑和目标导向。

战斗框架奠定了玩法系统的基础逻辑,为各模块提供了明确的规则支撑。无论是主线推图的基础玩法,还是团队副本的社交玩法,多数玩法都依赖于战斗框架提供的稳定运行机制。同时,各模块通过差异化的目标设置,满足了玩家从简单到复杂、从独立到协作的多层次需求。例如,基础玩法帮助玩家快速上手并实现主线目标,进阶玩法和挑战玩法深化了战斗与策略目标,而社交玩法和休闲玩法则为玩家提供了互动与放松的多元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玩法系统的设计并非简单的模块堆砌,而是需要紧密契合游戏目标,确保每种玩法在整体框架中拥有清晰的定位与作用。无论是让玩家感受成长的满足感,还是体验策略与挑战带来的乐趣,目标明确是玩法设计的前提条件。同时,玩法的融合趋势正逐渐成为现代游戏设计的新潮流。例如,将解谜与战斗玩法相结合,创造出既考验智力又检验操作的独特体验;或者将竞技与休闲玩法巧妙融合,让玩家在轻松氛围中感受竞争的乐趣。多元化的玩法设计既增添了游戏的创新性,又为玩家带来更加丰富的沉浸式体验。

总之,玩法系统通过战斗框架和模块分类,为玩家构建起一个丰富而系统化的游戏世界。游戏设计师需要在目标导向下平衡多样性与创新性,确保玩法既能相互独立,又能紧密联动。唯有如此,方能为玩家打造出一个兼具吸引力和深度的虚拟世界。

2.2.2 成长系统

在游戏设计中,成长系统堪称维系玩家长期投入与赋予其成就感的核心机制。它通过一系列的数值设计与反馈机制,源源不断地为玩家注入提升自我、突破挑战的动力。通过成长系统,玩家得以在游戏进程中逐步实现进步,进而更深入地融入游戏世界,探索新的目标与成就。

成长系统不仅能提供即时的奖励和反馈,还能让玩家在挑战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强大。无论是角色属性的增强、技能的解锁,还是装备的升级强化,成长系统为玩家开辟了多元的进步途径。在这个过程中,玩家的每一次提升与突破,都能进一步推动他们向游戏的更高目标靠近。它为玩家带来了持续的动力源泉,使得他们不仅在游戏中收获即时的成就感,还能在不断变化的挑战面前保持投入热情。

从数值策划的角度来看,成长系统与玩法系统是高度绑定的。许多成长元素,如宝石系统、装备强化、经验值获取等,往往与某些特定玩法存在紧密关联。例如,某些玩法可能会大量产出特定资源,这些资源可用于强化玩家的角色、武器或技能,从而使玩家能够应对更强大的敌人或更复杂的挑战。通过这种紧密的关联,成长系统与玩法系统相辅相成,共同助力玩家朝更高的目标前行。

成长系统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标杆成长、核心成长和辅助成长。其中,标杆成长是玩家实现进步的主要途径,通常与角色的等级提升、技能解锁,以及主要装备升级等关键成长要素相关。这部分成长通常代表着玩家角色能力的提升,是推动游戏进程的核心动力。下面将详细探讨标杆成长的具体内容和数值设计。

1.标杆成长

标杆成长是玩家在游戏中追求的关键节点与重要里程碑,为玩家提供明确的成长路径和方向感。标杆成长一般指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达成的主要成长目标,这些标志着角色能力的显著提升,并激励玩家不断努力前进。

最为常见的标杆成长系统当属等级系统。在众多RPG类游戏、卡牌类游戏及其他类型的游戏中,玩家通过完成任务、击败敌人、挑战副本等方式积累经验,实现角色等级的提升。随着等级的提升,玩家不仅能获得更强大的属性,还能解锁新的技能、装备和玩法,进一步丰富游戏体验和挑战维度。

● 经验值曲线设计:经验值曲线是标杆成长系统的核心要素,可以直接决定玩家的成长速率和游戏的深度体验。一般来说,随着角色等级的提升,所需的经验值会逐步增加,这样高等级的玩家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下一次升级。在《魔兽世界》中,玩家从1级起步,通过击败怪物、完成任务等方式积累经验。随着等级的提升,经验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从60级升至70级时,经验需求大幅度提升,玩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提升等级。这种经验曲线设计不仅能保证玩家的成长过程既具挑战性又充满成就感,还能避免因成长过快导致游戏失去挑战性。

● 等级上限与突破机制:为防止玩家过快达到游戏的最终等级,游戏设计师通常会设置等级上限与突破机制。等级上限使玩家达到某一等级后无法继续提升,而突破机制则要求玩家完成特定任务或消耗特定资源,才能突破当前的等级限制,进入更高等级阶段。在《梦幻西游》中,当玩家达到69级时,必须通过完成特定的“升级任务”才能突破至70级。这一突破机制不仅可以加深游戏的深度,还激励玩家参与更多的任务或活动,从而提高成长的复杂性,并确保游戏的持久吸引力。

● 等级成长的反馈机制:每次玩家升级都需要配备明确的反馈机制,让玩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变化。升级反馈通常包括属性提升、技能解锁或升级、新玩法解锁等。在《英雄联盟》中,玩家通过击杀敌人或摧毁防御塔等行为获取经验并提升等级。每次升级后,玩家不仅能获得技能点,还能解锁新技能,从而不断增强战斗力。此外,随着等级的提升,玩家还能解锁更强大的装备、皮肤等,进一步提升他们在游戏中的战斗力和成就感。

2.核心成长

核心成长指游戏中角色、卡牌等主体的直接成长,通常是游戏的主要内容之一。核心成长机制因游戏类型而异。下面分别讨论RPG类游戏和卡牌类游戏的核心成长。

1)RPG类游戏的核心成长:角色成长

在RPG类游戏中,角色成长是核心成长的主要体现形式。角色成长不仅包含基础属性的提升,还涉及技能解锁、装备强化及通过特殊道具的培养等方面。在数值设计上,需要平衡各个成长维度,确保角色成长既具挑战性,又能持续激发玩家动力。

● 角色基础属性: 角色的基本属性(如力量、敏捷、智力等)决定了角色的战斗力和玩法风格。在进行数值设计时,需要平衡不同属性的成长曲线,以符合角色的定位。例如,力量型角色的力量属性增长较快,而智力型角色则以智力属性为主,力量属性相对较低。这种设计帮助玩家明确角色的定位,并营造独特的玩法体验。

● 角色等级: 尽管角色等级在标杆成长部分已有所探讨,但在核心成长中,角色等级与其他成长途径(如技能提升和装备强化)之间的联动极为关键。角色等级的提升通常带来属性(如攻击力、防御力等)的增长,但数值设计还需要考量如何平衡每次升级时角色属性的增幅。例如,部分游戏可能在某些等级(如10级、20级等)阶段设置属性加成峰值,以凸显角色成长的重要节点。此外,技能的解锁条件和效果也应与角色等级密切相关,为玩家提供更多战术选择。例如,在《逆水寒》这类MMORPG中,角色等级的提升直接关联技能的解锁与强化。在达到一定等级后,玩家可以实现解锁新技能或提升现有技能的效果,丰富战斗多样性与策略性。

● 角色技能: 通常通过技能树或技能点进行解锁和升级。数值设计的核心在于平衡各个技能的伤害、冷却时间、消耗资源等参数,确保每个技能在战斗中具备独特性与组合策略价值。随着角色等级的提升,技能不仅会得到增强,还可能获得附加效果或新技能,进一步丰富玩家的战斗体验。在《魔兽世界》中,角色的技能树设计允许玩家根据自身游戏风格选择不同的技能提升路线。例如,战士可以选择增加攻击技能的伤害,或者延长防御技能的持续时间。技能的逐步解锁和提升可以加深角色成长的深度,并为玩家提供更多的策略选择空间。

● 角色培养: 通常通过消耗道具(如经验药水、强化石等)来提升或调整角色的属性。这种培养方式常涉及概率机制(如成功率、失败后属性降低等),并增加成长的风险与回报。数值设计需要确保培养的风险与回报达到平衡,这样既能增添策略性,又能维持游戏的挑战感。

2)卡牌类游戏的核心成长:卡牌成长

在卡牌类游戏中,卡牌成长是核心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角色成长类似,卡牌的成长涉及卡牌等级、进阶、升星等多方面的提升。不同品质的卡牌具备不同的成长潜力,玩家通过消耗资源来提升卡牌能力,增强整体卡组战斗力。

● 卡牌基础属性: 卡牌类游戏中的卡牌通常分为不同的品质(如UP、SSR、SR、R等),每种品质的卡牌具有不同的基础属性和成长潜力。在进行数值设计时,需要平衡不同品质卡牌的初始属性和成长速度,确保高品质卡牌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同时为低品质卡牌预留一定的成长空间,使所有卡牌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实现成长。在《炉石传说》中,卡牌的品质差异体现在基础属性的不同。高级卡牌通常拥有更强的效果和属性,玩家可以通过不断收集与提升卡牌来组建强大卡组。然而,低品质卡牌通过不断强化,同样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让玩家的卡牌收集过程充满挑战与惊喜。

● 卡牌等级: 卡牌等级的提升通常通过消耗资源(如经验值、金币等)来实现。每次升级卡牌,通常会小幅提升卡牌基础属性(如攻击力、防御力、生命值等)。在数值设计上,需要确保卡牌升级成本与属性增幅相匹配,避免玩家的投入与回报失衡。在《影之诗》这类卡牌类游戏中,卡牌等级提升可以直接影响其攻击力与特殊技能的强度。随着卡牌等级的提升,卡牌在对局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帮助玩家获取更多的策略优势。

● 卡牌进阶: 与等级系统紧密相连,通常当卡牌达到一定等级(如20级、30级等)时,玩家可以通过消耗特定资源使卡牌进阶。在进阶后,卡牌基础属性会大幅提升,并可能解锁新的技能或效果。在《魔灵召唤》中,卡牌进阶系统同样非常重要。玩家通过收集不同的召唤兽,并消耗一定数量的“材料”来提升召唤兽的星级。每次进阶,召唤兽的基础属性(如攻击力、防御力、生命值等)会显著增强,部分召唤兽的技能也会得到提升。更高星级的召唤兽通常具备更强的输出能力与耐久性,适合挑战更高难度的副本和敌人。

● 卡牌升星: 通过消耗重复获取的同品质卡牌来提升其星级。每次升星后,卡牌的成长属性值(如每次升级时的属性增幅)会得到提升,从而增强卡牌的整体战斗力。在《明日方舟》中,卡牌升星是核心成长系统的一部分。玩家通过消耗多余的相同星级的干员卡牌(或者抽卡获得的重复卡牌)来提升干员的星级。在升星后,干员的基础属性(如攻击、防御、生命等)与技能效果会显著增强。高星级的干员通常能解锁更强大的技能,或者提升技能的效果强度,这在高难度的关卡挑战中至关重要。

3.辅助成长

辅助成长通过提升装备、坐骑等辅助性元素来增强角色或卡牌的核心成长效果。它为玩家提供额外的属性加成、技能效果或其他特殊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游戏中角色或战斗单位的实力。与核心成长不同,辅助成长通常通过收集、强化和策略性运用这些辅助元素来增强玩家的整体战斗力。

1)装备成长(替换式成长)

装备成长是辅助成长中最为常见的部分,玩家通过不断替换、强化和升星装备来提升角色的战斗力。装备通常具有不同的品质、属性与成长潜力。

● 装备基础: 装备通常按照品质(如白色、绿色、蓝色、紫色、金色等)划分,不同品质的装备拥有不同的基础属性和最大成长潜力。在进行数值设计时,需要明确各品质装备的初始属性与最大强化潜力,激励玩家不断替换装备,提升战斗力。

● 装备强化 :通过消耗资源(如金币、强化石等)来提升装备的属性。在数值设计上,强化成功率和失败机制需要非常谨慎。强化失败可能导致装备属性下降、消耗资源却未成功强化或装备被摧毁,因此需要设置合理的强化成本与惩罚机制,使强化系统既具挑战性,又能让玩家在强化成功后获得满足感。

● 装备升星: 通过消耗特定资源提升装备星级,进而增强其基础属性和成长属性。在进行数值设计时,需要平衡升星所需的材料获取难度与升星带来的属性增幅,确保升星过程既具挑战性,又能带来明显的成长收益。

● 装备宝石: 宝石系统允许玩家镶嵌宝石以提升装备的特定属性(如暴击、生命恢复等)。在进行数值设计时,宝石的种类、等级和属性加成需要平衡考量,并兼顾镶嵌槽数量与宝石升级成本。合理的宝石系统能为玩家提供更多的自定义选择与策略深度。

2)坐骑成长(收集式成长)

坐骑作为一种辅助成长系统,为玩家提供了另一种提升角色能力的途径。坐骑不仅能提供额外的属性加成,还可能具备独特的技能或效果,进一步丰富玩家的成长体验。

● 坐骑基础: 每种坐骑都有其独特的初始属性和特殊效果。在进行数值设计时,坐骑的稀有度和获取方式应具备多样性,让玩家可以通过不同的玩法或活动获取各类坐骑。在《骑马与砍杀》系列中,坐骑不仅能提高角色移动速度,还能增强战斗力和防御力。游戏中的坐骑设计各具特色,玩家通过征战与完成任务获得不同类型的坐骑,提升角色的作战能力。

● 坐骑等级: 坐骑的等级成长系统决定了坐骑的属性增长。每次提升坐骑等级,玩家都能获得一定的属性加成,通常包括攻击力、防御力或特殊技能的提升。在进行数值设计时,需要考量坐骑成长的资源投入及其带来的属性提升,确保玩家对坐骑的升级感到充实且富有成就感。

● 坐骑升星: 通过消耗特定材料来提升坐骑的星级。每次升星后,坐骑的基础属性和成长属性会大幅提升。在进行数值设计时,需要平衡升星材料的获取难度和升星带来的属性增强,确保玩家的努力和投入能得到合理回报。

辅助成长通过装备、坐骑等多样化的成长机制,为玩家提供更具深度的成长体验。装备成长和坐骑成长不仅对核心成长起到补充和强化的作用,还为玩家提供更多策略选择和个性化定制的机会。这些辅助成长系统使玩家在不断提升核心属性的同时,能够享受更多挑战和成就感,进而增加游戏深度与长期吸引力。

成长系统作为游戏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标杆成长、核心成长和辅助成长等多层次的机制,推动玩家不断提升角色或卡牌的能力,从而确保游戏的持久吸引力。标杆成长为玩家设定明确的目标,核心成长通过提升属性和技能增强玩家的战斗力,辅助成长则凭借装备、坐骑等系统进一步强化角色的实力。

这些成长系统不仅构建起多样化的进步路径,还与游戏的玩法系统紧密融合。无论是角色等级提升、卡牌进阶,还是装备强化,成长系统都为玩家的策略选择与游戏体验增添丰富的层次感。合理设计成长系统能够有效增强玩家的投入感与成就感,以及游戏的可玩性与深度。

2.2.3 经济系统

经济系统作为游戏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游戏内资源的获取、消耗和流通的重任。它不仅直接影响玩家的行为抉择和策略制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游戏能否在长期运营中保持平衡性与可玩性。一个精心设计的经济系统能够为游戏赋予深度,增强玩家的沉浸感,同时保持游戏的挑战性与吸引力。

经济系统通过对资源的产出、消耗和交换方式的设计,为游戏的玩法、角色的成长体系及玩家间的互动搭建起稳固的基础架构。在虚拟世界中,它帮助玩家确立有意义的目标,点燃前行的动力之火。同时,经济系统可以通过调节资源流动来维持游戏的动态平衡,确保玩家源源不断地投入时间与热情,积极参与游戏世界的构建与探索。尤其是在商业化游戏领域,经济系统的设计还与玩家的付费意愿紧密相连。一套良好的经济机制能够促进玩家的消费行为,为游戏盈利开拓广阔空间。

简单来说,经济系统堪称游戏设计的核心支柱,在维持游戏平衡、提升可玩性、引导玩家行为与促进互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经济模式的分类

经济模式是游戏经济系统的基础,决定了资源在游戏世界中的获取、流通和消耗路径。选择合适的经济模式不仅能确保游戏的平衡性,还能大大影响玩家的行为和游戏体验。常见的经济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

1)单向经济模式

单向经济模式是资源流动的一种简单形式,资源仅在玩家与系统之间单向流动。玩家通过完成任务、击败怪物或参与其他活动获取资源,并将这些资源用于角色成长、装备提升或解锁新的游戏内容。单向经济模式的特点是资源的产出与消耗之间没有明显的循环关联,契合轻度玩家的休闲游戏需求。

例如,在《剑与远征》中,玩家通过完成任务、参与战斗和挑战副本等方式获取金币、材料等资源,以便强化角色和装备。资源不会在玩家之间流动,而是专注于角色能力的提升。类似的模式在《明日方舟》和《原神》中也有所体现,玩家通过参与游戏活动获取资源,用于角色培养和游戏内容解锁。

2)双向经济模式

双向经济模式允许资源在玩家之间流动,使玩家不仅能通过游戏活动获取资源,还能通过交易市场、拍卖行等途径与其他玩家交换物品或货币。这种模式适用于MMORPG等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为游戏增添了社交氛围和经济互动元素,丰富了玩家的游戏体验。

例如,在《魔兽世界》中,拍卖行便是双向经济模式的核心枢纽,玩家可以在此出售物品或购买其他玩家的物品,促进玩家之间的互动与经济活动的繁荣。《逆水寒》同样采用双向经济模式,玩家通过交易市场交换装备、材料等资源,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对玩家的决策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3)混合经济模式

混合经济模式结合了单向经济模式和双向经济模式的优势,即部分资源在玩家与系统之间流动,另一部分资源则在玩家之间流动。它适用于拥有复杂系统和多元玩法的游戏,如沙盒类或策略类游戏,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玩家的需求。

例如,《梦幻西游》手机版便是混合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玩家通过游戏内的活动获取资源,用于角色成长和物品购买,同时通过市场和交易系统与其他玩家交换资源。这种模式能够满足玩家在单人任务和多人互动之间的平衡需求。同样,《逆水寒》手机版在保留MMORPG中双向经济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移动端进行了调整。部分资源通过单向途径流动(如任务奖励),而其他资源则结合单向经济模式和双向经济模式的优势,通过玩家间的交易市场和拍卖行进行交换。

通过对经济模式的分类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的经济模式对游戏的资源管理、玩家行为和游戏深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单向经济模式适合营造简单、休闲的游戏环境,玩家凭借投入时间与精力推动角色成长;双向经济模式通过增加玩家之间的互动,为复杂的多人在线游戏提供更多经济选择;混合经济模式在复杂的游戏环境中,通过平衡系统内与玩家之间的资源流动,全方位满足不同玩家的需求。

2.经济流转的媒介

经济流转的媒介是指游戏中用于承载资源交换和流动的具体工具。它们构建起游戏内的资源流动机制,使得玩家能够与游戏系统交互,实现提升角色、完成任务等目标。其设计直接影响玩家的游戏行为、决策和体验。常见的经济流转的媒介包括货币、时间、物品资源和其他特殊游戏物品。

1)货币

货币是最为常见的经济流转的媒介,通常用来代表游戏内的交易单位。玩家通过货币可以购买、出售和交换物品,也可以用于支付角色成长、技能升级、装备强化等各类消耗。常见的货币有金币、钻石、荣誉点等。每种货币都需要明确其获取途径、用途范围和价值对比关系。例如,金币通常用于常规性消耗(如购买低级道具、支付装备修理费用等),钻石多用于高级消费(如购买高级装备、特殊道具等),荣誉点常作为PVP奖励兑换的专属货币。在数值设定方面,请务必严格把控货币的流通速度与使用频率,谨防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例如,在《魔兽世界》中,金币作为核心货币贯穿游戏始终。玩家通过战斗、完成任务、参与交易等方式获取金币,并用它购买物品、强化装备或支付修理费用。金币的流动不仅会影响玩家的成长速度,还会促使拍卖行和交易市场的多样化。

2)时间

时间作为一种资源媒介在许多现代游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移动游戏和免费游戏中,时间通常用来限制玩家的行为,管理游戏的节奏,控制玩家的参与度。时间媒介常以能量条、体力值、冷却时间等形式呈现。玩家每次执行任务、参与战斗或开展其他活动都会消耗一定量的时间或对应的能量值,而这些资源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恢复,或者玩家可以使用道具加速恢复。

以《明日方舟》中的体力系统为例,玩家每次挑战副本都需要消耗体力,而体力可以通过等待时间自动恢复,也可以使用道具加速恢复。这种设计鼓励玩家有节奏地进行游戏,同时为付费加速机制创造空间。

3)物品资源

物品资源是游戏中的核心资源之一,通常指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战斗、完成任务或探险等方式获取的物品、材料与道具。这些物品资源在游戏中身兼数职,既是角色成长的基石,又是玩家互动和交易的核心纽带。物品资源不仅直接影响角色能力的提升,还可能成为玩家之间交易、交换或赠送的对象,进而形成资源的流动。物品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消耗品、装备、材料、资源等,为玩家带来丰富多样的游戏体验。

例如,《原神》中的各种资源(如矿石、植物、食材等)是玩家提升角色和武器的核心材料。玩家可以通过探索游戏世界、挑战副本等方式获取这些资源,并将其用于角色和装备的升级强化。同时,玩家还能通过交易市场或直接与其他玩家交换的方式,进一步拓展角色提升的途径。

4)其他特殊游戏物品

除了货币、时间和物品资源,部分游戏还会引入其他特殊游戏物品作为经济流转的媒介。这些物品通常是限时的、稀有的,或者是游戏内活动特有的资源,用于解锁新的游戏内容、购买限时道具或参与其他专属活动。它们的获取和消耗方式包括完成特定任务、获得事件奖励、参与竞技活动或通过其他特殊机制。由于其稀有度较高,因此这些特殊物品通常会影响游戏进度的推进或特定功能的解锁。因其独特的稀缺性与专属属性,这些特殊物品通常具有较高价值,成为付费玩家或追求独特体验玩家的核心追逐目标。

例如,在《英雄联盟》中,限定皮肤(如“传统皮肤”和“限时活动皮肤”)是一种非常稀有的物品。这些皮肤通常只在特定的节日、周年庆典或特别活动期间推出,一旦活动结束,玩家无法再通过常规途径获取。其稀缺性和独特设计使其在玩家群体中具有极高价值,常成为玩家之间交易的热门对象,甚至成为玩家身份与独特品位的象征。

经济流转的媒介在游戏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玩家行为和游戏进程。货币作为最为常见的经济流转的媒介,贯穿游戏交易系统的每个角落;时间作为限制玩家活动的关键资源,不仅能控制游戏节奏,还能激发玩家付费意愿;物品资源为游戏提供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成为推动玩家成长的重要动力;其他特殊游戏物品则通过稀有性和高价值,进一步丰富游戏内的经济系统。

通过开发者精心设计这些经济流转的媒介,游戏能够精准调节玩家的行为,增加游戏的策略深度与互动性,同时为长期参与游戏的玩家带来挑战和成就感。

3.经济框架

经济框架作为游戏资源流动的核心架构,由产出端和消耗端组成。产出端与消耗端并非独立存在。它们在游戏设计中与其他核心系统(如玩法系统和成长系统)紧密相关。通过深入剖析这两个端口与相应系统的映射关系,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游戏经济如何与玩家行为、目标设定和游戏进程深度融合。

1)产出端:与玩法系统的映射

在游戏中,产出端指的是资源生成或获取的途径与方式,通常通过玩家的游戏活动或游戏内的互动完成。在玩法系统中,产出端可以映射到基础玩法、进阶玩法、挑战玩法等模块。每个玩法模块的设计都直接影响资源的获取和生成方式。

● 基础玩法: 玩家获取资源的最基本途径。玩家通过参与常规战斗、完成任务和挑战副本获取资源,这些活动是游戏内资源的主要产出来源。例如,《剑与远征》中的每日任务和主线推图是玩家获取资源的基本方式。玩家通过挑战副本、击败敌人等,获取金币和材料等资源,以便角色培养和装备提升。

● 进阶玩法: 玩家通过面对更高难度的任务和挑战来获取更多稀有资源,从而拓展游戏的深度和复杂度。进阶玩法的设计会引导玩家在中后期如何获取高级资源。例如,《魔兽世界》中的团队副本和世界BOSS挑战,玩家通过组队打副本和击杀强力BOSS获取稀有装备、珍贵材料和丰厚金币,帮助玩家进一步提升角色和装备品质。

● 挑战玩法: 通常与高风险高回报的资源产出相关,特别是用于测试玩家战斗力或策略的内容。玩家需要通过不断的挑战来积累资源,进而推动游戏的核心进度。例如,《原神》中的深境螺旋副本,玩家通过逐层挑战逐步获取高品质的材料、角色提升资源和稀有武器,从而推动角色成长并解锁更多游戏内容。

通过合理设计资源产出的方式和频率,帮助玩家在游戏的不同阶段获取充足的资源,以便提升角色、解锁新内容并对游戏世界进行探索。

2)消耗端:与成长系统的映射

消耗端指的是资源的实际使用和消耗方式。资源的消耗直接影响玩家的成长进程,并且与成长系统中的角色成长、技能提升、装备强化等模块紧密相关。消耗端的设计应当合理引导玩家如何使用资源,以维持资源流动的动态平衡,避免出现资源过度消耗或大量积累的失衡现象。

● 标杆成长: 通过角色等级的提升来消耗资源,玩家需要消耗经验、金币等资源。这些资源的消耗主要用于提升角色的基础属性和技能水平。例如,在《梦幻西游》中,玩家通过完成任务、打怪和挑战副本等活动积累经验,经验的消耗推动角色等级不断提升,同时解锁新技能与新功能。在升级过程中,玩家还需要消耗金币购买装备或道具,进一步增强角色的战斗力。

● 核心成长: 包括角色的技能树、装备强化和其他核心成长路径的设计。其资源消耗主要用于提升角色能力、解锁新技能或强化装备。以《剑与远征》中的装备强化系统为例,玩家通过消耗大量的金币和材料,逐步提升装备的品质和属性,增强角色的战斗力。资源消耗随着角色成长进程的推进逐步增加,推动角色变得更强。

● 辅助成长: 通常借助坐骑、宠物或其他辅助元素的提升,进一步增强角色的战斗力。在此环节中,资源消耗往往与高级物品、道具和稀有资源的使用挂钩。以《宝可梦:剑·盾》中的宠物(精灵)培养系统为例,玩家通过捕捉、训练和强化精灵,使其在战斗中变得更强。玩家通过消耗资源(如经验糖果、进化石、训练点等)来提升宠物的能力,增强它们的战斗力。每个精灵的成长都是通过消耗这些特定资源来实现的,使得宠物的培养与玩家的成长目标紧密相连。

通过对这些成长系统的设计,消耗端可以有效控制玩家使用资源的方式,同时引导玩家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来提升角色的能力,解锁更多游戏内容。

产出端和消耗端的设计必须保持平衡,以确保游戏的长期可玩性,促使玩家积极参与。如果资源产出过多,则会导致游戏节奏加速,玩家快速达到最高等级或完成所有目标,使游戏变得无趣;如果资源产出过少,则会让玩家感到进展缓慢,缺乏继续探索游戏的动力。

通过动态调整产出端与消耗端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有效控制游戏的节奏和难度。例如,在游戏初期,资源产出可以相对丰裕,帮助玩家快速熟悉游戏世界、建立角色基础;而在游戏后期,资源产出需要逐步收紧,使其变得更加稀缺,从而增强游戏的挑战性。

经济框架中的产出端和消耗端是游戏资源流动的核心要素。通过将产出端与玩法系统的各个模块(如基础玩法、进阶玩法、挑战玩法)相对应,游戏能够设计出合理的资源生成方式;通过将消耗端与成长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如标杆成长、核心成长、辅助成长)进行映射,游戏能够引导玩家合理使用资源,推动角色的成长。通过平衡这两个端口,游戏能够确保资源的合理流动,为玩家提供充实的游戏体验和持久的动力。

4.价值体系

确立一个清晰的价值体系对游戏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玩家体验至关重要。价值体系不仅帮助我们定义游戏资源的相对价值,还为性价比分析和游戏深度计算提供依据。下面将详细介绍价值体系构建的步骤和考虑要点。

1)价值定义

价值定义是游戏经济设计的基础,为游戏内所有经济流转的媒介(如货币、物品资源等)设定基础的数值价值标准。明确每种资源的基本价值,不仅能确保资源的合理流通,还能维持经济系统的平衡稳定。

为了比较不同资源的相对价值,可以设定一个标准化的“价值单位”(VU)作为衡量尺度。例如,将1金币的价值定义为0.1分钟的游戏时间,或者等同于1个基础道具的价值。通过这种标准化设定可以确保游戏内资源价值的一致性和合理性。以《魔兽世界》中的金币为例,玩家通过战斗、任务等途径获取金币,并用它购买装备、升级技能等。金币的获取和消耗需要设定标准化的价值,以确保游戏内经济活动的稳定性。

游戏内资源可以根据其稀有度和获取难度进行分类,如低价值、中价值和高价值。每类资源对应不同的价值标准,帮助游戏设计师平衡资源的获取与消耗,优化游戏内经济活动。以《原神》中的矿石资源为例,普通矿石获取容易,属于低价值资源;稀有矿石用于制作高级装备,属于高价值资源。通过对资源的分类,游戏能够合理规划其获取途径与消耗方式。

上述设定使游戏资源的流动和价值变得更加明晰,为后续的资源管理、玩家行为和经济平衡奠定基础。

2)性价比计算

性价比计算依托既定价值体系来评估各模块资源投入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关系。性价比分析的核心在于衡量资源投入与实际收益的平衡性,确保玩家的投入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

● 成长模块性价比:分析角色成长、卡牌升级等模块的投入产出比,评估其合理性。例如,玩家在角色升级过程中消耗的金币或材料,是否能够带来相应的属性提升或技能解锁。以《梦幻西游》中的角色升级系统为例,玩家通过消耗金币和经验药水来提升角色等级。当消耗一定量金币实现一级提升时,所得到的属性提升和新技能解锁的效果是否符合预期,是性价比计算的核心。若投入资源过多却未达到预期效果,则可能引发玩家不满。

● 经济模块性价比:评估装备强化、坐骑提升等经济活动的性价比,计算每单位资源(如金币、强化石等)带来的装备属性提升或坐骑能力增幅。以《剑与远征》中的装备强化系统为例,玩家通过消耗金币和材料来提升装备的属性。性价比的计算在于判断消耗的资源和提升的装备属性是否成正比。如果装备强化成本过高而效果提升有限,则可能导致玩家对系统丧失兴趣,进而影响玩家对游戏的投入。

根据性价比分析结果,对成长模块和经济模块的数值设定进行调整,以优化玩家体验,维持游戏经济系统平衡。若成长模块的性价比过低,则需要降低资源消耗,增加成长效果;若经济模块的性价比过高,则需要调整消耗或提高获取难度。

3)游戏深度分析

游戏深度集中展现在玩家成长系统方面,具体呈现为玩家在游戏中的成长历程及所需耗费的资源情况。成长深度越深,玩家在实现角色能力提升时,投入的时间、精力及金钱成本就会随之增加。例如,在某些游戏中,角色技能成长的深度较浅,或许10级便达到满级状态,升级所需资源量为1000;反观那些成长深度较深的游戏,角色技能的满级设定可能高达100级,所需资源更是大幅飙升至100000。从这样的对比不难看出,游戏深度的增加,直接导致玩家在提升角色能力时资源消耗的增多。这种差异不仅极大丰富了玩家的成长体验,还为游戏商业化开拓出潜在空间。

众多游戏采用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于售卖游戏内的资源(诸如代币)来获取盈利。通过对成长深度进行合理规划,游戏得以保障玩家在升级角色或提升技能的过程中,资源消耗呈逐步递增态势。在此期间,玩家若选择付费购买代币或其他资源,则能加快自身成长速度,这无疑为游戏商业化创造出更多契机。

具体来说,成长模块的付费深度指的是玩家通过付费手段提升角色、技能等能力时所能达到的最大资源消耗程度,以及这些付费投入所产生的成长效果。合理把控付费深度有助于游戏设计师精准评估游戏的商业潜力。例如,《梦幻西游》的角色升级和技能提升需要大量金币和珍稀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剖析付费深度能够有效保障玩家付费所获得的回报与投入资源之间维持平衡。

除了成长模块,玩法模块的付费深度同样是衡量游戏商业化潜力的关键要点。无论是副本挑战、PVP竞技,还是限时活动,都为玩家提供额外的付费途径。例如,在《英雄联盟》的PVP模式中,玩家可以通过购买皮肤、参与排位赛等形式投入资源。而限时举办的赛季活动,也给予玩家付费获取独特奖励或增加参与机会的可能性。

综合考量成长模块与玩法模块的付费深度,游戏设计师能够精准算出整体付费空间,进一步评估游戏的商业化潜力,进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付费策略。

归根结底,健康的游戏经济系统构建在清晰明确的价值体系之上。通过价值定义、性价比计算和游戏深度分析,确保游戏既能为玩家带来丰富多元的体验,又能顺利达成盈利目标。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游戏能够更好地平衡资源的获取与消耗,增强玩家参与热情,确保游戏的持久吸引力。 p4isEiEYWv12FZ99L2HKh6lQ4mXZhF0RHpPZjFRExjAmT9agZoz1uVV6xlkIyI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