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简历智能分析场景中,设计有效的提示词需要经历4个关键步骤。
首先,需要明确岗位的核心需求,比如招聘Java工程师时,技术栈匹配度往往比实习时长更重要,这决定了信息提取的优先级。
其次,需要解构简历信息的层级结构,例如解构教育背景需要院校、专业、时间3个维度,而解构工作经历则需要公司平台、任职周期、项目贡献3个维度。
再次,需要设计结构化指令,建立动态权重机制。例如对初级岗位增加技能证书的提取权重,对管理岗位则侧重团队规模和业绩指标。
最后,必须设置验证回路,用“请用Markdown表格对比提取信息与原简历匹配度”的指令进行交叉核验,通过“标记存疑信息并说明判断依据”来建立纠偏机制。
基于上述思考过程,可以构建如下所示的提示词体系(示例)。
提示词:
角色定义:你是一名拥有5年互联网行业招聘经验的HR专家,擅长从海量简历中快速定位关键人才特征。
核心任务:为“资深产品经理”岗位筛选候选人,按优先级提取以下信息。
教育背景(院校层级>专业相关性>学历等级)
从业轨迹(BAT级别企业任职时长>主导项目数量>跨部门协作经历)
能力证明(产品DAU提升数据>需求文档规范度>跨端设计经验)
处理要求:
对工作经历进行冲突检测(标记重叠时间段)
量化指标提取(标红用户增长、转化率等数据)
隐性能力推导(从“协调多方资源”推断沟通能力)
输出格式:人才评估报告需包含:①基础信息雷达图(教育、经验、技能3个维度);②关键经历对照表;③风险提示栏(工作空窗期、频繁跳槽等)
这个设计框架通过需求解耦(岗位画像)、信息分层(硬性、软性指标)、动态适配(权重调节)、结果验证(交叉检验)的完整闭环,既保证了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又为后续人才评估提供了结构化决策依据。
在合同文档处理场景中,设计高效提示词需要考虑3个关键点——既要确保条款完整性,又要防范法律风险,还要兼顾审查效率。这就要求提示词必须同时具备条款定位、风险预警和版本比对三重功能。
第一步:要素结构化拆解
将合同条款划分为3个维度。
● 基础要素层:缔约方信息、标的物描述、金额与支付节点(应精确到具体条款的金额数值与时间单位)。
● 风险要素层:违约赔偿计算方式、知识产权归属条款、不可抗力定义范围(特别注意模糊表述,如“合理期限”“相应责任”)。
● 动态校验层:合同版本差异点(修改时间戳对比)、法律条文时效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80条最新司法解释)。
第二步:构建动态指令模板
根据合同类型调整审查权重。
● 对于采购合同,要强化“付款条件”与“验收标准”提取权重。
● 对于技术合作协议,要提升“专利授权范围”与“保密条款”的审查强度。
● 对于劳务合同,要侧重“竞业限制”与“社保缴纳”的合规性校验。
第三步:设置双重验证机制
● 差异对比验证:“请用三色标注法标记3个版本的主要修改轨迹(红色表示删除、绿色表示新增、蓝色表示调整)。”
● 风险等级评估:“按高(可能引发诉讼)、中(条款表述模糊)、低(格式存在瑕疵)对风险点分级。”
基于上述思考过程,可以形成如下所示的提示词体系(示例)。
提示词:
角色定义:你是一位拥有10年涉外合同经验的资深法务专家,熟悉国际贸易法规与跨境纠纷解决机制
审查任务:对“中美技术授权协议”进行全维度审查,重点包括:
核心条款校验(授权地域范围>专利续展义务>分成计算方式)
风险点标注(单方解约条件>争议解决地选择>汇率波动应对)
合规性检查(美国出口管制条例EAR>中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处理要求:
建立条款溯源机制(标注每个条款对应的法律依据)
量化评估支付条款(计算不同汇率场景下的实际支付差额)
生成修订建议书(提供替代条款的完整表述模板)
输出格式:结构化审查报告需包含:①风险热力图(按条款位置标注风险等级);②修订追踪表(新旧版本条款对比);③应急处理预案(针对高风险的5种违约情形应对策略)
当面对一份50页的行业研究报告时,专业金融分析师往往需要穿透冗长的论述捕捉关键信号。这种场景下,提示词设计就像制作精密的手术刀——既要准确定位目标信息,又要控制AI的思考路径,避免偏差。下面我们通过4层思维阶梯构建有效的分析框架。
1)明确分析目标的反向推演
不要急于让AI直接总结报告,而应先建立价值锚点,可以自问:这份报告对投资决策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验证既有假设,还是发现新趋势?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报告,真正的分析目标可能是识别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产业化进度。此时提示词应该像探照灯般聚焦:“请定位报告中关于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的论述,区分实验室阶段与商业化阶段的指标差异。”
2)多维信息结构的动态拆解
优秀的提示词应预设信息处理流程。例如对于包含20张图表的研究报告,可以设计分阶段处理策略。
(1)结构扫描
“绘制本报告的三级目录框架,标注各章节出现的关键数据表编号及其对应的结论段落。”
(2)数据关联
“关注图3.2的市占率变化曲线,与第4章竞争对手研发投入数据进行趋势对比分析。”
(3)矛盾检测
“识别正文论述与图表注释存在逻辑冲突的部分,例如第5.4节中的预测增长率与图5.7的趋势线差异。”
3)行业语境的智能补偿
当遇到专业术语或隐含假设时,需要引导AI建立领域知识参照系。例如分析光伏行业报告中的“N型硅片渗透率”时,应补充产业背景:“结合2023年光伏技术路线白皮书,评估报告中35%渗透率预测的合理性,需考虑TopCon电池量产良率提升速度。”
4)决策链路的闭环验证
最终提示词要形成可执行的建议链条。
(1)初级指令
“提取本报告给出的三大投资建议,标注每个建议对应的风险等级(高、中、低)。”
(2)进阶验证
“对建议一中的扩产计划,结合附录中的设备采购成本数据进行投资回报率模拟,假设融资利率上浮100个基点。”
(3)决策封装
“用SWOT框架重新结构化所有建议,强调12个月内的可观测验证指标。”
以下为经过4轮优化的提示词示例。
第一轮:核心观点萃取,提示词示例如下所示。
提示词:
以“技术成熟度曲线”为框架,提取报告中提及的所有创新技术节点,按产业化时间排序,要求:
1.区分实验室阶段与小批量试产阶段
2.标注每种技术对应的头部企业布局情况
3.与行业白皮书数据对比并标注可信度等级
第二轮:图表深度解析,提示词示例如下所示。
提示词:
分析图5.7的供应链成本结构饼图:
1.将2025年预测数据与图3.4的历史趋势叠加,生成折线图
2.标注材料成本下降但总成本上升的矛盾点
3.结合第4章政策分析给出3种可能性解释
第三轮:趋势交叉验证,提示词示例如下所示。
提示词:
构建四维分析矩阵( X 轴:技术迭代速度; Y 轴:政策支持力度; Z 轴:资本密集度;颜色维度:专利壁垒),对报告中的6个细分赛道进行定位,要求:
1.从正文提取每个维度的量化指标
2.与附录专家访谈内容进行一致性校验
3.输出高增长潜力区的3个特征
第四轮:决策沙盘推演,提示词示例如下所示。
提示词:
假设投资组合包含ABC三类企业:
A类(技术领先但现金流紧张)
B类(具有规模优势但创新滞后)
C类(新进入者但有政策补贴)
基于本报告结论,为每类企业设计:
1.12个月的关键观测指标
2.行业 β 系数变化时的调整策略
3.与报告风险提示对应的规避措施
这种递进式的提示词设计,本质是在重构分析师的思维模式。每个环节都包含自我验证机制,既利用AI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又保留了人类专家的逻辑校验功能。如需处理百页以上的综合报告,可采用模块化处理方式,即将提示词分解为“结构解析—数据清洗—矛盾检测—趋势推演”4个并发任务组,最后进行综合决策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