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1年10月30日,我和张之老师及中央电视台导演冯一平、哈国英,随中国女排同机飞赴日本,参与女排世界杯比赛的转播工作。在飞往东京的途中,我品尝着陈招娣送给我的橘子、陈亚琼从家乡带来的栗子,心里十分温暖;我看着陈招娣津津有味地读着文学作品,眼中闪烁着愉悦的光芒;我和梁艳交谈,听到她许多感人肺腑的话语,了解她一生的志向,以及她对日本队、古巴队的分析;我还采访了张洁云,她说她最担心失误,因为失误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也会影响队友的情绪。大家看似都很悠闲,我却感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因为,无论与谁交谈,我都可以从她的话中听出她们立志夺取世界杯冠军的决心。
到了东京以后,我看女排训练,参加她们赛前准备会,找领队、教练、队员谈心,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她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我还记得在1981年1月15日,我采访了郎平,她对我说:“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世界杯,这是女排第一次走向世界,我们离世界冠军不远了。凭自己的力量去夺得世界冠军,是又艰苦又幸福的事情,我们会不懈努力,顽强拼搏。”
郎平正在进行负重卧推训练,加强上臂力量(中体在线图片 唐禹民、周铁侠 摄)
杨希正在进行负重全蹲训练,强化腰和腿的爆发力(中体在线图片 唐禹民、周铁侠 摄)
郎平还说:“虽然这次世界杯我们队只有七场球,但是,平时最少要练出连打二十场球的体力。这对运动员也是考验,在最累的时候再坚持一下,才能把体力和耐力练上去。”那个时候,她就向我介绍说,自己是主攻手,扣球的力量很重要,所以经常进行加强上肢力量的训练,同时进行一些静力训练,提高腰腹的力量。
这次在日本,她对我说:“我是第四次来日本,别人问我日本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因为每天都是两点一线,除了宾馆就是体育馆,没出去玩过一次。这次来,心中想的就是要在场上拼,每个球每一分都要拼。在困难的时候,我要有很强的信心,不能动摇。要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从困难中摆脱出来。”郎平的话让我很感动,她的“拼”字,不正是闪光的女排精神吗?
在日本,在准备会、训练场及赛场上,女排队员们“拼”的精神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准备会上,我听到了她们的誓言和心声:“我们要用最大的勇气,夺取最好的成绩!”“我们不能保,要拼,不能靠人家失误,要靠自己进攻!”“保持战斗的情绪、顽强的斗志和高昂的士气,当一个‘拼命三郎’!”
正因为女排队员赛前吃了大苦,经受了磨炼,赛场上才那样生龙活虎、不屈不挠。正是由于我有机会深入实际,有机会同教练员、运动员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精神感动了我,他们的情感打动了我,所以我在转播解说中才更有激情,场内场外的话题都能涉及,且能生动而形象地传达我的切身体会,从而感染听众、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