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次密切接触

大家知道,中国女排在1976年由袁伟民重新组建,1977年在第二届女排世界杯中获得第四名,1978年在第八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获得第六名。

1978年,我随中国女排一起去曼谷参加第八届亚运会。为了解说中国女排的比赛,我采访了她们的赛前训练情况,参加了比赛前的准备会和比赛后的总结会。这是我与袁伟民率领的中国女排的第一次密切接触。

就在这次赛前采访中,我结识了郎平。她当时18岁。为了提高身体机能,增强腿部力量,她的力量训练量比较大,课后为了放松肌肉,医生在她的腿上踩来踩去,她疼得难以忍受。尽管眼中含着泪水,她仍一声不吭地咬牙坚持着,这一感人的场景使我终生难忘。后来我问郎平,当时她是怎么想的,她果断地对我说:“敢打敢拼,还得敢赢!”18岁姑娘的这八个字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1978年12月13日,我又对郎平做了一次更深入的采访。她对我说:“发挥自己的水平,敢打敢拼,思想上要顶得住,技术上要发挥好,我自己信心很足。无论面对哪个对手,我们都要努力发挥长处,才能抑制住对手,战而胜之。我第一次出国,要努力打出风格和水平。我的技术和经验与老队员相比还不够成熟,要尽快成长,迎头赶上。作为新队员上来打主力,思想上要放得开。要相信自己,给自己加油。”郎平的这些话,使我对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她的身上我看到的正是新中国运动员刚毅而勇敢的品格、机敏而豪爽的个性!

figure_0017_0001

女排队员与教练袁伟民在一起(中体在线图片 唐禹民、周铁侠 摄)
左起:周鹿敏、袁伟民、郎平、陈亚琼、曹慧英、陈招娣、张洁云、梁艳、周晓兰、杨希

在第八届亚运会上,我的另一个难忘的记忆是中国队输给了日本队。我参加了他们的总结会,当时气氛很沉闷,袁伟民说:“咱们是上还是下?要是上,咱们好好练;要是下,咱们回去就解散。”队员们一致说:“我们要上!”我看到了中国女排在失败后的决心和勇气。就在女排比赛结束的第二天,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又出现在曼谷赛拉素蒙第训练馆里。

1979年12月,我到香港参与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的转播解说工作。12月8日,我和郎平交谈了长达6小时,她对我讲述了自己的童年、作为运动员的成长史以及未来的打算,展现出她丰富而成熟的内心世界。

她跟我介绍了她打排球的经历。她说,老队员很关心她,让她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作为年轻队员,她没有思想包袱,每次上场打比赛就想一个字——“冲”。她深有体会地对我说:“在平时刻苦练习,练就过硬本领,比赛的关键时候,才能拿得出来。主攻手要突破欧洲大关,扣球的力量和高度要超过欧洲强攻手,就会在世界上通行无阻。在球场上比作风,比耐力,比冷静。要时时想到国家的荣誉,每天训练7小时都没怨言。”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正如郎平所说:“运动员不怕提高慢,就怕不努力练。我早点儿掌握跑动进攻技术,就多一条通往成功的路。我们要用汗水去换取胜利。”

这次谈话让我深深地感到郎平不单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有超人的毅力,有自己的思想,她的未来不可限量。我懂得了什么叫“用汗水去换取胜利”,也结识了体育世界里这些最可爱的人。

figure_0019_0001

郎平在进行臂力训练(中体在线图片 唐禹民、周铁侠 摄)

figure_0019_0002

周晓兰(右一)在进行力量训练(中体在线图片 唐禹民、周铁侠 摄)

在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上,中国队战胜了实力雄厚的日本队,第一次取得了亚洲锦标赛的冠军。1979年12月13日,我在香港女青年会酒店采访了袁伟民,他对我说出了心里话:

“我们在奥运会的道路上,刚刚走了一半儿,就是胳膊断了腿断了,也要上。要花更大的代价,创造成绩,不辜负人民的希望。我们在思想作风上、技战术水平上,与其他强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在场上还有漏洞,防守脚步移动慢,重心高,判断不如人家准。”他的话像钢铁誓言,过去40多年了,我依然记忆犹新。这是中国排球人的雄心壮志,几代人的奋斗目标。我还记得袁伟民对我说:“我们要不断创新,严格训练,严格要求。” 68eMT4GmNFRJAg8HTRa4BlKIixiTyAp9QMkQ1UtJ8tpaaULFGpFZbqJRdK0zah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