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重整旗鼓大战特鲁希略

9月15日的夜是不平静的,女排的骨干孙晋芳、郎平等人来到了教练的房间。教练是主心骨,袁伟民的话语使她们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她们约定:“咱们都是老队员啦,又是队里的骨干,咱们回去谁也不许说泄气话,年轻的队员可盯着咱们哪!”她们回到房间后,给年轻队员鼓劲:“别泄气,好好打,现在咱们重新开始,咱们一定能赢!”老队员从语言到行动都做出了榜样。第二天召开党员会,袁伟民、邓若曾两名教练和领队张一沛又分别找全队每个队员谈了话。他们欣喜地发现,虽然输了球,但新老队员都没有丝毫埋怨情绪。“我们这支队伍成熟了,能经得起摔打了!”

随队大夫田永福包了几个上场主力队员的治疗任务:孙晋芳的腰伤很严重,一天也离不了治疗;张蓉芳的肘关节在来秘鲁前还疼得无法活动,需要敷药、按摩;陈亚琼的腰也有老伤,田大夫随时待命,为她们提供治疗。奇克拉约正值暮冬,气温20℃左右,舒适宜人,人们都穿着薄外套,可田大夫却常常只穿一件背心还汗流浃背。

邓若曾教练在离京前因带着姑娘们进行身体训练时不慎损伤了膝关节的半月板,姑娘们笑他是一瘸一拐到秘鲁的,可他仍然忍着疼痛每天带着姑娘们训练。

袁伟民的压力比别人都大。败给美国队后,国际排联的一些朋友也好心帮他分析失利的原因:“之所以败给美国队,就是因为你中途把周晓兰换了下去。”他太操劳了,也太辛苦了,病菌于是乘虚而入,支气管炎又发作了。队员们心疼地听着他那不停的咳嗽声,无可奈何地望着他那日渐消瘦的脸庞,不知该怎样分担一下他的压力。可他呢?出乎姑娘们的意料,在从奇克拉约前往复赛地点特鲁希略的途中,她们竟然听到这位从不唱歌的袁教练,自在地哼着歌儿。不一会儿,姑娘们全偷偷地笑了。原来,这位教练哼的歌儿,几乎句句都跑调,真难为他了!

那场比赛输给美国队后,外面盛传“经过电子计算机的计算,中国队只能拿第二名了”的说法,袁伟民的想法是:“电子计算机只能算出各队的技术状况,而对人们的意志品质、潜在能力,它是无法计算的。”他了解自己的姑娘们,相信她们能够从挫折中站起来,挺起胸,迎接后面的挑战!

当姑娘们出现在特鲁希略的训练场上时,一些喜欢在失败者身上做文章的国外记者惊异地发现:这些几天前被他们描述为“惨败在美国队手中”的中国姑娘,依然是那样情绪饱满、充满信心。

在复赛中,中国队能否挽回输给美国队而造成的颓势,挺进利马呢?

特鲁希略是美丽的旅游胜地。安第斯山脉的群峰和太平洋的海景吸引着各国游客。然而,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却是怀着另一种心情进入这座动人的城市。

中国女排下榻的旅馆叫“高尔夫”。此时,这个名字对中国队来说最恰当不过了。只有一杆进洞,才能前往利马参加决赛,否则将与冠军失之交臂。可是一杆进洞……太难了!袁伟民想:“只要还有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

赛前准备会就在这家旅馆内召开。形势就是这样,输给美国队是既成事实,覆水难收。现在面临的复赛对手是古巴、澳大利亚、苏联、匈牙利这些强队,更何况,每个队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队,稍有差池,就有被吞没的危险啊!袁伟民说:“要想保证出线,四场球都必须以3∶0战胜对手。球要一分一局地打,首先必须打好第一仗。”邓若曾接着说:“我们不靠天,不靠地,不靠别人给机会,就靠自己艰苦奋斗!”教练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个队员,几年来的共同奋斗,已使全队的思想融会在一起,息息相通。

孙晋芳激动地说:“我们现在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所以,必须保持高昂的斗志,兢兢业业打好每一个球。”“现在只有豁出去,才能跳出来,我准备拼了!”郑美珠也坐不住了。梁艳在场上扣球果敢、利落,但在会上发言时却有些腼腆,她轻声细语地说:“打古巴队如果让我上场,我一定想办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有老队员在后边做替补,我心里就有底了。”

figure_0050_0001

女排姑娘们站在领奖台上,手举鲜花向观众致意(中体在线图片)
当地时间1982年9月12日至25日,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中国队以九战八胜的战绩,夺得冠军。这是中国队第一次捧起女排世锦赛的冠军奖杯。9月25日晚,在秘鲁首都利马的阿玛乌达体育馆,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领奖台

是的,把梁艳、郑美珠两人安排在主力阵容里,并不是中国女排的权宜之计。袁伟民、邓若曾很有远见,他们认为,要想在大的国际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一要有新手,二要有新技术。

记得前几年,主攻手杨希正是挑大梁的时候,袁伟民就准备用新手郎平来取代杨希。当时,她们两人的实力相当,论临场经验,杨希更丰富。可是为了培养新手,袁伟民还是决定起用郎平。袁伟民给我打电话说,希望我写写杨希,并主动提供了杨希的一些素材,包括杨希收到日本球迷的整麻袋的信;在日本还有一个由50多人组成的“杨希接待委员会”;为了看杨希打一场球,球迷不惜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球迷因为杨希长得像日本的明星山口百惠,所以把杨希叫作“中国的山口百惠”;有人请她在自己雪白的新衣服上签名;每场比赛,只要杨希上场,全场观众就会喊着杨希的名字给中国队加油。我作为记者,明白袁教练的一片苦心。他既要起用新手,又不能寒了老队员的心。性格开朗的杨希欣然对教练说:“让我上,我就好好打;不让我上,我就高高兴兴当好替补。”她除了自己仍然刻苦训练外,还主动给郎平出主意,讲自己的技术和心得体会。袁伟民教练每次都把新老交替安排得妥妥当当。袁伟民和邓若曾有计划地锻炼新手,像当年让郎平出来一样,在今年的出访比赛中,多次让梁艳、郑美珠和杨锡兰出来“亮相”,让她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9月18日,在特鲁希略的大奇穆体育馆里,中国队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与古巴队开战了。这之前,素有“黑色橡胶”之称的古巴队连战告捷,士气正旺,32岁的佩雷斯和“第一炮手”鲍马雷斯等一批名手强将亲自出马。

中国队一出场,看台上议论纷纷。后来秘鲁报纸报道说:“运动员们充满信心,显得十分乐观。老将孙晋芳、郎平、陈亚琼坦然自若,胸有成竹;后起之秀梁艳、郑美珠英姿勃发,虎虎有生气,俨然一支中国‘新军’!”

一开局,中国队就以二、三号位的快攻掌握了场上的主动权,孙晋芳连珠式的妙传恰到好处,陈亚琼、梁艳、郑美珠轮番进攻,时而在三号位打快球,时而又打短平快,时而突如其来地来一个背溜。全队的进攻变化多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下子就把观众的情绪勾了起来,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伏。古巴队也身手不凡,岂甘示弱?强有力的重扣不时奏效,比赛从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双方转了八个轮次都没有得分,记分牌上的“0∶0”像钉在那儿似的,一动不动。时间却嘀嘀嗒嗒地跑个不停,一分钟又一分钟过去了,看台上,中国球迷的心都缩紧了。他们中不少人是从奇克拉约驾车过来助威的。他们在心里默念着、口中呼喊着:“中国队加油!”

发球权的第十七次易手,“神炮手”张蓉芳纵身跃起,挥臂猛扣,球砰的一声落地开花,打破了僵局,1∶0,中国队首开纪录。现场的记者们不约而同地看了一下手表:“嗬,已经过了6分23秒了,这真可谓是从开局到得分耗时最长的新纪录了。”

古巴队凭借出色的弹跳能力,在拦网上频频建功,她们强攻和防守也很出色,并利用上手平冲发球破坏中国队的一传,很快就以4∶1超出。这时,又见古巴队把球高高抛起,佩雷斯避开中国队的拦网,轻巧地转动手腕,吊了一个漂亮的小斜线,球像箭似的向三米线内的地板冲去,眼疾手快的郎平倒地扑救,球触指尖后又转向网前飞去,刚刚拦网落地的梁艳猝不及防,伸手一垫,球直向后排空当飞去。紧急关头,站在六号位防守的陈亚琼飞步赶到,抡起左臂将球扣回。古巴队本以为这个球赢定了,没有戒备,结果失误了。啊,真是太精彩了!全场观众为陈亚琼的拼搏精神和高超球技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同伴们也受到鼓舞。倘若双方实力不相上下,士气往往就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扑救一个濒临绝境的球,可以起到扭转乾坤的奇妙作用。古巴队丢掉了不该丢的球,显得有些慌乱。而中国队打出了信心,即使比分落后,也并不气馁。孙晋芳眼观六路,审时度势,掌握了古巴队重点防守郎平、张蓉芳的意图,声东击西,把球传给二号位的郑美珠。古巴队只有一人拦网,郑美珠抓住机会,连连得分。郎平见四号位难以得分,便让孙晋芳给她传平拉开,使古巴队防不胜防,场上战局骤变,中国队一分分地追了上来。这紧张的场面感染了每一个人。坐在场边的队友也禁不住大喊:“好球!好球!”严厉的副裁判示意制止。但当他看到“暗示”已不起作用时,微笑着向场外队员出示了一张红牌。中国女排在国际大赛中,还是第一次受到这种处罚。要知道姑娘们的心啊,此时是多么难以平静。俗话说得好:“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古巴队抵挡不住中国队的凌厉攻势,最终以8∶15、9∶15、2∶15败下阵来。赛后,古巴队教练难掩复杂情绪,对袁伟民说:“这场球,我们发挥得很好,但你们比我们打得更好。”这场比赛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两名新手郑美珠、梁艳。

四川小将梁艳在去年的第三届世界杯上已初露锋芒,今年刚满20岁,她技术全面,适应性强,拦网移动快,手型好,最为突出的是她跑动进攻的命中率高,比赛时令对手防不胜防。她发的勾手飘球就像长了眼睛一样,总是飘向对方准备在四号位进攻的队员手上,迫使对方放慢进攻的节奏,甚至破坏对方的组织进攻。她刚进国家队时,吃不惯北京的饭菜,吃得很少。袁伟民便坐在她旁边,盯着她吃。吃不饱,怎么能训练得好,怎么能有劲儿打比赛呢?她在4月访美比赛担当主力,刚上场时还有些胆怯,放不开手脚,但在教练和老队员的鼓励下,越打越好,现在已经成熟了。

身高只有1.72米的福建选手郑美珠初入国家队时,有人不解袁伟民的选拔标准,竟会挑中这个身高条件缺乏优势的运动员。别看她看起来个子矮,经过一番雕琢,现在打起球来却让对手难以招架。现在,人们把她看作中国队的秘密武器。小郑爆发力强,扣球有力,从不怯场。无怪乎能在这“翻身仗”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中国女排的姑娘们顺利地闯过了复赛的第一关,喘了一口气。这几天来,她们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大家互相逗趣道:“我们应该感谢美国队,打掉了我们保冠军的架子,逼上梁山,从零开始!”

女排姑娘们接着以3∶0战胜匈牙利队。她们连被汗水湿透的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又坐在冰凉的水泥看台上,掏出笔记本,观察古巴队和苏联队的比赛了。

说来也有趣,在全场大多数观众在为他们的南美同胞古巴队加油时,中国姑娘们却巴不得苏联队能赢古巴队一局。原来,她们是希望明天在与苏联队相遇时,能有点儿回旋的余地。不想,古巴队却以3∶0大获全胜。至此,姑娘们只睡了一夜好觉,刚刚露出点儿笑容的脸又绷紧了。面对这既成事实的形势,张蓉芳咬着牙,狠狠地说:“明天非打她们个3∶0不可!”

回到旅馆,代表团领导和教练马上开会研究对策。姑娘们虽然躺在床上,却没有一丝睡意,一个个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夜已经很深了,郎平还盯着天花板出神。张蓉芳回忆着中国女排所走过的路:难道4年前里加的遭遇还会重演吗?那时候,也是打成“连环套”,最后算小分,把我们“坑”了。又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啊!领导和教练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把这险恶的局势向队员们“交底”。虽然已是半夜了,但姑娘们都一骨碌爬起来,迅速集中到教练的房间里。袁伟民消瘦的脸显得更加严肃,他咳嗽了两声对大家说:“我们对明天的比赛分析过了,仍然没有摆脱一局都不能输的困境,如果能3∶0胜苏联队,进入决赛就有把握了;如果3∶1胜,万一美国队输给古巴队,那就要和古巴队算小分;如果3∶2胜或者输掉,那就可能掉到第四名以后……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只能从最坏的可能考虑,争取最好的结果。古巴队打澳大利亚队、美国队打匈牙利队时全上主力,全力以赴。他们也做了最后算小分的准备。大家看,我们该怎么办?”几句话言简意赅,点明了姑娘们的思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这赛前的“诸葛亮会”一直开到半夜1点多钟,最后全队的思想统一到“三个坚信”上:充分坚信我们自己的实力;充分坚信我们的集体;充分坚信我们的指挥。姑娘们斗志昂扬地准备奔赴战场了。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国队和苏联队的运动员都站在了场地的入口处。这时,竟然有几名古巴运动员跑过来,把大把的鲜花送到苏联运动员的手中,她们多希望苏联队赢啊!中国姑娘在心里暗暗地说:“等着瞧吧!”

美国队、古巴队都赶到现场观看中苏之战。一开始,2∶2,4∶4,比分胶着了一阵子。但中国队很快突破防线,五名攻手全面开花,就连二传手孙晋芳也锦上添花,突然下手扣出漂亮的小斜线。苏联队无力抵抗,以6∶15、3∶15连输两局。中国队胜利在望,再赢一局就3∶0拿下了。第三局开始了,姑娘们恨不得一下子就打胜这一局。可是,事与愿违,越着急就越容易丢分,急于求成的情绪一抬头,就很难把它压下去。苏联队趁机组织了几次有效的进攻,比分逐渐追了上来,而中国队反而打得拘谨起来,10∶8,14∶12,袁伟民连叫两次暂停。看着姑娘们那一张张绷得紧紧的脸,他没有布置战术,也没有指责失误,乐呵呵地逗着女孩子们:“怎么啦,你们的脸怎么拉得这么长,不能笑一笑吗?”队员们想:“都什么时候啦,还让我们笑,哪还笑得出来啊!”她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心里却想:“再拿一分,再拿一分!”显然,袁伟民力图改变场上情绪的做法没有奏效。此时此刻,丢一分就像丢一块肉那么心疼啊!孙晋芳站在场内抬起双手,表示大家要沉住气。张蓉芳大声喊道:“加油,抓紧!”虽然观众席上的声浪盖过了她的声音,但郎平仍然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大家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拿下来。此时,一声哨响,袁伟民把老将曹慧英换上场了。曹慧英是中国女排的老队长,在第二届女排世界杯中,她一人独得“敢斗奖”“最佳拦网奖”和“最佳运动员奖”三个奖。她也是中国女排的绝对主力,人称“铁姑娘”。但后来因为腿部受伤,又生病,病好后成了替补。但她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上场,仍然坚持刻苦训练,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也给年轻的运动员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此时,在这关键时刻,袁伟民又打出了她这张王牌。多次交换发球权后,曹慧英站到了发球区。记得在去年世界杯,也是对苏联队的比赛中,中国队在0∶9落后的危急情况下,她这个铁姑娘上了场,稳住了阵脚,扭转了局面。今天,她又果断地发了一个漂亮的飘球。随着观众的惊呼声,球准确地落到苏联队的场上,苏联队员手忙脚乱地接飞了。15∶12,全场比赛结束。袁伟民巧妙地使用新老队员的特点,游刃有余地让她们在节骨眼儿上起作用,真是太棒了。“我们胜利啦!”姑娘们高兴地跳了起来。她们抱作一团,眼睛里闪动着幸福的泪花,这是饱尝艰辛后的胜利。她们靠自己的力量,走过了坎坷的道路,在意想不到的逆境中奋起拼搏。

第四天,中国队与澳大利亚队相遇,中国队三局均以15∶2轻取。她们终于甩掉了负于美国队的沉重包袱,轻装向半决赛和决赛地点利马进军了!

飞机从特鲁希略机场起飞,沿着浩瀚的太平洋海岸线飞往利马,疲惫至极的姑娘们第一次真正地沉睡了。袁伟民、邓若曾凝视着舷窗外:群峰起伏,突兀峥嵘,犹如这六天六夜所走过的艰苦历程,真是攀过一座高峰,又是一座高峰;闯过一个关口,又是一个关口。前面等待他们的,是更高水平的四强夺魁战。 68eMT4GmNFRJAg8HTRa4BlKIixiTyAp9QMkQ1UtJ8tpaaULFGpFZbqJRdK0zah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