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岚
(《中国体育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距离女排1981年夺取第一个世界冠军,已过去40多年了。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我也进入耄耋之年。回忆自己的记者生涯,还有和中国女排的情谊,不禁感慨万千又备感温馨。
我大学毕业后,于1966年进入《中国体育报》工作,一生都和体育新闻工作紧密相连。在从事体育新闻工作的近40年间,和许多教练员、运动员都成了很好的朋友。
在中国女排1981年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之前,我就多次采访过中国女排,看过她们的训练,感受着她们的执着和艰难,了解她们的理想,深知袁伟民教练的雄心壮志,也曾以记者身份陪同她们出国,报道比赛,被她们冠以中国女排“编外队员”的称号。
在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后,全国上下对中国女排寄予无限期望。当年的中国,改革开放起步不久——我国人均GDP只有不到500元,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自己和世界的差距。凭什么实现理想?拿什么振兴中华?人们从中国女排的这场胜利中找到了答案。
1982年,中国女排在全中国人民无比期待的目光中,顶着巨大的压力,来到秘鲁参加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
位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拥有三个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壮阔无比、气势磅礴的地上图画——纳斯卡巨画;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发源于它的境内;它与玻利维亚交界之处的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航行淡水湖。
不过,来到这里的众多记者关注的并不是秘鲁美丽的风光,而是即将在这里上演的一场好戏。因为1982年9月12日到25日,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将在这里举行。来自24个国家的优秀女排运动队伍,将在这里上演一场世界冠军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