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感受幸福

●品茶的幸福

品茶,已成为笔者一生的习惯了。特别是当上医生之后的岁月,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似乎对饮茶也逐渐讲究起来了。

品着刚刚沏好的铁观音,回忆起青春岁月的轶事,苦痛感、酸涩感、幸福感,随着茶香弥漫、飘荡,不知不觉又回想起第一次在友人高红才家喝茶的情景来。

那时我在伊春五星农业大队,是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一般人是不太愿意靠近我,唯恐别人说长道短。高红才是大队保卫干事、共产党员,他对我很好,开会经常让我给大家读报纸,读中央文件,我对他很感激,有一种被人理解被人欣赏被人重视的幸福感,那大概是当时是一种苦中有乐的幸福感吧。

一天晚上路过他家,他热情让我到家坐坐,坐了一会儿他妻子烧好水,用手直接拿了点茶放进一个大茶缸中,我当时心想怎么能直接用手抓茶呢?但又不好意思说,几分钟后,打开茶缸盖,一种异香扑面而来“增宏来尝尝我这花茶怎么样”,高红才边说边往我的杯里倒着茶。老实说,我那时是第一次喝茶,根本不懂什么茶道、茶文化,怎么能说长道短冒充行家呢。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虽然很烫,但那茉莉花的香气还是很浓的,隔一会儿再品时口感更佳了,才感觉品茶与温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一会他母亲从菜园子里回来,我站起身来问候,又喝了一会儿茶,老人家让我给他看看病,我虽知自学中医,略知皮毛,但难得人家信任,自豪感幸福感顿时又使我不容推辞。看完之后,他老人家说,“大侄子,听说你会针灸,给我扎扎针吧,我经常头痛、痰也多,红才说你行,我不怕疼,况且吃了好些药也不见效……”

高红才看我犹豫不决,趁势说,“给我妈扎针你怕啥,没问题……”

从此我便经常去他家,给老人家扎针、品茶、同时也喝酒,从此便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那时挣得工资很少,每月仅仅能借支四十多元钱,但还会买三元钱的花茶,等稍微吃点油水时,喝上一缸,或家里来了客人时沏茶招待,那时农民的家庭大多数是不喝茶的。

品茶的好坏是一方面,可水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记得有一次,随朋友老邱去清水林场,给他亲戚看病,那位长者嗜茶善饮,虽然他家的茶并不是高贵名品,但品起来却沁人心脾,只是他用的是山泉水沏的茶,且又使用木材柈子烧的水,越品越心旷神怡,简直有陶醉之感,我们三人边聊边品,边品边聊,竟喝了一下午,三暖瓶水。

由此我联想到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里记载的煮茶、煎药用水,竟达40多种,初学时觉得是故弄玄虚,直到那次品茶之后,才明白了天地物理造化无穷。同时又想起了王安石,嘱托苏东坡在游三峡时,给他取一坛中峡水,以便沏茶,谁知道苏东坡好酒,过中峡时大醉,到下峡醒时,才想起了宰相的嘱托,急忙让下人取了一坛下峡水,以便交差。回来后,将水送至丞相府,王安石当时留他品茶,茶沏好后,老宰相眉头一皱,沉着脸说“东坡欺我”。正当苏东坡自以为得计瞒过丞相时,丞相的批评使他大觉汗颜,他才知道王安石对饮茶、沏茶用水大有讲究,同时更被老丞相的博才博学博闻深感敬佩。

在我喝茶的历史中,印象最深的还有一次,那便是2006年去杭州旅游回来时,带回来真正的二两西湖龙井。现在市场所卖的宣传的西湖龙井80%是假冒伪劣的,如果没有那次旅游身临其境,看到茶庄里的行家亲自为我们演示品尝,往往也会将杭州龙井当成西湖龙井的。可见,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对于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对于具体事务的分析、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于幸福的感觉与感悟……

●改变观念的幸福

美·大卫·弗斯海哲·坎贝尔在其《改造灵魂》中说:“我们所处的环境,教育我们在我们身外寻找幸福——一份好工作,一份优厚的薪金,一所好房子和一个幸福的家庭,别人几乎都按照这种原则行动,我们也很容易随大流这样做。但是,这些外在的幸福象征往往只能满足我们自负的虚荣心,而不能满足我们的灵魂对幸福的追求。”

如果你不是为了虚荣和别人的评价而活着,你完全可以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来,提前退休,退休并不是在家闲呆无所事事,真正做自己原来想做而没有时间去做的事,如写一本书,去你喜欢游览的地方去畅游,去从事书法,绘画等等。在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里做最热爱的事,这才是精致幸福生活的真谛。

当然,如果你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热爱的工作,那实在太好了,根本就不需要提前退休,那反而对身心不好,虽然不退休是对的,但如果你每天都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那就有点不智慧了。事实证明,快乐和幸福有时并不在于我们得到的更多,而在于减少自己的欲望。欲望越少,你得到的自由和快乐越多。

史坦梅芘说:“有一天,大家会知道,物质不能带来幸福。”吉尔·罗布·威尔逊说:“所幸,幸福这东西不是靠身份地位,而是靠心意,人生是你自己塑造的。”“灵魂需要的东西都不必用钱买”。(梭罗)可见,和流行的看法相反,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身外的事物。

想要拥有精致生活其实并不难,只要你能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些,你马上就可以得到,因为这个“底线标准”是相对的,是你自己制定的。倘若你从事写作,把幸福底线定在“诺贝尔文学奖”上,大概你今生也不会幸福。虽然你的志向伟大,令人钦慕,但你却是终生在使用生命却没有得到享受生命的可怜虫!而另一位则恰恰和你相反,他认为文章能发表便是幸福,他可能一生都生活在幸福的感觉中。同理,你把幸福底线定在亿万富豪,可能到死才赚了九千万,你带着悲伤、遗憾和内疚离开了世界时,还认为自己不幸福,不成功。而另一个人定的底线是,只要有一百万元就可以过上精致生活,所以他35岁就如愿以偿了,你说,你们两个人谁更有智慧呢?

周国平在论幸福的悖论时说:把幸福作为研究课题是一件冒险的事。“幸福”一词的意义过于含混,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称作“幸福”,但不同的人所向往的境界又是多么不同。哲学家们提出过种种幸福论,可以担保的是,没有一种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朋友,不知道你现在对于“幸福”的观念是什么?如果你此时此刻感觉不到幸福,请你深思一下,是否和自己的观念有关,是否需要及时改变呢?

●心灵富足最幸福

据载,一位作家说两会之际,有人在讨论“什么样的环境文化,可以让人们获得幸福”,我也就此来谈一点看法。我认为,幸福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满足、爱心的传递。

近日翻阅宋代著名理学家范俊的《范香溪先生文集》,当我读到《偶作》一诗,不禁击节称快,深得我心!诗如此写道:“延食以当肉,缓步聊当车。身闲贵莫比,心足富有余”。堪称名言警句,意味深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提高心灵的层次、幸福的境界,应该更为重要!

“我是一名京城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一直在孜孜不倦追求文化事业,甘于清贫,兢兢业业,在默默地构筑着自己的‘精神大厦’。有形的房子固然重要,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无形的精神将会更重要!物质条件的好坏,我一直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有一间安身的小屋,粗茶淡饭,饮水著书,利益众生,造福人类,就心满意足了”!

台湾朱德庸说,我们大人一直以为幸福是由各种看得见的东西构成的。我们每天忙着处理各种看得见的事务,购买各种看得见的物品,辛苦堆砌我们认为可以得到的幸福。结果大部分时候,我们得到的只是一个我们自己建构起来的物质世界。

其实,真正的幸福是由很多看不见的东西组成的,就像小孩的想象世界那样。只要和小孩在一起,你就会发现,不管碰到什么情况,他们都能一转眼就把世界变得很好玩。小孩的心长着想象的翅膀,很简单地就能飞进幸福的感觉里去。

可惜的是,我们大人的世界已经愈来愈物质化。很多小孩长大以后,也开始追求那些看得见的幸福,而忘记了他们童年时拥有的,那些看不见的、简单的,然而却是巨大的幸福。可见,真正的幸福在于心灵的满足,绝不是外在的物质满足。

《道德经》上面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非物足为之足,而心足为之足矣。”确实应该成为我们现代人的警世箴言。

●失眠偶得的幸福

曾几何时,笔者子夜醒后难寐。想起《幸福备忘录》一书的前言,忽然感到许多缺憾,急于起来补充修改,可一想才半夜一点,此时起来,一是会影响妻子、儿子的睡眠,二是对自己的身心亦不利,心想还是等到天亮之后再写吧……

辗转反侧仍无睡意,于是心仍在矛盾中挣扎着。想起以前几次失眠偶生灵感,只有一次豁然而起,写下的《西江月》,想起张继失眠后留下的千古名诗《枫桥夜泊》,想起鲁迅、莫泊桑先生的以夜当昼,虽然暂时再睡对身心是有补益的,可事后日后再想起来,那种悔憾又是无法计算和弥补的。因为“情景一失永难摹,作诗火急追亡捕”,没有亲证之痛的人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

长痛不如短痛,到二点后我终于下决心起床了,妻子闻声戏谑的说:“多大岁数了,真能嘚瑟,不要命了……”我回之曰“要成功先半疯,十个才子九个癫……”

其实,世间万事万物,有失就有得,有得就有失,这就是“道”。道在反面,得到的同时亦是失去之时,失去之时亦是得到之时,此真平衡之道也。

突然之间,白天没意尽的主题又深幽、深邃起来,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幸福在于把自己的思想马上付诸文字;幸福在于立即行动免得以后悔憾;幸福在于勇于奉献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幸福在于灵感来时思如涌泉,笔若行云……

少睡几小时,多得几千字,倘能用我一人的失眠之苦,能减少千百人的抑郁、焦虑,并且能够增加他们的幸福,岂不是以小搏大的大幸福。司马迁为写《史记》失了多少眠?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无数次披荆斩棘、跋山涉水……

毛泽东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失了多少次眠,据载,建国以后他也多年靠服用安眠药物才能勉强维持其睡眠。他的失,失得值得,失得大得,失得永得,得到不失,得到不朽……

不管我写的东西能否被后人遗忘,但我还坚信,尽管太阳璀璨,明月皓浩,但蜡烛、萤火的存在也会自有它的价值,正所谓“壁影荧光,能资志士,竹头木屑,曾利兵家”,倘能若此,吾心得矣,吾心慰矣。

●幸福的瞬间

幸福,这种感觉无处不在,就看你是否善于捕捉。它如同灵感一样,稍纵即逝。瞬间,虽然很短,但是瞬间也能够成为永恒。因为有时一个精彩的难忘的瞬间就可能成为一生的回忆。

一位哲人说幸福就是早上醒来,看到一抹阳光恰好落在枕边。可以不用急着起床,躲在被窝里听着妈妈在厨房里轻手轻脚地忙碌,不一会荷包蛋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

幸福就是穿着白色的棉布长衣裙走在华灯初上的傍晚,经过一家音像店时一首久违的老歌,于是停下脚步将歌听完,许多遥远美丽的回忆在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幸福就是某个平淡的周末,在街道转弯处遇见初恋的那个人,没有太多的话,只是客气的问他是否别来无恙,然后向他介绍一直站在我旁边牵着我手的人。

幸福就是晚饭后盘腿坐在床上一针一针织一条蓝色围巾,心中想着他戴上围巾的样子,忍不住笑颜如花。

幸福就是开心时有人陪着出去吃大餐,难过时有人拍拍自己的肩膀递上一杯温热的咖啡,犹豫不决时有人像灯塔一样照亮我前进的方向,累了倦了时发现有一个人一直在不远处默默守候。

幸福就是春天里偶然闻到路边阵阵花香,夏天里穿着鲜艳的T恤坐在海边看潮起潮落,秋天里走在满是法国梧桐的小街上,心里有淡淡的忧伤,冬天里飘雪的时候站在路边吃热气腾腾的烤红薯。

幸福就是晚上加班到很晚,回到自家楼下时,仰头看见客厅的那扇窗户仍然透出点点灯光。

幸福就是在公园的长椅上看书,有一只皮球滚到脚边,把它拾起来还给追随而来的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手中,然后听他脆生生地说:“谢谢姐姐。”

幸福就是和同学聚会时,大家坐在一起回忆上学时的每个细小动人的情节,倾诉现实生活的得意与失意,讨论发生在身边的爱情故事,说到兴奋处肆无忌惮的哈哈大笑。

幸福就是上班上久了,重新坐在教室里听课,看着讲台上白发苍苍的教授传道授业解惑,低头记笔记时好像一下子回到大学时代的某个下午。

朋友,如果你的幸福敏感度较高,又善于捕捉,那么你一定也有好多值得回味的幸福瞬间和瞬间的幸福。然而,当这些美好的瞬间经常发生、不断发生时,这些美妙的“珍珠”串联起来以后,就一定会成为一条璀璨夺目的人生项链……

●活在当下最幸福

“活在当下”,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理念。“活”即生活、生存;“当下”指目前、现在这个时刻。它倡导人们不要总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或遗憾中,也不要过度担忧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而是要专注于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用心去感受和体验当下的生活,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充分把握和利用好现在的时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当前的事务。

张怡筠在论坛上说“我认为一个人的压力越大,幸福感就越低。”现代人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对过去的懊悔、对未来的焦虑,和对当下的比较。

所以,如果你半夜睡醒后,想到的不是昨天未完成的事情,也不是担心明天要做的事情,更不是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而是对此时此刻得一种满足体会,我认为这就是幸福,因为活在当下最幸福。

张怡筠,一个19岁时便决心“下嫁”心理学的台湾女人,一个毕业于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博士在大学教心理学,做过企管顾问,出过多本心理学书籍,被誉为中文EQ著作第一人。当记者问她在大学教授、企业顾问、畅销书作家和心理节目主持人等各种身份之间最在意哪个角色时,她的答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最看重的是做我老公老婆这个角色。这是我最喜欢也是最在意的一个角色。因为他是我心灵力量的源泉。”张怡筠说,幸福其实是种能力,所谓幸福力,就是指一个人渴望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传递幸福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成为幸福达人也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

此外研究表明,年轻人的浪漫关系反而增加抑郁情绪。所以健康的婚姻关系需要两个人具备一定的成熟度。婚姻的意义包含“深刻的忠诚”,而不仅仅是住在一起。当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健康,如果深陷紧张的婚姻关系不能自拔,反而不如单身。

研究显示,已婚夫妇最有可能对自身情感关系感到满意。此外,研究显示幸福的人生从50岁开始。纽约的石溪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压力、愤怒情绪和烦恼在过了50岁之后就渐渐远去。

其他的研究则发现,金钱能够让世界运转,但不是幸福的要素。2008年,英国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发现,英国家庭健康状况比20年前更好,收入也是20年前的两倍,但是英国人并没有比20年前更幸福。也有另外一些研究发现,金钱也可以买到快乐,但是前提是把钱用在正确的地方。诚然,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美妙的假期可以在两个月,还能提升你的幸福指数,不过要达到这一效果你得休假过程中彻底放松才行。 6N8OqTfWlRXHKCkOrJ3CP51MqtAdpWoDBqOmH+nP3zDmRPn3bAPahlZJwHaCxo1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