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意思就是说:一个中医师治病,只考虑生理与病理的变化,不考虑精神的,即心理的变异,不从心理上精神上配合进行治疗,疾病是不能治好的。《医宗必读》强调说:“境缘不遇,营求未逐,深情牵挂,良药难医。”李士材认为由于心情不佳而造成的种种病变,单靠药物治疗是无济于事的。《东医宝鉴》指出:“古之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至于有疾;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乎?虽一时侥幸而安之,此则世俗之庸医,不足取也。”因此,许浚强调说:“欲治其病,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使病者尽除去心中疑虑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慨然领悟,顿然解释,则心地自然清净,疾病自然安痊。能如是则药未到口,病已忘矣。此真人以道治心,疗病之大法也。”吴师机指出:“情欲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赵晴初的《存斋医话稿续集》也认为:“无情之草木不能治有情之病,以难治之人,难治之病,须凭三寸不烂之舌以治之。”所以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这都说明,中医学理论一贯注重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能动作用。“心病须用心药医。”这是中医治病的又一个固有的特点。
中医临床采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古今名家的经验,主要的有静志安神、怡悦开怀、以疑解疑、转移注意、说理开导、导引行气和以情胜情等法。
肿瘤属心身疾病已是无疑。即使其他疑难病症如心脏病、脑血管病、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以及妇科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等疑难病,也无不与情志因素息息相关。中医理论认为“郁久可以生病,病久可能致郁”,总之离开及时的心理治疗,单靠药物治病,那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