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暗示与疼痛

有些学者70年代从事针刺麻醉研究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告诉受试者,你面前呈现一台针刺治疗仪。测定是这样进行的,正式测定时,请你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针灸针,这个针灸针是被电线末端的夹子夹住的。电线的首端的插头在正式测试时将插在电针刺治疗仪上。正式测试时电源接通,指示灯的红灯就亮了,高速刺激强度的旋扭,电流将持续增大。受试要感觉你捏着电针的手有一点点麻的感觉,电刺感觉,热的感觉,痛的感觉,你就赶快报告有。如果报晚了,我还继续旋转电钮,电流加大有可能令你很痛。

对40多名受试者进行了以上的试验,有半数左右的人在正式试验开始后,当我转运旋钮加大所谓刺激量时,有人报告电扎的感觉,有人报告热的感觉,有人报告麻酥酥的感觉,有人报告针扎似的痛,甚至还有个别女同志把手握着电线一端的镊子抛出,喊着我的妈呀真疼呀。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有人确实打开了电源,指示灯也确实亮了,电针刺治疗仪上面有好几个插孔,受试者握着针的那根线并未接通电源。换句话说,受试者就是握着镊子上的针,尽管有人在旋转,电针刺激感觉、麻的感觉,电源扎的感觉甚至很疼,全部都是暗示出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暗示所引起的疼痛是经常可见的。这种暗示引起的疼痛与人的心理特点特别是暗示感觉高低有密切的关系。暗示感觉性越高的人,就越容易由暗示而引起疼痛。暗示引起疼痛与环境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暗示对人的疼痛有很大影响,因此医务人员询问病人疼痛时,问话的语气和方式不同得到的问答有很大的差别。例如问病人疼不疼,不疼了吧,还疼吧,前一个问法得到的疼痛问答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第二个问法得到的疼痛回答,比实际情况可能少一些。第三个问法得到的疼痛回答,比实际情况可能要多些。

有的学者研究发现,手术后伤口疼痛使用安慰剂(如生理盐水等)代替吗啡注射,大约有35%的病人疼痛能明显减轻。使用安慰剂要充分暗示,病人相信用了才能镇痛。

有一位胃癌病人,入院时腹部疼痛,给予大剂量的镇痛药物治疗无效。根据他本人急切需要有效的镇痛剂的要求,在征得他的家属意见后,给予0.9%的生理盐水十毫升肌肉注射。在注射前曾告诉病人,这是国内新生产的非常有效的止疼剂。不出所料,注射数分钟后病人主诉腹部疼痛明显减轻,并持续了较长时间,其后曾多次重复使用安慰剂,仍然有效。

巴甫洛夫说过:“暗示乃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于本世纪30年代撰写了《暗示心理学》一书,而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麦独孤在临床的应用,则堪称独创,声誉斐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前线战场上流行着一种因受炸弹爆炸的震惊而患的心理恐惧症——“弹症病”,严重者四肢瘫痪。此病无药可治,蔓延较快,颇令英国当局头痛。这时,麦独孤参加了战时治疗,经了解后他发现这是一种“心病”,于是凭借以往的社会声望成功地进行了暗示心理疗法。他用笔在下肢失去知觉的士兵膝盖以下若干寸的地方画了一圈,然后以毋庸置疑的口吻告诉救治者,明天线圈以下部位一定恢复正常。第二天,这个士兵果然恢复了知觉。这样日复一日地提高画圈的位置,直到士兵痊愈。

自我暗示疗法即由求治者通过自己的认识、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以调节和改变身心状态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自我暗示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在自我暗示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眼瞎。但这种情况下的视力和听觉丧失并不是因为视神经、听神经受损,而仅仅是因为大脑管理视觉、听觉的相应区域的机能受到扰乱,形成了一个病态性的抑制中心,使神经细胞丧失了正常工作的功能。它们不再接受传来的信息,当然不能对这信息做出反应。这样的求治者可以用催眠暗示疗法治疗,并且可以一下子治好,使不明真相的人大吃一惊。

一个人走进了冷藏间,无意被关在里面。开始他并不在意,也未感到寒冷,后来当他抬头看到“冷冻”二字时,顿时心里紧张起来,一种死亡的威胁笼罩在他心头。他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冷,最后蜷缩成一团,在惊恐中死去。其实,车间的冷冻机并未打开,寒气远不能置人于死地。他完全是由于自我暗示的作用,因恐惧而导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血管发生障碍,心功能坏死而导致死亡的。

由于自我暗示的效果巨大,美国一位医学教授对癌症的病因提出了新的理论,认为癌症的发展主要不是客观上存在的癌细胞,而是主观情绪,自我暗示导致了癌症。所以,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一方面,施治者的诊疗语言和行为十分重要,应当慎重使用,以免发生消极的暗示作用;另一方面,施治者必须启发和引导求治者发挥自我意识的调节能力,消除那些使自己增加负担,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自我暗示,培养积极、乐观的自我暗示,使之朝着符合治疗要求和有益于袪除病症的方向发展。 8IwqvyHD0CPNLhdmFcAdNpNSbGwGJx4JocjYYdzqb29DuyZL/DH64fUUc3qF39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