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的观念认为,人在七十岁左右就开始衰老和无所作为。所以古人认为,“人生七十古来稀”。这种观念使人们到了这个年龄就真的衰老了。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观念,在更开化的将来,我们完全可以把七十岁视为中年。遗憾的是很多人在一定的年龄时,便期望老年将至,不自觉地确立一个否定的目标,甚至刚刚过了50多岁,就张口闭口说自己“老了”。于是他身体的“内在机制”便积极地服从其“不良暗示”,让他的机制去实现;同时在等待衰老并且恐惧它的后果时,还可能做出一些事情促使自己老化。如减少身心两方面的活动,使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大大丧失。结果缺少锻炼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收缩,并最终失去作用,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血液供应不能充分地流到肌肉与组织。
研究表明,对于扩张毛细血管、维护身体各组织的血液供应和清除废物来讲,比较激烈的运动锻炼是必不可少的。而很多人常常“自我设限”,过早地停止各种运动,更失去对于生命和事业冒险的勇气和信心了。
据观察,心态消极的人,常常在40至50岁这一阶段在容貌和动作方面就开始显老,而其他同龄人却依然显得很年轻。美马克斯威尔。马尔兹认为,关键在于“老年型”的人到了45岁便自认为到了“中年”,越过了青春的顶峰;而“青年型”的人在45岁时,仍然觉得自己尚且年轻。所以A.A.哈契内克尔博士说“我们之所以年老,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我们对年龄增长的反应和感情。”
笔者认为,生命的衰老速度不是和年龄成正比的,生命的“潜能”还是个“密码”。一般认为,中学生双手撑地做俯卧撑,3分钟50个及格,70个算满分,成年人一般每分钟60个就很不错了。
但是赛克斯在1小时内连续完成了3669个俯卧撑,超过了一名加拿大人1998年创造的1小时内完成3416个俯卧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而连续做俯卧撑最多达到10507个的世界纪录,是由日本人Minoru Yoshida在1980年10月份保持的。
2015年3月25日,103岁的福雅·辛格(Fauja Singh)出现在印度帕蒂亚拉举行的马拉松大会上。他是世界上年龄最大的马拉松运动员。
94岁的古巴老人叫雷蒙·卡多夫斯,在2004年意大利大师杯游泳锦标赛中打败了很多孙子辈的选手,夺得4块金牌和1枚银牌。
在北京奥运会上,最高龄运动员是67岁的日本马术选手法华津弘,以花甲之年参加激烈竞技,他是迄今为止年龄最大的奥运会运动员。迄今最年长的奥运会奖牌获得者是瑞典射击选手奥斯卡·斯万,他在1920年奥运会上夺得银牌时已72岁。
职业球员年纪最大的足球运动员是恩里克·阿尔克赛,到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承认时已经79岁。
朋友,看了上面那些震撼人心的例子,对于生命的“潜能”你还怀疑吗?那么,你的生命潜能又开发了多少呢?
由此可见,“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关于衰老的很多思维定式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人老了,记忆一定会衰退吗?
脑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脑活跃程度与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区别。他们在短期记忆力、抽象推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速度等方面的能力都不应差于年轻人。那么,到底是什么抑制了他们真实的潜能?
根据朗格教授的分析,这是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年轻的时候,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永远不会老。与此同时,我们固执而轻率地认定衰老和能力减弱有着必然的联系。某天早上我们醒来,惊恐地发现自己已步入老年,这种思维定式往往极具杀伤力。当我们发现自己记性越来越差时,最现成的解释似乎就是——我们老了,而很少再去寻找其他的可能性,比如也许是我们失去了记忆的动机和意图?
事实上,很多心理实验都证实,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与环境暗示很有关系。与一个比自己年轻的人结婚,往往长寿;相反,与一个比自己年老的人结婚,往往短寿。社会经常规定了,什么样的年龄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否则就是为老不尊。因此一个经常穿制服的人往往不容易显老,因为制服没有老少之分,没有年龄暗示。
“如果我们不是将‘变老’看成一种时间的遗失,一条单向的下坡路,而是一个时间的过程,一种自然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年老的许多好处。”
在20多年前的一个养老院的实验中,她发现,当一个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权时,比如他能决定在哪里招待客人,玩什么娱乐节目,自己照顾房间里的植物,他会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顾的老人更加快乐,更爱社交,记性更好,而且活得更久。
有人问朗格教授,是否想过让自己回到30年前。
她笑着说:“如果你是一个懂得专注力的人,年龄从来不是问题。无论你20岁、30岁,或者60岁,你都是在体验当下,你在自己的时间里加入生命的体验,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事实证明,生命是一个秘密。生命是一个奇迹。生命的历程中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如果你不相信生命逆转的可能性、可行性,那表明你的思维方式存在着严重的“自我设限”。“自我设限”的结果,会使你经常使用“怀疑句式”或者“不良暗示”,从而使自己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由于思想的僵化,不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又怎么能不未老先衰呢?
可见突破自我设限,是获得健康、快乐、幸福、成功的关键。但是,要达到这一步,你必须树立一个目标。目标的可能性一定要非常明确,使它在你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中变为真实。事实上,它应该真实到使你产生目标已经达到时的那种感情。
我们在前面强调过,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无法区分真正的体验和生动地想象出来的体验。我们的自动创造性机制总是根据环境和周围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它所能得到的唯一与环境或周围情况有关的信息是你信以为真的那些信息。
如果我们心中铭记着积极的目标,生动地向自己描绘成功的图像,使它变为“真实”,并且把它看作一个实现了的东西,那么,我们也会体验到胜利的感受:自信、勇气、深信结果一定会令人满意。
事实证明,唤起、捕捉或激发成功的感受。你感到成功和自信的时候,你实际上往往也就成功了。如果这种感受十分强烈,你就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健康。
你就会时时刻刻利用超意识的心理力量,你的内在机制就会向健康、成功方向开动起来,指引你做出正确的肌肉动作和调整,向你提供创造性观念,并且完成一切必要的任务以实现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