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玩”的历史
一部历史,就是一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悲剧和闹剧;一部历史,就是一场场赤裸裸血淋淋的人肉宴席;一部历史,就是一部真假难辨表里不一的大魔术;一部历史,就是一台台人人算计人,人人被算计的无奈戏;一部历史,就是一幅幅正邪角逐、兴亡交替的变幻画……
因为,历史是以往的过去的事情,是史料的堆积和记忆的碎片。历史是后人撰写的,历史是胜利者谱写的。
我们现在学习的历史不一定都是完全真实的。历史失去原来面目的原因:一是年久失传,例如商朝之前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没有发现明确的文字记载,只能依靠口头的传授,没有文字的辅助,可靠性大打折扣。二是遭到更改,例如每次朝代更迭的时候,新的君主大多会篡改前朝历史,并美化自己的功绩,为的是起到政治上的作用,影响人民的思想。三是蓄意隐瞒,统治者大多会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件。例如历史上无数的悬案:如斧声烛影,明末三案等。
这些一般会在野史里面保留下来,但其真实性已经很难考证了。四是,写史人主观影响,例如最著名的三国志,就明显有“尊刘抑曹”的思想,这是受到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而且也有写史人的主观心理在里面。上面的四种原因,除了第一种,其他三种都有“玩”的成分在里边,即被政治“玩”了;被权力“玩”了的感觉和结果。
很多历史,我们都是通过故事才了解的。所以,对于历史我们不能不信,但是也不可全信。
一方面,历史的真实化,是学者的追求,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写出最真的历史,以诫后人。这些历史或许不够丰满,不够精彩,但它是真实的,现实的,可以更客观的表现出历史的本来面目。
另一方面,历史是不可重复的,一次性的。再多的历史教训也挡不住现实利益的诱惑,也挡不住我们再试一次的渴望。历史事件屡次失败,但是在现实中的人总是有一种侥幸心理,前人失败了,后人不一定失败。利益可以使人完全忘却历史,历史是不能作假设的,关键是我们能否从历史中获得一定的教训?
历史,对每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分。领导者的历史的作用比普通人作用更大,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普通人学历史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鉴古识今,少走弯路,这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所以,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就不能不认真,也不能太认真。不能不信,也不能轻信。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吧……
●好“玩”的命运
命运,即可以分开,又可以统一。命,是先天。运,是后天。命运合一,就是人的一生。倘若你善于发散思维,也会总结出一些关于命运的规律:一类是先天命好,加之后天又勤奋努力,使之如璞玉雕琢愈发精彩升值;一类是先天命好,然而自恃其好而放荡破毁,不思进取,富贵不能三世的“败家子”;一类是命不好,但能不屈不挠与之抗争卓荦有成者;一类是命不好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者。
若进一步分析观察,亦有命一般但能把握机遇者;亦有命平常但能大胆开拓者;亦有命拮据但能利用灵感致富者;亦有命平庸但擅长策划而自我升值者;亦有命好但因性格暴戾而失败者;亦有命不好但因智慧选择而成功者……
同样一个人,出生在古代,和出生在今天,乃至于几千年后的未来,必然有不同的命运。即便相差几十年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文革”时代,个人的命运已经被时代大潮流所淹没,就算你走财运,也发不了财,最多人家每天工资5块,你8块而已。
一个人,他的命运必然会受到时代背景影响。同样一个人,生活在君主专制的社会,和生活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他的命运必然不同。一个人生活在解放初期和生活在改革开放的现代,他的命运也必然不同。
影响人生命运的主客观原因实在太多,诸如遗传、环境、教育、性格、选择、勇气、机遇、情商、婚姻家庭等,但起重要作用的首先是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事实证明,命运还受“木桶效应”的影响,正如一个木桶的十几块木板一样,不论哪一块木板短了,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所以我们任何人都应该以“玩”的心态接受命运,研究命运,争取改变命运,实在没有必要慨叹命运、抱怨命运,那样就一定会活得痛苦、悲观、无奈,结果就更“不好玩”了。
因为“命运一半掌握在上帝的手里,一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同上帝“拔河”比赛的勇士,谁输谁赢,关键就看一个人的信念、意志和毅力了。如果你拥有“玩”的心态,即赢得起,也输得起,那么其过程往往是快乐的、潇洒的,即使输了,往往也会“否极泰来”。反之,如果你太在意结果,甚至会产生“目的颤抖”,结果往往就事与愿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