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信仰的价值

(一)信仰的能量

信仰,既包括宗教,又不完全包括宗教,换言之,一个人可能没有宗教信仰,但绝不等于他没有信仰。

在对待健康、疾病的问题上有的人相信医药,认为有病就去医院看医生,严重的就得手术、住院等;有的人则相信自己,认为平时积极预防,注意节制,就不会生病。笔者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你可以不信宗教,但不能不选择一种积极的信仰,特别是对待自身健康方面,笔者竭力推崇的是:“自己才是健康生命的主宰!”“吃药、打针不是病人的必需,而康复的信念不能没有!”

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力量,它会产生令人吃惊的效果。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小时高烧不退,腿部肿痛,医生主张把腿锯掉,以保全性命。他的父母为了保全儿子的生命只好同意。可艾森豪威尔反对这样做,他相信他的病能治好。于是他请求他的兄弟把门闩上,不让任何人接触他的身体,即使高烧再重合并昏迷,也不要踞腿。他的兄弟信守诺言,坚持完成了使命。不论家人怎样劝说,艾森豪威尔都坚守初衷不改。后来奇迹终于发生,腿部肿痛渐退,热度渐退,最后竟然完全康复。

这个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孩子,就是因为有信仰、有斗志,所以战胜了病魔。

他的信念,有利于使生命焕发活力,因为它扫除了恐惧、疑虑和担忧,它为生命的健全带来了根本的保证和确定无疑的信心。

我国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认为坚定的信仰,钢铁般的意志,大海一样的胸怀是一个人生命的基石。当马寅初91岁时,被确诊为直肠癌,从文献上看,超过80岁的老人不宜做手术。但马寅初坚信手术后能够康复,于是医院请示周总理同意后,先后进行了两次手术,均获得成功,打破了医学文献上的历史记录,古今中外罕见。马寅初手术后康复良好,后来活到100岁才逝世。由此可见,乐观、豪爽和不向癌症屈服的精神,是他健康长寿的支柱。

可见,只要你心存健康的“信仰”,相信自身的智慧,依靠“内在”的力量,就一定能预防疾病,战胜糖尿病,而步入健康、快乐、长寿的康庄大道……

实践证明,有信念的人不会真正衰老,永恒的青春是他的心灵动力。

凋谢的玫瑰不是真正的玫瑰。真实的玫瑰是一种理念:每当一朵花儿凋谢,就会有更多的新花朵一起绽放。

真正的人是宇宙精神的产物。当新的一天破晓而至时,人类就会看到这一完满的理念。他会明了这一赋予他自由的真理的内涵。当那一天到来时,他会摆脱漫长的困窘,从容站立起来,那时,他已成为完满的存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记住,你不能总想着生病的事儿,不然身体迟早会受到影响。思想会以各种方式影响身体状况,决定身体的状态是否健全。那些想象着自己罹患某种病的人,常怀着对病态的好奇心去阅读一些书,已验证自己患上了这种病。如果你将疾病的种子根植于自己内心,它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最终夺去你的一切。

正确的思考会成为预防人类所有疾病的良药,错误的思想会通过生理失调体现出来。洪堡说过:“总有一天,生病会被认作是一种耻辱,人们会视之为品行不端,视之为邪恶思考的产物。”

生命和健康的状况会与思想和信念的状况保持一致。我们必须通过正确和健全的思考去实现它。

精神是身体健康的雕塑师,精神的健康决定着身体的健康。这就是精神神经免疫学创立的前提。

据载,南达科他州黑山地区的枯木镇,在没有发明出电话、铁路和电报通讯时,人们生个病,就要跋涉上百里,去找医生看病。为看病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承受能力。结果,那里的人们学会了自我救助,只要不是性命攸关的重大疾病,他们根本不会去看医生。有些大家庭养了许多孩子,也从来没请过医生。有人曾问他们有没有生过病,他们这样回答说:“我们啊,从不生病,因为我们必须健康。我们看不起病。再说了,走那么远的路去找医生,病人恐怕早就死在半路上了。”

正是人们对于医院医生的过度依赖,削弱了我们抵抗自身疾病的信心。现代人生病后,看病非常方便,因为找医生只需要穿过一两条街;要买药,街头巷尾到处是药房。

现在许多家庭使小孩子养成了依赖医生的习惯,这并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一些妈妈不论孩子得了大病小病,都要请医生诊断治疗。结果,这样一来,孩子从小就满脑子疾病、医生和药物的图像,这会一直影响他的一生。

实践证明,一个孩子只要生长在充满爱心、恰当和内外协调的环境中,就能够学会正确看待、处理很多事情。许多时候,对一个心灵健康的孩子来说,医生和药物都是多余的。

那种把救赎寄望于外界、他人的观念,已经过时落伍了。在我们的现代社会,怎么可能把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幸福通过医生治病来实现,自我疗愈的理念应该成为一种认知、观念、信念的革命,相信我们的那个迅速觉醒,选择的智慧决定我们人生的命运走向…… Wejn1prsO7Md846JWyBqQy1DZVu7Z298GjpavtDYg7/6qgQYnDG1DS0UxczD5YU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