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的观念认为,人在七十岁左右就开始衰老和无所作为。所以古人认为,“人生七十古来稀”。这种观念使人们到了这个年龄就真的“衰老”了。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观念,在更开化的将来,我们完全可以把七十岁视为中年。研究表明,对于扩张毛细血管、维护身体各组织的血液供应和清除废物来讲,比较激烈的运动锻炼是必不可少的。而很多人常常“自我设限”,过早地停止各种运动,更失去对于生命和事业冒险的勇气和信心了。
笔者认为,生命的衰老的速度不是和年龄成正比的,生命的“潜能”还是个“密码”。
由此可见,“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关于衰老的很多思维定式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人老了,记忆一定会衰退吗?
脑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脑活跃程度与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区别。他们在短期记忆力、抽象推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速度等方面的能力都不应差于年轻人。那么,到底是什么抑制了他们真实的潜能?
事实上,很多心理实验都证实,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与环境暗示很有关系。社会经常规定了,什么样的年龄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否则就是为老不尊。因此一个经常穿制服的人往往不容易显老,因为制服没有老少之分,没有年龄暗示。
“如果我们不是将‘变老’看成一种时间的遗失,一条单向的下坡路,而是一个时间的过程,一种自然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年老的许多好处。”
在20多年前的一个养老院的实验中,她发现,当一个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权时,比如他能决定在哪里招待客人,玩什么娱乐节目,自己照顾房间里的植物,他会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顾的老人更加快乐,更爱社交,记性更好,而且活得更久。
有人问朗格教授,是否想过让自己回到30年前?
她笑着说:“如果你是一个懂得专注力的人,年龄从来不是问题。无论你20岁、30岁,或者60岁,你都是在体验当下,你在自己的时间里加入生命的体验,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事实证明,生命是一个秘密,命是一个奇迹。生命的历程中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如果你不相信生命逆转的可能性、可行性,那表明你的思维方式存在着严重的“自我设限”。“自我设限”的结果,会使你经常使用“怀疑句式”或者“不良暗示”,从而使自己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由于思想的僵化,不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又怎么能不未老先衰呢?
可见突破自我设限,是获得健康、快乐、幸福、成功的关键。但是,要达到这一步,你必须树立一个目标。目标的可能性一定要非常明确,使它在你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中变为真实。事实上,它应该真实到使你产生目标已经达到时的那种感情。
我们在前面强调过,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无法区分真正的体验和生动地想象出来的体验。我们的自动创造性机制总是根据环境和周围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它所能得到的唯一与环境或周围情况有关的信息是你信以为真的那些信息。
你就会时时刻刻利用超意识的心理力量,你的内在机制就会向健康、成功方向开动起来,指引你做出正确的肌肉动作和调整,向你提供创造性观念,并且完成一切必要的任务以实现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