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爱的对象

(一) 情爱

爱情,这个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它是令人神不守舍,甚至不惜以生命去殉之的,而且也是令痴情男女永远困惑的事情。

人生无情,未免寡淡;人生有情,又难免不被“情”所累、所惑、所败,甚至所死。可见,爱情之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问题、大课题。

古今中外,有许多英雄豪杰,他们可以不好名,不好利,不好权贵,但很少有不好色者,足见“情”之一字,比名声、权力、金钱更具诱惑力。

情字好写,述之颇难,只此一个字,亘古世人迷,若笼统说来,真感到无从下笔,人之有生命,大多起源于爱情,而生命既可以是两心相悦,孕育诞生出新的生命,也可由一方的变心,而误播下报复的孽种,千古以来,讴歌爱情的名篇巨著不胜枚举,无论是《蓝桥会》中的山盟海誓,《西厢记》里的耳鬓厮磨,《红楼梦》里缠绵悱恻,还是《镜花缘》里奇缘艳遇……还有那些脍炙人口的流传千古的词句,都使激情的江河,激起涟漪,“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时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枕前发尽千般怨,要休且待青山烂,白日参辰见,北斗回南面,水面上称钟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人们在爱情中,是很难把握一个适当的“度”的,要么理性,要么疯狂,这两种极端都是错误的。瓦西列夫说爱情既合乎理性又不合乎理性,既是出于本能又受到思想的鼓舞,既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它把人的本性的许多方面结合起来。如果爱情仅仅出于本能,即仅仅具有生物性,而不合乎理性,那么它就不会蕴含着精神文明的魅力,它就会仅仅表现为一时的激情。如果爱情仅仅是理性的,仅仅是来自思想,那它就永远无法振奋心灵,它的生命力也就枯竭了。

爱情把理性和非理性、本能和精神美结合在一起。这种欲求的生命力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升华。

然而,绝对非理性的丧失理智的爱情会使人失去人性。无意识的爱情事实上不再成为爱情,而堕落为放纵的本能的、盲目的、野蛮的兽性发作。

男女间的性欲处于自发性,但毕竟是能够施以教育的。别林斯基曾写道:“爱情之需要理性内容,犹如燃烧之需要油脂。”人对日常言行是了解的。真正的爱情必须仰赖于“相互尊重人的尊严,而不仅仅是依赖于感情的放纵和怪念的驱使”。

但是也不应忘记构成爱情的种种因素是互相对立的。对于爱情的生命力,在理论上不能只用情侣相互尊重的道德规范来解释它。

从理论上谁都能说清楚,可一旦坠入情网,很少有人还能保持清醒。“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当人们爱得死去活来,昏天黑地时,还哪有什么理智可言。

爱情往往是无常的,它难以用婚姻的形式,难以用信誓旦旦表示,难以用山盟海誓来保证它。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以信誓旦旦为始的爱情,最后以中途变异而告终。有多少当初如胶似漆的甜蜜爱情最后却变得苦涩如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拨动卓文君的心弦,使卓文君毅然抛弃巨富之家,冲破伦理规范的束缚,跟他一道私奔,到成都过着当垆卖酒的贫穷生活。这在历史上一直传为佳话。但事实上,他们后来的爱情生活并不美满,司马相如后来移情别恋,又爱上一位茂陵小姑娘,使卓文君心灵遭受了极大的创伤。

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那种特殊背景下产生的爱情尚难持久,又何况一般人的爱呢?“永不变心之人”实在难求,所以人世间便充满了爱情无常的悲剧和爱情无常的嗟叹:“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那一天,你对我说,永远地爱着我,万语和千言,随浮云掠过。”

老萱在《乱语全书》中说:“女子对于恋爱,比男子加倍诚恳。对于报仇,也较男子加倍的狠毒”,“爱情虽非金钱可买,无金钱也不能使爱情坚固”。“恋爱是不可思议的,是不可理解的。只要双方冲动,任何贫富、老少、美丑、尊卑等的障碍,全都打得破。”。“爱情固然可以打破种种障碍;然而金钱更能打破种种的爱情!”,“无钱而谈恋爱,如饥渴而饮盐卤。”

周国平说:“男人一旦和女人一起生活自以为已经了解女人了。他忘记了一个真理: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

古今中外的爱情,喜剧颇少,悲剧太多。正因如此,人们对真情的渴望愈加强烈,人们不难发现,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更加难觅,卖油郎三年攒十两银子,而痴情于花魁娘子的传说,似乎已经绝迹。物欲一旦横流,真情便难成为中流砥柱了。

大款包二奶,小姐傍权贵,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一个男人若没有三个铁姘,仿佛就不是好男人似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对绯闻,性骚扰,已经不觉脸红了。据载,这个风流总统和上百的女人有染,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情海泛滥一片汪洋,离婚率逐年上升,婚外恋司空见惯,中学生早恋流产,大学生混合同居,未婚同居成为平常……。

中国这个文明礼仪之邦,正在蜕化、褪色,真正的爱情弥足珍贵,原因何在?看来都是金钱惹的祸,俗话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富贵而不淫实在是太难了。

从理论上讲,从伦理上讲,从周礼到现代文明来讲,谁都懂这个道理,什么“发乎情而止乎礼”,细思发乎情时本是一个动物的本能,这大概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原我”意识吧。原我是什么?发乎情是生物的本能,原始的冲动,用弗氏的理论就是“利比多”的作用,用现代医学理论就是性激素的作用。人到的青春期,男人受雄性激素的影响,女人受雌激素的影响,在性的激惹下,人都会对异性产生冲动,有时这种冲动是很强烈的和难以遏制的。中医理论认为:欲动则火炽,火炽则神疲,心念一动,相火随之,相火属肝,肝循阴器,从而引发了性欲。施的非正常的行为,就失去了“礼”,所谓止乎礼,就是有欲望或不正常性欲冲动时,要加以节制、克制,才合乎人伦道义。

性要以爱为前提,这才符合伦理道德,没有爱情的性,是原始的兽性。瓦西列夫在其《情爱论》中指出:好的爱情,应该是人爱与性爱的统一,当你不是真正爱一个人,爱一个你有资格符合情、理、法的异性而与之发生性关系,那无疑不是爱情,而是性欲。

爱情能使人神魂颠倒、能使人殉情而亡,它能催人奋进,它也能使人堕落,使人失败,使人毁灭。梵高为了爱情而疯狂,甚至割下自己的耳朵;托尔斯泰为了爱情竟82岁离家出走病死在车站;斯大林被爱情折磨的后半生独居未娶;林肯因为没有爱情而不愿回家……。因为爱情而名垂青史者已不可胜数。如陆游和唐琬、诸葛亮和阿丑、孟姜女的痴情、梁祝的哀婉、居里夫妇的比翼齐飞、马克思和燕妮的相辅相成等。

古今中外,能够钟情爱情,而又不被情所困的人实在太少,失恋就是被情所困的一种。据载,当代歌坛有70%的作品是倾诉失恋之苦的,有的人是甚至几年、十几年,更有可悲者终身都没逃出悲剧的角色。可叹人生至多三万天,如果总沉浸在失恋的忧伤与困苦中,还能开创什么事业。一个离开你不爱你的人,怎么你还放不下他呢?愈是得不到的愈认为他好,其实假若真的成了,也未必真如意,看看山盟海誓的,如胶似漆的不久而分道扬镳的怨侣,你还悟不出点什么吗?

培根说:“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情而发狂的,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较弱的感情。”然而真正伟大的人物毕竟是少数,大凡凡人都会被情所困所苦,因为“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

女人得到了爱情往往很幸福很满足,可男人仅仅只有爱情还是不够的,男人要征服,要开拓,要证明,所以男人比女人活得更累。男人表面刚强伟岸,实际在内心里,男人比女人还脆弱。

爱情的是否甜蜜不完全取决于相貌,女人爱潇洒,男人重漂亮,这是普遍规律,可是无数事实证明,潇洒漂亮的不一定是适合你的伴侣,很多人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男人不是偶像,女人不是花瓶,等到结婚过日子时,面对客观实际,往往浪漫就不能取代艰难坎坷的生活了。

爱情是人生幸福与否的基石,当一个人得到真正的爱情时,他往往能战胜工作或事业上的挫折,能抵御生活中的狂风恶浪。反之,只会使人雪上加霜,屋漏偏遇连绵雨,那样的人生会更加晦暗,更加无望而窒息。

人若完全无情,生活岂不就是一杯白开水。情是发于自然之性,动物都有情感,何况人呢?所以情是不能完全没有的,只不过有情要有节。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圣人不是无情,而是有情而不为情所累。道以有情为累,以无情为无累。王弼以有情而为情所累为累,以有情而不为情所累为无累。这种批评是很有哲理的。

当前的歌词有的很有意思。“让我一次爱个够”就是为情所累的典型心态。反之,不期待天长地久,只期待一朝拥有,就是有情而不为情所累,为无累的浪漫潇洒境界。引用佛家的话,就是因缘而结,缘尽则散,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又何必强求苦恋,甚至愚蠢到单相思、殉情的地步。

哲学家周国平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笔者再添一句:真情是一种长度。人无情不能生,人累于情又难以活,在这千丝万缕纵横交错的“情网”中,你不必挣扎,不必绝望。这正如理丝,缓则可清其绪,急则愈使其结矣!

(二)人爱

真正的友情在世间弥足珍贵,举世皆知的“桃园三结义”“管鲍之交”,伯牙与钟子期等,都是传颂千古的友情佳话。然而在当今这种友情还有多少呢?有人慨叹地说:“古人结交唯交心,今人结交唯交口,看看现在的饭店酒店发展的趋势,就不会认为这句话太偏激。现代人一见面,一喝上酒,就称兄道弟,呼朋唤友,十次见面八次喝酒,几个月没有黄汤下肚,感情顿觉生疏,商业活动中,酒更是必不可少,敬着喝、比着喝、逼着喝、喝得一塌糊涂,喝得天昏地暗,可结果呢?真正的友情是喝出来的吗?”

古人曾以文会友,以武会友,以墨会友。而今天却常常以酒会友,无酒不友。真正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文人志士,君子才女又有多少呢?

人们变得越来越实际了,每次交往之前都蓄谋其目的,每次喝酒又都盘算着利益,一旦利益没有达到,目的没有达成,下次见面谁也不张罗喝酒。即使诸多“朋友”偶然聚在酒店,有心眼的借故溜之,有谋略的一听手机响了,也起身道歉溜之乎也,剩下的就是实在等着买单的人了。

真正的友谊如一杯清茶,而绝不是烈酒,好茶开始无味,而愈品愈香,令人回味。而烈酒令人陶醉,最后觉醒却令人后悔,甚至乏味。

友情的长短是和双方的文化素质、志趣、修养成正比的。友情一旦渗入金钱的成分,虽然当时觉得热烈,但它却像盛夏的水果,是最难保持而容易腐烂的。看一个人交什么朋友,就可以判断出他的品位;看一个人怎样交朋友,就知道他的品质。你要成功,就需要和成功的人士、和有潜在成功气质的人交朋友。你要沉沦,那就去烟花柳巷,酒肆赌局中去寻觅知音。你的朋友就是你前途中的引路灯,你的朋友就是你命运的分界岭。

同事之间相处,也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要总拿自己不当外人,特别是当对方已有异性朋友且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你与同事及其异性朋友间的距离就更值得注意,有好多青年男女在这个问题上不拘小节,给同事之间的关系抹上阴影,有的险些酿成终生遗憾。

邻居之间相处是一件很难的事,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相处得好是这样,反之亦有嫉恨如仇的。笔者所知两家邻居开始相处很好,A家和B家其丈夫都嗜酒好赌,于是经常聚在一起酗酒小赌,久之好的不分你我,恨不得穿一条裤子。时间长了,B家丈夫的妻子D便醋性大发,开始是指桑骂槐,后来便扯下脸皮,闹得两家怒目相视大打出手,险些出了人命。

朋友之间相处,也要注意距离。这种距离一则表现在金钱上,另一则表现在隐私上。有的朋友好起来时,花钱不分你我,衣服不分你我,甚至可以两肋插刀。然而朋友之间还要有其他关系的介入,如双方的家人妻子等。他们的不同观点不同看法,天长日久必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朋友最终绝交或“割袍”大都是由于钱财引起。有些朋友之间因距离失去分寸,借的钱也不还,借的次数也不记得,后来翻脸时这类账就没法算了,最后造成“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悔憾。

所以我们交友时要睁大眼睛用尽心思,奉行古人所说的宁缺毋滥的原则,正是“万两黄金容易得,世间知己最难求”。如果你能得到真正的挚友、诤友、谏友,你的一生就可无憾,可以无悔。

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是真正的友情,尽量不要糁杂一些私心杂念,功名利禄等等。如果你真能做到,以欣赏的心态去交友,以学习切磋的心态去交友,那才是以文会友,以艺会友,以武会友,以情会友,这才是交友的上乘境界。反之,如果以酒肉为载体,在一起称兄道弟,这样的友情,是绝不会圣洁的,也不会长久的。质言之,这种酒肉朋友,只能是互相利用,各怀鬼胎,一旦一方失去利用价值,或发生意,所谓的友情马上就化为泡影。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少一个敌人少一堵墙。这句民谚被很多人奉为真理,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山东省临沂市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郁某是亿万富翁,他有一个交往十多年的挚友刘某,两人结拜为兄弟。刘某的父亲去世时,郁某以义子的身份为刘父披麻戴孝。两人的朋友关系可谓固若金汤。2003年国庆节,郁某偕新婚妻子去国外度蜜月,事先获悉郁某在国外详细行程和下榻处的刘某伙同他人,于2003年10月19日在国外郁某租住的别墅内,将郁某夫妇杀害,抢得美金70万元,人民币56万元。当刘某用布准备勒死郁某时,郁某说:“三哥,咱们像一个娘生的似的,你怎么能这样?”刘某面无表情地勒死了拜把兄弟。

有的人明知朋友饭后要开汽车,席间依然劝酒。结果,酩酊大醉的朋友离开餐馆就踏上了黄泉路。

由此可见,交对了朋友你可以终身受益,每时每刻可以从朋友身上得到关爱和帮助,也可称为正向的能量。反之,交错了朋友,就会使你伤心耗神,时时刻刻泄漏你的能量。所以有的人把朋友分为两类:一类是资产,二类是负债。常思此理,可不慎乎?

可见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两方面,不知道你听没听过“有毒朋友”这种称谓,“有毒朋友”一词正变得越来越常见,并且已经得到美国心理学会的认可,甚至成为奥普拉·温弗里最近一期脱口秀节目的主题。包括《有毒朋友,真心朋友》和《聪明女孩交友指南》在内的一系列相关书籍已经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

其中一名作者是美国的表演艺术家迈克·阿尔博。他就曾深受有毒朋友的困扰,这个朋友带有挖苦味道的恭维让阿尔博的自信丧失殆尽。于是他和同屋一同写了一本书——《暗中破坏者》。

阿尔博说:“在这个圈子里,大家表面上彬彬有礼,实际上都攒足了劲一较高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总会抓住你的弱点,用笑容来伤害你。”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精神病学专家朱迪丝·奥尔洛夫博士说:“我们与他人保持的各种关系会耗尽我们的精力。对此,英国的人际关系咨询师兼治疗师克里斯蒂娜诺·瑟姆表示认同。”

她说:“重新评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友情必须互相给予,而不是让你感到疲倦和灰心丧气。”读者朋友,现在就请你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朋友吧。

(三)物爱

包括爱物件与爱事物。古人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又说:“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人无癖不可与之交,盖其无真性情也。”爱物之中,亦可分出俗与雅。如有人爱收藏;有人爱集邮;有人爱书法绘画;有人爱宠物等等。只要你的所爱不损人不坑人不骗人,那就都无所谓,只不过在利己时所怀的动机与施行的手段,就能判断其雅俗了。如有的人不是鉴别古董名画的内行,以收藏许多赝品自诩自得,甚至证明是假货却仍沾沾自喜吹嘘为真品;有的并不知市场的真正行情而大肆污蔑同行的藏品,借以炫耀自己的身价;还有叵测居心者串通买通行家用廉价去收买那些收藏新手的真品等。

热爱书画的人都知道“书画名人”和“名人书画”的辩证关系,然而当今仍不乏不自明的名人到处题辞,以逞己风。名人可以爱好书画,爱收藏等等,但若不能自爱自重,反而到处彰显自己,岂不是亵渎了艺术?

古人说玩物丧志。当然爱一事物如羿棋、养宠物等。其实笔者要补充说明的是,爱物更不可屈节。君不见,有的人明明没有达到艺术家的标准,却偏偏采取某些手段去捞取什么协会会员,省级的还嫌小,最好是国家级的。有的人名片上赫然印着几个,甚至十几个头衔。易中天出名了,可在其出版的著作上,其作者简介只有“厦门大学教授”一项,看过之后真是耐人寻味。

爱物,应该是一种真性情,而真性情应具有一种超然的境界。所谓超然,就是陶冶于爱的过程之中,而并不执着于结果。如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痴迷于书法,以及苏、黄、米、蔡浸淫于书法,结果却成为千古名家。梵高在吃不饱饭的前提下去买画布,用颜料作画,并没想到百年之后自己的一幅画价值连城,正是这种超然使他们成为不朽的艺术家。

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只有超脱于艺术的人,才能跻身于艺术家之列。因为人在超然的意境下,没有名利之心的熏染,心底空明清澈才能激发出人体中最大的潜能,这种能量才能穿透任何艰难险阻,如长江黄河而直达大海。

从另一个角度说,爱的超然,你才能享受到其中之乐,如爱写作并不执着于成名;爱好集邮并不梦想发财;爱好音乐、歌唱并不苦求成名时,若能如此,写作本身就是快乐;集邮过程就是幸福;歌舞之时便是养生。嵇康在其《养生论》中说“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其意说,忘记追求欢乐的人才是欢乐的,舍去对生命执着的人才能长寿,这实在是妙不可言的真理,更是难能可贵的超脱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神可嘉,其目的亦需考证再做最后评价。正如“展卷有益”“书痴者文必工一样”,都是有时代背景与前提的,古代书少,且都是儒家、法家、释家、道家的有用之书,在那个半部《论语》安天下的时代,展卷当然大多有益。但如果目的不纯正,如庞涓、秦桧等人,书读多了,奸计增了,反而祸国殃民了。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网络时代的今天,如果痴迷于垃圾读物,整天被色情惊险悬疑所困,不但人会憔悴,心灵更会被腐蚀,很多网瘾、网恋的悲哀足以为青少年警鉴。

适当的娱乐,是对人心身的调整,是人的精神心灵的回归,它是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然而任何事情一过度就会走向其反面。麻将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和休息,严重地影响了第二天人们的工作效率,致使有些人在工作中产生失误。如一位银行的工作人员,因为成宿打麻将,第二天给别人提款竟把小数点看错了,给别人多提了十几万元,后经辗转反复才找出来,可当事人已经逃往外地了,他因此受到了开除公职处分,也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常见有些人打麻将、打扑克、下象棋,由于久坐时间太长,而罹患胃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等慢性病。有些人由于玩到半夜,在一起喝酒,喧嚣影响邻居休息而造成口角纠纷,以至于大打出手,酿成流血事件的也屡见报端。笔者的一个亲属就是因为儿子结婚在酒席宴上豪饮过度,致使在半夜酒醉而死,使本来的喜庆大事变成了丧事,给子女和亲友造成痛苦和遗憾。

实践证明,所谓娱乐有度,一是在时间上有所节制,不论是饮酒娱乐、玩耍,都不要迁延时间过长。当一个人过度兴奋时,必然要产生神经抑制,很多失眠症、精神分裂症,就是因为娱乐过度,颠倒了人体生物钟所导致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时常地告诫自己,乐极生悲,物极必反,以免好心办坏事。 Pz1xEDuhpoh17z46X1UeLULXrwIbrtFrCDu0I/3agyvb1I1GrAk1mEJU32uTTJ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