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方为本,药为标

方指方剂,药指药物。现代人的养生热有很多盲目之处,很多人一听别人用什么药见效于是便盲目跟风,如看人家吃山药、枸杞、莲子、山楂、薏米等等于是也买来急于服用,然而常常是很多人并不能如愿以偿,甚至还起了副作用。如著者曾见一位女人向我主诉:“李教授,我怎么总是口干、鼻干喝水也只能缓解一会儿,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看了看她的体征脉象一派阴虚之证,细询之才知道她经常服用薏米粥。其实薏米是好东西,关键是不适宜阴虚体质。她有沥水祛湿之功,适合于湿热体质。正如弗兰克林所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甭说患者,就是医生也有很多人在药物上下功夫。古代医家称其为“有药无方”,质言之就是床上安床、对症加药,而没有考虑到病因和病机的内在因素。如上述那位女人属肝肾阴虚,应该选用“一贯煎”为主方就能治好,而不要盲目乱服其他补品。

现代人养生多迷信补药,而古人特别强调治病养生首先要通。通指通其经,通其络、通其腹、通其、通其气、通其血等。如果脏腑经络不通,而盲目去补,那无异于关门逐盗一样,常见很多人盲目用补药,宿症未消而新病又增。

清代徐灵胎很反对妄用补药,他在《慎疾刍言》中批评某些医生说:“不能指出病名,惟以阳虚、阴虚、肝气肾弱等套语概之,专用温补,以致外邪入里,驯至不救。”

“惟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入而不见其迹,渠(他)亦不自省其过,虽终老而不悔。”

《景岳全书·八略》说:“实而误补不过增病”

可见用好补法亦属不易,补之不当则滞气机或造成新的偏胜。

古之帝王,大多偏爱补药,而康熙对补药则有所戒。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肺;宜于肺者不宜于肾。朕尝谕人勿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天下可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先年满洲内老人皆不服药,朕也从不服药。太皇太后、皇太后一生皆不服药,尔等当以是为法。”这段话,虽不无偏激,但从药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无病“好服补药”之弊,十分中肯,而且从人生哲理加以发挥,却是难能可贵。他 57 岁时,有几根白须,曾有大臣献滋补肝肾的乌须丸,而康熙认为多此一举,笑而拒之。

90 多岁的养生专家刘一鸣,不但自己一生不乱服补药,而且还常常劝告他人谨慎进补。

他说:“按理说,合理服用优质的保健品和补药,是有利于益寿延年的。但如果不合理使用,就会适得其反。有的家长听信不负责任的广告,给孩子服用蜂王浆,虽然食欲增强了,生长加速了,但一些男孩子过早长起了胡须,一些女孩子过早乳房增大,性功能发育提前启动。有人擅自服用人参,引起胃部胀闷,食欲下降,鼻出血等。因此,服用保健品或补药,一定要根据本人的身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对症食用。” iq6dShYISG8RU/hapnVtFdCueu7OJvrCSIe81sOzHpsTWRsK++rT3SZgx3VBYB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