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经济”,是20世纪诞生的新概念。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知识的历史产物。
知识经济的关键是创新能力。只有信息共享,并与人的认知能力——智能相结合,才能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知识经济的概念,更突出人的大脑,人的智能。
笔者认为,知识与经济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知识不进行升华、转化,那么就是一堆死知识,就像电脑里面储存的知识信息一样,既有价值又无价值。所以本书提出了“智慧经济”的全新概念。
事实证明,生活中人们往往都会忽视小,忽视小人物,忽视小事情,忽视小细节,忽视小投资,忽视小创意。岂不知天下大事皆起源于小,甚至发源于无。既然无中可以生有,那么小为什么不能变大变强呢?曾几何时,华为公司的起步就仅仅是一个6个人的小作坊。
人们常用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来形容那些空有知识空有大志不做实事的人。其实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是从平时的小事做起来。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改革开放以来,无数小人物以另类的思维方式,加上超人的胆识,勇于一拼的勇气,从小事做起,成为中国的富豪阶层。
由此可见,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仅仅是记忆的储存;知识仅仅是智慧的燃料;知识仅仅是智慧的初级阶段,科学技术知识如果不转化为生产力,就不能成为财富和为人类造福。
知识是粮食,而智慧是醇美的酒;知识是花粉,而智慧是香甜的蜂蜜。但是粮食不等于美酒,花粉不等于蜂蜜。用鱼钩钓鱼是知识,姜太公用直钩钓鱼是智慧;知识是神六、神七的基础材料,而智慧才能把它们升上太空……
由此不难看出,智慧是通过知识的思考、发酵、酿造、转化、创新而成。而这种转化的过程,则需要人们改变观念、改变认知、改变思维、勇于行动才能完成。
拿破仑说:“想象力主宰世界。”而想象力的内核是不同凡响的思维方式,如1+1=?回答是2的,是小学生的思维,也可称为狭义的数学思维。其实这道命题,触发了陈景润的“哥达巴赫猜想”。如果我们跳出习惯性思维方式,这道命题是否会有如下推理,1+1等于2;等于3;等于4;等于N……这是生物学的裂变思维(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之后的繁衍);从管理学的逆向思维1+1可以等于0;等于-2;从哲学的思维模式1+1=0那就是(1+-1);从社会学的角度演化思维,1+1=无限,从动物学的生态思维1+1=1(一只虎+一只羊)。
本书的主旨是唤醒人们摒弃“自我设限”的意识,摒弃固有的习惯性思维,不论你什么出身、什么学历、什么背景、什么环境,都可以激发出你无限的生命潜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一个人是少,但是根据乔吉拉德的“250定律”,征服了一个人,就可能连带影响他背后的250个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得罪顾客,销售要好,服务更要好。善待一位顾客,就等于点亮了一盏蒸蒸日上的明灯。
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的“蝴蝶效应”,它告诉我们一件很小的事情和一件很大的事情看似完全不相关,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懂得蝴蝶效应,你就可能让成功尽失在小事中。在社会学界,“蝴蝶效应”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及时引导、调节,就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好的轰动效应。事物彼此之间都有联系,成功的人生往往就从小事开始。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杠杆原理赋予人们4两拨千斤的力量,让你可以以小搏大,获得想不到的结果。
观今鉴古,本书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智慧商数”的诞生,“智慧经济”颠覆“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首先阐述了“慧商”的全新概念。揭示了“智慧”的内涵、层次、智慧的分类,知识不能转为智慧的原因,以及“智慧经济”的价值。提醒我们应该及时改变认知,转变观念,才能与时俱进。
第二部分是以“小”博大的智慧见证,列举了古今中外,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小学历与大财富;小成本的创业成功;小灵感的无中生有;小人物的大成就;小年纪的大手笔;改变人生的小点子;从小事做起的强者;小人物大胸怀;小发明大财富;以小博大的奇迹等。
第三部分,向读者展示了人生魔方的秘籍,充分证明了一个人是否能由贫变富,由小人物变成大人物,就在于你能否马上摒弃“自我设限”,给自己贴的是什么标签;你是否掌握了“点金术”等改变人生的秘密。
如果你现在对自己的命运不满意,那就需要马上改变你的认知、你的观念、你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开发你的生命潜能,同时不断的加持生命的正能量,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相信你就一定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甚至从无到有,创造出你原来都不敢想象的人生,令世人刮目、侧目和仰目……
小小的一本书,蕴藏着人生的大哲理;小小的一个决定,可能就是你人生的分水岭;小小的一次智慧投资,可能就是改变你人生命运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