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对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在不同时期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外因是日益变化的世界,导致很多人的思维和感受发生变化,产生人生观的种种“盲点”,也许这是人类世界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人生问题。
光明的正确的人生观,是以奉献为主,是真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科学的人生观,是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且最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人生观。我们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为他人创造幸福,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真正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人生观的本质,在于追寻人生的意义。
没有生命意义的人,不但无聊、无奈、无趣、无志,而且还会经常生病,甚至悲观厌世。因为一个人越是空虚、寂寞、闲散时,就越容易忧虑、焦虑、悔恨、嫉妒……
换言之,生命的意义就是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就是人的目标使命,犹如螺旋桨若不高速旋转,目标就不会始终如一,甚至还可能离开航线而坠毁!
如维也纳心理学家弗南克其经历和感悟,向世人披露并倡导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他的畅销书《活出意义来》对世界影响很大、很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他是一位精神治疗医师并执教于维也纳大学的医学院。当希特勒的军队入侵奥地利后,弗南克知道身为一名犹太人的危险处境,他为自己及新婚不到一年的妻子取得了前往美国的护照,但无法为年老的双亲及弟妹们申请到签证,为了这个原因他决定让自己也留在维也纳。
不久,他和家人都被关进了集中营,并且家庭的每个成员都不允许待在同一营中。一直到大战结束之前,他始终都无法知道父母、妻子及弟妹们的生死下落,待他知道时,他们已经都死了!
集中营的生活使他体验到,一个人若在最艰苦、难熬的生活环境中活下来,他必须怀抱着一份站立不倒的信念——生命始终存有一份意义与一个目的,每个人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都需要有一份工作要去从事。
弗南克就是凭着强烈的生命意义顽强地活了下来!他要找到生存的理由,为自己的生命寻找到一个“为什么”,一个值得为之生存的理由……
当你找到生命的意义时,你就会产生崇高的使命感。就会负起人生的责任,并矢志不渝地去完成它。战场上的英雄之所以身受多处重伤仍能一往无前地冲锋陷阵,就是心中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激励他,使其迸发出生命的无限潜能!
不是因为事情难你不去做,而是因为你不做事情才难。换言之,不是因为病重使人早亡,而是因为你的恐惧焦虑才使病情加重,乃至早亡!不论你现在是否有病,“生命意义”的追寻,都是你健康、快乐、成功的有力“支点”!
实践证明,一个人不想付出,只想索取,就是人生观的典型“盲点”,他一定会经常抱怨和嗔恨,这是危害心灵的负能量,同时也会形成“恶性循环”,对于一个人的身、心、灵形成持续性的损伤,其矫正之法,首先就是要学会感恩。
感谢天空,感谢大地,感谢每一个给我帮助的人。生而为人,我们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教诲,感谢老板的提携……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一项基本条件。懂得感恩,我们的生活会更滋润,人生会更美好。
很多人的不快乐,其原因都是不懂得感恩、不会感恩、不能经常持续地感恩所造成的。
不懂得感恩的人,是嫉妒心特强而经常不快乐的人。这种人只想从别人那里索取,从社会索取,从大自然中索取,而不愿付出,不愿回报。他们忘记了每一个个体都无法单独生活的道理。他们喜欢大自然,但无情地破坏大自然,如毁林、打鸟、捕杀动物等。心中根本不存在“天地与我同在,万物与我并生”的意识,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满足口腹之欲,就不惜破坏生态平衡。倘若人能够将自己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融为一体,那会是什么意境呢?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不懂感恩的人,经常忘记别人对自己的给予。反之,自己对别人有一点帮助就念念不忘,总觉得别人欠自己很多,当别人有一点小事表现不周到,他就会心生不满或背后大发牢骚……
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惜福,才能创造更富有的人生。
须知,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人指点;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人在帮助。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度过一个个难关,一步步走向成功,创造并享受美好的生活。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难得的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重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教孩子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激之心。
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他所享受的快乐生活是因为有人为他付出了辛苦。让孩子感谢他人的付出,首先要让他懂得,他也应当为别人付出。
其次,让他明白,爱别人、帮助别人,是因为别人曾经爱你或帮助你。感恩当然是回报,但并非等价交换,发自内心的爱才更为珍贵。
美·迪帕克·乔普拉说:“你给予越多,你获得的越丰,因为宇宙的富足在你生命中流转。事实上,生命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只会在给予时变出万千种,在给予中没有变化的既不值得给予,也不值得接受。如果在给予别人时你若有所失,那么这种给予不是真正的给予,因而也不会有所提升。如果你勉为其难地给予,在这种给予背后没有丝毫的能量存在。”
当你不求回报地给予,当你不求赞美地给予,这时你才能尝到给予的快乐,快乐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报偿,我们又何必乞求别人物质的回报。
聪明的企业家、政治家,还会感恩自己的对手,是对手才能经常激励自己,使自己不断努力,不断成长和强大。
这正如耶稣所说的“爱你的仇人”,人若能达到这种境界,怎么能不快乐呢?
练习给予法则,实际上易如反掌,如果你需要快乐、给予别人快乐;如果你需要爱,学会付出爱;如果你需要别人的关注和欣赏,学会对别人关注和欣赏;如果你想物质上富有、帮助别人富有起来。事实上,得到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别人得到他们所要的。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自己的生活还很拮据,我能拿什么东西给予别人呢?事实上,给予别人的并不一定都是有形的物质,有时你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虔诚的祈祷都会影响他人。”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时时感恩,处处感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乐,快乐地享受,快乐地给予,快乐地挑战,快乐地改进。这也是“利导思维”,即“光明思维”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只要拥有了“我心光明”,就形成了光明正大的人生观,相信快乐幸福的阳光就会永远伴随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