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感觉与认知盲点

心理学研究证明,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同时也是一种最重要的心理现象。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而且对维持人们正常的心理状态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950 年,加拿大心理学家D.O.赫布研究隔离的心理反应,于是他就做了一个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者征募了一些大学生为被试对象,告诉这些大学生,你们每忍受一天的感觉剥夺,就可以获得 20 美元的报酬。当时大学生打工的收入一般是每小时 50 美分,因此一天得到20 美元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而且在实验中,要求大学生所做的事情好像是一次愉快的享受,要他们做的只是每天 24 小时躺在小房间里一张极其舒服的床上,只要被试愿意,尽可以躺在那儿白拿钱。

在实验的过程中,除了让被试者吃饭、上厕所,严格控制被试的任何感觉输入。为此,实验者给每一位被试者戴上了半透明的塑料眼罩,可以透进散射光,但图形视觉被阻止了;被试的手和胳膊被套上了用纸板做的袖套和手套,以限制他们的触觉;同时,小房间中一直充斥着单调的空调嗡嗡声,以此来限制被试的听觉。

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们本以为实验者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安安心心睡大觉的机会,他们正可利用感觉被剥夺后的清静安宁,思考学业或整理毕业论文的思路,同时还能得一笔钱的报酬。但学生们不久就发现,他们的思维变得杂乱无章,他们没忍受几天就不得不要求立刻离开感觉剥夺的实验室,放弃 20 美元的报酬。

实验后,学生们说,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无法做清晰的思索,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感觉自己的思维活动好像是“跳来跳去”的,进行连贯性的集中注意和思维十分困难,甚至在剥夺实验过后的一段时期内,这种状况仍持续存在,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还有部分被试者说,在感觉剥夺中,体验到了幻觉,而且他们的幻觉大多是很简单的,比如有闪烁的光,有忽隐忽现的光,有昏暗但灼热的光。只有少数被试者报告说是体验到较为复杂的幻觉,比如曾有一个被试者报告说他“看到”电视屏幕闪现在眼前,他努力尝试着去阅读上面放映出的不清楚的信息,但怎么也看不清。

此后,许多学者发展出了多种形式的感觉剥夺实验研究方法,所有的实验都显示了在感觉剥夺情况下,人会出现情绪紧张忧郁、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甚至各种幻觉、妄想,最后难以忍受,不得不要求立即停止实验,把自己恢复到有丰富感觉刺激的生活中去的情况。可见,丰富的感觉刺激对维持我们的生理、心理功能的正常状态是必需的。现实生活中,雷达测量员和长途汽车司机几乎都处于轻微的感觉剥夺状态。正因为如此,他们有时会看见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从而引发事故。

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是我们智力和情绪等心理因素发展的必要条件,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应当积极感受光怪陆离的外部世界,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才能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封闭的环境则会限制人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古人说过,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古代欧洲的一个国家里,因为发生政变国王被杀害,他的儿子也就是王子被囚禁在一个地堡里长达十年之久,给吃的也给喝的,就是终年不见天日,也没有人理他,到了被救出之时,除了还活着,已成一个完完全全的废人。

这对于我们亲子教育有很大启迪。我们常常看见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许做这个,禁止做那个。不许小孩子玩水以免把衣服弄湿,不许孩子玩沙子以免弄脏了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孩子的感觉给剥夺了。孩子其实只是在不断地尝试,通过尝试来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们不能光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办,还要让孩子去“尝试和决定”应该怎么办。“尝试”可能失败,“决定”也未必正确。但是,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过程。对这过程的感受会促进孩子在诸方面的全方位发展,特别是在生命的早期,这种感受更是弥足珍贵。

如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她又盲又聋,失去了许多正常人所拥有的感觉。她的感受可能从另一个侧面佐证感觉的重要性。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生命理所当然,我们明白总有一天我们会死去,但是我们常常把这一天看得非常遥远。当我们身体强壮时,死亡便成了难以想象的事情了。我们很少会考虑它,日子一天天过去,好像没有尽头。所以我们为琐事奔波,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冷漠的。她说“我想我们在运用我们所有五官时恐怕也同样是冷漠的。只有聋子才珍惜听力,只有盲人才能认识到能见光明的幸运。对于那些成年致盲或失聪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是那些听力或视力从未遭受损失的人却很少充分利用这些幸运的能力,他们对所见所闻不关注、不欣赏。这与常说的不失去不懂得珍贵,不生病不知道健康可贵的道理是一样的。”我常想如果每一个人在他成年的早些时候,有几天成为聋子或瞎子也不失为一件幸事。黑暗将使他更珍惜光明;沉寂将教他知道声音的乐趣。有时我会试探我的非盲的朋友们,想知道他们看见了什么。最近我的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来看我,她刚刚在树林里走了很长时间,我问她看见了什么。“没什么特别的。”她回答说。如不是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也许不会轻易相信,因为很久以前我就相信了有眼睛的人看不见什么。

我问自己在树林中走了一小时,怎么可能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都没有看到呢?而我一个盲人仅仅通过触摸就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我感到树叶的对称美,用手摸着白桦树光滑的树皮或是松树那粗糙的厚厚的树皮。春天里我满怀着希望触摸着树枝寻找新芽,那是大自然冬眠后醒来的第一个征象。我感到了花朵的可爱和茸茸的感觉,发现它层层叠叠地绽开着,大自然的神奇展现在我的面前。当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如果幸运的话,偶尔会感到歌唱的小鸟欢快地颤动。我会愉快地让清凉的溪水从手指间流过。对我来说,满地厚厚的松针和松软的草坪比奢华的波斯地毯更惹人喜爱。对我来说四季变换的景色如同一场动人心魄的不会完结的戏剧,剧中的人物动作从我的指尖流过。我的心不时在呐喊,带着对光明的渴望。既然仅仅通过触摸就能使我获得如此多的喜悦,那么光明定会展示更多美好的事物啊。可惜的是那些有眼睛的人分明看到很少,整个世界缤纷的色彩和万物的活动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也许不珍惜已经拥有的,想得到还没有得到的是人的特点,但是在光明的世界里只把视觉用作一种方便的工具,而不是丰富生活的工具,这是令人多么遗憾的事情啊。噢,假如我拥有三天光明,我将会看见多少事物啊!”

海伦凯勒的真实感受与感悟,对于我们五官功能健全的人是多么羡慕与遗憾,这就是“灯下黑”的现象的写照。 tjRZOZnAXncRD/PQww6SrGYrpTIcP95YQzpUtMQyyoByJHAsuXFWHi/8NEGa0s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