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所决定。
现代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生物钟对睡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颠倒黑白,把熬夜当成习惯所以很多人都成了“欠睡族”。
“生物钟”的作用如下:其一是睡眠周期调节,正常生物钟调控下,人会呈现大约90~120分钟的睡眠周期,包括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生物钟确保各阶段有序循环,保障睡眠质量。例如,在生物钟作用下,夜晚睡眠时,人体会自然进入不同睡眠阶段,完成身体修复、记忆巩固等重要生理过程。
其二、是睡眠——觉醒节律的维持。生物钟能让人体保持稳定的睡眠-觉醒节律,使人们在白天保持清醒,夜晚产生困意。长期规律作息会强化生物钟,到相应时间身体就会发出睡眠或清醒信号。如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久而久之,生物钟会在睡前让身体做好睡眠准备,早晨准时唤醒。
其三,是影响睡眠质量。生物钟正常时,睡眠质量较好,身体和大脑能充分休息。若生物钟紊乱,像倒班工作、跨时区旅行倒时差等,会导致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健康。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和更新的世界中,从黎明开始,我们能确定在24小时的周期中,有一段时间是光明,一段时间是黑暗。
人和动物体内都有内在的生物钟,它调整着不同的生理过程,与外界日常节奏同步运行。在原始世界,我们在光明和温暖的时间里是醒着的,干着自己的活,在寒冷的夜晚休息。自从发明电灯以来,我们工作和休息的时间不再受自然的白昼和黑夜决定。但是这个生物钟或者说生物节律仍在继续起作用。即便你在一个非常明亮的房间里度过了一个夜晚,你体内的生物钟也会告诉你夜晚降临了,该休息了。研究睡眠的人把这个生物钟称为24小时节律。
24小时节律,也就是它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来运行,以24小时的周期调整着人体各种节律。从消化和排出过程,到细胞的生长与修复,到体温的上升与下降。所有这些身体节律都会在24小时节律的控制下通过化学物质和神经网络起作用。
下面探讨一下关于“生物钟”的位置及作用。
生物钟位于脑的视上核,视上核是脑的一个组成部位。在复杂的生物体内,比如我们人类,视上核位于脑底部的下丘脑,在垂体的上方。垂体是主要的腺体,因为它调控着体内激素的分泌。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已经证实我们的睡眠节律是由体内的生物钟控制,而不单纯是被光和黑暗控制的。在对动物和鸟的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点。让鸟在持续性明亮的灯光下暴露数周,然而它们维持着正常的睡眠与醒的节律。进一步对人的研究也证实了同样的结果,即让被研究的对象在有持久照明的地下碉堡中待上3~4周,但被研究对象仍然维持着醒与睡的正常节律,只是周期比24小时稍微长一点。
无论环境怎样,24小时节律确保我们人体功能正常运行。睡眠模式大约24小时为1个周期。有些人的节律周期比24小时长一点,而还有一些人比24小时短一点。众所周知的“给时者”,是刺激生物钟的一种外来因素,它让我们以24小时的节律运转,光明和黑暗,活动和静止,吵闹和安静都被称为“给时者”。没有外来的刺激,我们按照体内的生物钟规律作息。这就是我们身体会有规律地活动的原因。然而,“给时者”调整了这些规律,以至我们都在同样的时间睡觉,在同样的时间起床。若你熬了通宵,在第二天你可能会打瞌睡,这可能会打乱你体内的定时系统,可能要花几天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
然而,迫使自己越过“给时者”给的自然节律,允许以前的节律来很快恢复自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白天尽量不睡或少睡,在晚上正常的睡眠时间里保证好的睡眠。
人的体温和激素水平是按照24小时节律波动的。睡眠期间低水平的肾上腺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使得夜间垂体释放的生长激素水平增高。
细胞修复和蛋白质的构建效应被肾上腺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效应抵消,确保夜间正常的睡眠,让生物钟与激素的产生相一致。这样激素才能正常分泌,让我们在白天时保持警觉,在晚上美美地睡上一觉。大部分人在深夜睡觉时皮质类固醇激素处于一天中最低水平,这时体温和肾上腺素水平也开始下降,在这个时间睡觉增加了夜间熟睡的机会。即使你很疲惫,在早上5点钟以后也很难维持熟睡状态,因为体温和刺激激素的水平正在上升。
在开始运用脑电波监测以前,人们还不知道睡眠周期。随着记录脑活动的脑电图仪器和其他形式的监测设备的发展,以及在睡眠实验室的普及,科学家们重新定义了不同的睡眠类型或睡眠阶段,把脑的活动与每一阶段身体的其他变化联系起来。
实践证明,现代人颠倒生物钟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一是激素分泌失调:生物钟被打乱会影响激素分泌的正常节律。例如,褪黑素通常在夜间分泌,帮助调节睡眠和昼夜节律,颠倒生物钟会干扰其分泌,导致睡眠障碍,使人难以入睡、睡眠浅或早醒。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影响新陈代谢速度,导致体重波动、疲劳感增加。
二是免疫系统功能削弱。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与生物钟密切相关。长期颠倒生物钟会扰乱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降低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使人更容易生病,且患病后恢复时间可能延长。
三是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生物钟紊乱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节律。可能导致血压异常波动,心率不稳定,增加心脏负担,长期下来还可能提高患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风险。
四是情绪问题频发。打乱生物钟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如血清素、多巴胺等。血清素水平异常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使人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易怒等情况。
五是认知功能下降。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变慢等。这会对工作效率、学习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工作失误和学习困难的概率。
六是肠胃功能紊乱。正常的生物钟有助于肠胃按照规律进行消化和吸收。颠倒生物钟会打乱肠胃的消化节奏,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胃胀、便秘或腹泻等肠胃问题。长期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七是皮肤状态变差。生物钟失调会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皮肤的自我修复和更新通常在夜间进行,颠倒生物钟会导致皮肤老化加速,出现暗沉、粗糙、干燥、长痘、长皱纹等问题,影响皮肤的健康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