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亲子同心,为孩子打造快乐的学习旅程

不知从何时起,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身成长的压力,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他们从主动学习走向被动学习,甚至走向厌学。这个过程太痛苦了,甚至学习好的孩子,也会变得很痛苦。

很多家长认为,成绩优异的孩子面对学习应该是很快乐的。然而,我接触了大量的家庭之后发现,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能力和孩子的成绩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与孩子对学习的认知、对学习的兴趣,是否会做情绪处理,以及成长环境、性格有非常大的关系。

一、孩子厌学的三个阶段

我专注家庭教育近 20 年,在服务了上万个家庭后发现,有 98%的孩子存在学习动力受损,以及不同程度的厌学问题,这让孩子和家庭苦不堪言。根据孩子厌学的心理和行为,我总结了孩子厌学的三个阶段,即轻度厌学阶段、中度厌学阶段、重度厌学阶段。

1.轻度厌学阶段

家长可以将孩子的行为和下面的内容进行对照,检测孩子是否存在厌学的表现。

第一,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意学习新知识,认为学习无聊、枯燥、乏味。

第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第三,总是推迟学习、做作业,或者对学习表现得不耐烦,即便在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敷衍的行为。

2.中度厌学阶段

一旦发展到中度厌学阶段,孩子就会出现明显的抵触学习的情绪和行为。比如,沉溺于玩游戏、玩手机、看电视等娱乐项目;经常性地逃课,或者假装生病让家长向老师请假,以此逃避上学;不愿意面对同学和学校,即使来到学校上课,也容易分心,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3.重度厌学阶段

孩子在重度厌学阶段的典型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行为异常。

具体表现有:夸大并泛化学习问题,产生恐惧、极度自卑等心理;易怒、易激动,以及产生其他情绪波动较大的表现;进入学校后出现头痛、肚子痛、胳膊痛等躯体化症状;休学或辍学。

在重度厌学阶段,家长若想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

二、家长常用的解决方法

请各位家长认真思考,当孩子出现上述问题时,你通常会用什么方法解决?

据我了解,家长主要的解决方法有:奖励、惩罚、打骂、监督、比较。例如,一些家长会跟孩子强调,只要你做完这件事或者达到某个目标,我就给你买你想要的某件物品;也有家长会跟孩子说,你如果没有做到某件事,就要接受惩罚;也有一些家长习惯选择监督孩子,比如,家长会看着孩子写作业;还有一些家长经常将自己的孩子同他人的孩子进行比较。

我把这些方法称作外部压力。无论是奖励还是逼迫,对于孩子而言都属于来自外部的压力。为何大部分家长喜欢在孩子身上强加外部压力?家长认为,不主动学习的孩子,如果缺少外部压力,会对学习更加懈怠,所以要使用外部压力的方式让孩子学习。

家长如果用外部压力处理孩子的厌学问题,很容易和孩子共同陷入无奈、无力、疲惫,不但无法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还会影响亲子关系。从心理学中著名的德西效应 来看,家长若一味把奖励作为外部动力,促使孩子学习,长期下来孩子往往反而厌学,最终必然得不偿失。奖励尚且如此,惩罚等手段就更难以起到正向作用了。此外,脑科学中的“毒性压力”也可以解释这一问题。如果用打骂、施加管教压力的方式管控孩子学习,孩子的肾上腺就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而皮质醇大量积累,就会削弱大脑的两个重要器官—海马体、前额叶皮质的功能,这两个器官分别控制着人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因此,家长一味地用催促、打骂等手段逼迫孩子学习,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我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意识到,不能运用制造外部压力的手段强迫孩子学习。恰恰是这些错误的养育手段,致使孩子逐渐陷入不同程度的厌学困境。

什么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喜欢学习?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如果我们能换个视角,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以学习为乐,进而爱上学习,主动去学习,那么学习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我相信,家长朋友认识到这一点后,再看待孩子的学习问题时,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焦虑,因为一旦看清了事物与问题的本质,再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推进,事情自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取得理想的效果。

我为什么提倡家长在学习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学习并掌握心法?原因在于每个孩子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所以无法用统一的方法应对每个孩子的问题。我们需要具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创造出各种适宜方法的能力。这样的心法和内在能量,才是子女教育过程中真正需要掌握的关键与核心所在。

其实,激活孩子自主学习力最重要的心法就是四个字—顺应人性。所谓人性,就是人专有的那部分属性,是人天生具备的本质。顺应人性是指了解和满足人的天性、需求和欲望,遵循人的固有规律行动。很多家长会发现,越是给孩子讲道理,孩子的逆反心理越重。这就是没有顺应人性造成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怎样才能做到顺应人性、顺势而为?我会在本书向大家详细地介绍底层逻辑和方法,告诉大家顺心省力的有效途径,以及如何唤醒孩子内在的自驱力。

所谓顺心省力,是孩子与家长实现双赢的结果。顺心顺的是孩子的心,省力省的是家长的力。我们坚信,经过正确的学习指导,家长就不会再内耗,节省了精力,孩子也不会排斥学习,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各位家长,也许你的初衷只是解决孩子不催不学、效率低下、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但我相信在家长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被唤醒的学习动力,更重要的是越发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及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这些必然会激发孩子无限的生命动力与能量,让孩子受益终身。 2zaAOidQS12aSS9JipA6a9Dh1nWqtgihh3Z/6hNaTmhPxJUytV/iBZWsqm2A0g1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