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篇
理性的光辉
——古希腊的几何与证明

如果说早期文明的数学是基于实际需求的工具箱,那么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则第一次将这门学问升华为一门追求真理与美的艺术。他们不满足于知道“怎么做”,更渴望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这种对事物本质和内在逻辑的追问,彻底改变了数学的面貌,使其从一门经验科学,转变为一门演绎科学。这束理性的光辉,首先由被誉为“科学之父”的泰勒斯点燃。这位来自米利都的商人兼哲学家,在游历埃及时,不仅学到了埃及的几何知识,更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革命。当他利用影子的比例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时,他所运用的不仅仅是一个聪明的技巧,而是一个普适性的原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他将这种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普遍规律,视为一种可以被证明的真理。正是泰勒斯,第一次引入了“证明”的概念,坚持每一个数学命题都必须经过逻辑的严格推导,而非仅仅依赖于经验的归纳。

这股追求严谨的风气,在毕达哥拉斯学派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扬。毕达哥拉斯和他的追随者们构成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学术团体,他们相信“万物皆数”,认为整个宇宙的秩序与和谐都可以用整数及其比例来解释。他们研究音乐中的和声,发现琴弦长度的简单整数比可以产生悦耳的音程,这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念。在这个信念的指引下,他们系统地研究了数的性质,区分了奇数、偶数、素数、合数等。而该学派最伟大的贡献,无疑是证明了那个以他们的领袖命名的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即我们熟知的勾股定理。他们不再满足于埃及人“三四五”的特例,而是给出了一个适用于所有直角三角形的普遍性证明。这个证明的成功,是人类理性力量的一次辉煌胜利。

然而,也正是这个定理,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危机。当毕达哥拉斯的弟子希帕索斯试图计算边长为一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时,他发现这个长度无法用任何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这个数字,即根号二,是一个“无理数”。无理数的发现,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的信仰根基,它表明,在看似和谐有序的数字世界里,存在着无法用整数比例来衡量的“不和谐”之物。据说,希帕索斯因为揭示了这个颠覆性的秘密,而被同门投入大海。这场危机虽然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但也迫使数学家们以更深刻、更广阔的视野来重新审视数与形的关系,最终推动了数学的进一步发展。

古希腊数学的集大成者,是亚历山大时期的欧几里得。他所著的《几何原本》,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著作之一。这部书的革命性不在于发现了多少新的几何事实,而在于它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公理化体系。欧几里得从几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和“公设”出发,例如“过两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然后像一位严谨的建筑师一样,仅用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搭建起一座宏伟的几何学大厦,推导出了四百六十多个定理。这种从基本前提出发,通过逻辑演绎来获得所有知识的方法,即“公理化方法”,为整个数学乃至所有精密科学树立了典范。在《几何原本》中,数学第一次呈现出它最纯粹、最优雅的形态:一种不依赖于任何经验观察,仅凭人类理性自身的力量就可以构建起来的完美知识体系。这束在古希腊点燃的理性光辉,穿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尘埃,至今仍然照耀着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 xCE6W9cXlBqnRm/CvWCz9QmVhUTDPQ3QwUe5JNfE2i7O/BjCwc5NOHe+zlUuqrt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