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文明的基石
——数字与计数的起源

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数学并非一开始就以抽象的符号和严谨的逻辑体系出现,它的诞生源于人类最原始的生存需求。想象一下,在遥远的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面对着广袤而充满未知的大自然,他们需要知道部落里有多少成员,需要记录捕获了多少猎物,需要追踪季节的更替以确定播种和收获的时机。这些最朴素的计数需求,催生了数学思想的第一缕微光。最初的计数工具或许只是一堆石子、一排刻痕或者自己身体的指头。当一个部落成员外出打猎,他可能会在山洞的墙壁上刻下一道痕,归来时再划掉;当一群人分配食物,他们可能会用小石子来代表每一份。这种“一一对应”的思维,是人类理解“数量”这个抽象概念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它虽然原始,却蕴含了数学最核心的思想:将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抽象成一个可以操作和比较的符号。

随着人类社会结构变得日益复杂,简单的计数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农业的出现,要求人们精确地丈量土地;贸易的兴起,则需要更为复杂的计算来完成交换。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我们都能看到数学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演进的清晰足迹。在古巴比伦,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定期泛滥,既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也抹去了土地的界限。为了重新划分田地,巴比伦人发展出了相当成熟的几何学知识,他们懂得如何计算矩形、三角形的面积,甚至能够估算圆的面积。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创立了六十进制系统。这个系统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留有深刻的印记,例如我们将一小时分为六十分钟,一分钟分为六十秒,以及圆周角的三百六十度。六十这个数字因为拥有众多因数,便于进行分数运算,这在那个没有计算器的时代,无疑是极为高明的选择。他们还将代数思想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留下的泥板文书上,记载着大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其内容多与土地分配、遗产继承等经济活动息息相关。

而在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同样是为了应对每年一次的洪水,几何学的需求也应运而生。埃及人被称为“拉绳者”,他们手持打着十三个等距绳结的绳子,可以巧妙地勾勒出边长为三、四、五的直角三角形,以此作为恢复田地边界的基准。这背后隐藏的,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尽管他们尚未形成抽象的定理证明,但这种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已经展现了惊人的智慧。著名的莱因德纸草书,为我们揭示了古埃及数学的更多侧面,它像一本数学问题集,包含了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各种题目,例如如何计算不同形状粮仓的容积,如何分配面包和啤酒。他们的分数运算独具特色,除了三分之二这个特例外,所有的分数都必须表示成若干个分子为一的单位分数之和。这种看似繁琐的方式,反映了他们对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独特理解。

可以说,人类早期的数学史,是一部围绕着生存与发展而展开的实用主义史诗。无论是巴比伦的六十进制,还是埃及的几何测量,数学都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紧密地服务于农业、天文、建筑和商业。它不是象牙塔里的沉思,而是田间地头、市集中央的智慧结晶。数字从最初模糊的“多”与“少”的概念,逐渐演化为可以精确度量世间万物的标尺。这个过程虽然漫长,却为人类文明的摩天大厦,奠定了一块最坚实、最不可或缺的基石。正是这些源于实践的知识积累,为后来古希腊那场伟大的理性革命,准备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舞台,等待着逻辑与证明的光芒将其照亮。 PGiHtGApdUrWDZhGEGA1pioo75x64sFBsiFBi5RUqs46B3gnlrc4GYan5sBlshb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