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记载杨广在登基之前,和文士柳辩是好友,登基之后,因为礼制的关系,晚上就不能把柳辩召进宫内了。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杨广命工匠根据柳辩的模样制作了一个仿真“机器人”,并装上了复杂的机关。这个机器人能够模仿柳辩的动作,坐、站、叩拜,几乎如真人一般。
每当杨广在月下独自饮酒时,想起好友柳辩,就让宫人把这个仿真“机器人”拿来,放置在座位上,与自己对饮欢笑。 [1]
这个“机器人”的作用类似现在一些可以进行简单对话和互动的情感陪伴机器人。
雕刻与材料: 工匠用木材雕刻出柳辩的形象,精细地再现了他的外貌。
复杂的机关: 工匠在木偶内部安装了复杂的机关,使其能够模仿柳辩的日常动作。
仿真人类动作: 仿真“机器人”能够做出多种人类动作,如坐下、站立、叩拜等,几乎如真人一般。
逼真效果: 由于这些细致的机械设计,仿真“机器人”的动作流畅自然,给人以逼真的视觉效果。
情感寄托: 每当杨广在月下独自饮酒时,他会让宫人将这个仿真“机器人”放置在座位上,与自己对饮欢笑。这使得杨广在孤独时感受到好友的陪伴。
心理慰藉: 仿真“机器人”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品,更是杨广情感寄托的对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的社交和情感需求。
隋炀帝令人制作的“仿真好友”,或许可以看作是现代情感陪伴机器人的雏形。
现代情感陪伴机器人: 现代的情感陪伴机器人被设计用于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如陪伴老年人或孤独的个体——通过语音交互、情感识别和动作模拟,为使用者提供情感支持和交流互动。
人工智能(AI): 现代AI技术使机器人能够学习和适应用户的情感需求,通过持续的互动不断改进其陪伴效果。
[1] 帝犹恨不能夜召(柳辩),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以像于辩。帝每在月下对酒,辄令宫人置之于座,与相酬酢,而为欢笑。 (《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