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包世臣《艺舟双楫》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无不是从学术视角论及书法本身。《艺舟双楫》评析古文作法、作者所崇向者,并对书信、题词、书跋、诗序、行状皆有所考;《广艺舟双楫》对书体源流、碑品评介、书写技巧等均有涉猎。无论包世臣还是康有为,对书法的研究都具有学术与技艺的“双楫”意义。近代以来,王闿运、严复、章太炎、梁启超、弘一、马衡、张宗祥、马一浮、谢无量、刘师培、周作人、马叙伦、胡小石、陈柱、邓以蛰、郭绍虞、林语堂、刘咸炘、朱东润、丰子恺、马宗霍、宗白华、商承祚、沈从文、梁实秋、台静农、张舜徽、容庚等等学人书家均是“艺舟双楫”。其中如弘一法师、胡小石、商承祚在现当代书法方面均有突破,特别是弘一法师书法“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气,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
《文心墨妙——近现代学人谈书法》选取十余位名家硕儒的论书遗著,视角独特,有着积极的书学价值与学术意义。此十余位学者的书论几乎都是在碑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从谈论南北书派的对峙到尊碑抑帖,从技艺的实践到理论印证碑学的崛起。此后涌现了大批的碑派书家,如何绍基、赵之谦、杨守敬、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等,他们既是碑学理论的倡导者,又是实践者。但也有倡碑而书帖者,如包世臣。而本书所选学人书论中,有碑学理论与实践双修者、倡碑而实则帖学书家者、笃倡帖学者,也有以书法美学研究为突破点者。
碑学理论与实践双修者有弘一法师、胡小石等。弘一法师和胡小石书法的特点较明显,都因承碑学而具有独创性。弘一法师以佛法为第一位,书法只能放在次要位置,他认为只要佛法能够学得好,字亦能写好。事实上,弘一法师在书法与佛法上取得的成就旗鼓相当,其以《张猛龙碑》为根基,揉以佛法修为,最终形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碑体书法。也就是说,弘一法师的代表作是在魏碑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也注重篆书,书中含篆,便有古趣。弘一法师的书法不仅有篆意,也有碑趣。胡小石因受沈曾植、曾熙、李瑞清碑学的影响,对碑学情有独钟,因此他的书法实践以北碑为主,运化诸体,其魏碑凌厉之气与雄峻风貌跃然纸上,而其发表于《书学》的《中国书学史绪论》以文字变迁、八分在书艺上之关键及学书诸常识彰显了其书学理论中的碑学之关联、专业之价值。
倡碑而实则帖学的书家有章太炎、刘咸炘等,章太炎对帖学的认知可谓深刻,他认为法帖疑伪的原因在于二王法帖与晋末石刻风格悬殊,而这种悬殊有其必然的理由,这个观点也影响到了以郭沫若与高二适为首的“兰亭论辩”两大阵营。章太炎对碑学是推崇的,但认为要审视与考证,应当“以丹墨校肥瘦,以横卓通运用,然后可与昔人竞力耳”。与章太炎不同的是刘咸炘《弄翰余沈》对康有为碑学思想的深刻认知与反省,刘咸炘论学碑、志,认为当注意“刀笔之辨”,论学王羲之,认为与其摹习后世木刻易坏之《淳化阁帖》,不如效法石刻之《集王圣教》,可见其对先进的碑学学术思想的接受与深刻反思。其对书法碑、帖的见解,对当下有着深刻的意义。
笃倡帖学者有王闿运、张宗祥、马叙伦、张舜徽等。王闿运喜二王、颜真卿,其书风以颜体为主,对清以来书家颇有研究,尤喜何绍基。从书法实践与评论来看,王闿运继承传统,且笔墨功夫一流。张宗祥与王闿运相似,“日抄万书”,由《书学源流论》原始、物异、时异、势异、人异、溯源、篆隶等篇目可见,张宗祥对传统的继承表现在主张实践与理论二者互动上。马叙伦与王闿运、张宗祥有颇多相似处,都注重传统且笔墨功夫了得。他主张精读碑、帖,其书法多得力于唐楷,尤以褚遂良、虞世南为主,另参以晋人风格。张舜徽与以上学者不同的是注重篆书,游心书画,其博学多识,对传统书画的见解常有新论。
以西方美学视角审视书法者,有梁启超、邓以蛰等。梁启超把书法称作“不失为第一等的娱乐”,又提出书法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为当代书法美学研究开辟了研究方向。邓以蛰对西方哲学的认知与中国书画传统美学的结合,造就了“意境”书法美学,他认为“意境出自性灵,美为性灵之表现”,主张书画家的胸襟修养滋生出书画特定的笔墨形式,这为书法哲学思想增添了学术厚度。
另外,还有刘师培以“方圆”论书,不限于前人南北与碑、帖说,他认为就南北朝而论,南派楷书以圆为贵,北派楷书则以方为贵,见解独到。周作人真可谓文人,即便是《两个书家》也更倾向文学的角度,其目的并非书法。此足可见,本书选取的学者书论,有富于前瞻性的书法理论,有笔墨技法的独到经验,有碑学帖学的驳议,还有书法美学意境的再现等等,可谓美不胜收。
本书“编者按”对学者生平、著述都有详解,对学者书论的梳理与评骘多有独到处,往往能指出其关键。编选学者书论,对编者而言是个考验,有的学者亦是大书家,理论著作颇丰,思想先进,而有的学者论书则散见各处,且书作鲜有传世。附录“艺论拾零”重在搜集学者本人散见书论及学界对学者书法的评语,“研究目录”则提供了参考文献资料,均可供学人、书法研究者参考。由此,我们能够立体认知学者书法与学者书论。
亮兄与我,兄弟称,君子交。因书法结缘于西南民大,遂成知己。感知亮兄书法文献功夫扎实,又得名校名师指引,遂得学术精髓。我羡慕亮兄书法文献之学问,特请其为我的研究生授书法文献课,我与学生受益良多,在此也表示谢意。因知音缘故,经常一起切磋书法,我也常惊叹亮兄书法精雅刚正,功夫了得。他是学者,且书法功夫扎实,这为本书的撰写增添了学术与技艺厚度,可喜可贺!蒋润兄也是因亮兄的介绍而早有耳闻,学问与书艺俱佳。恭祝二位友朋书学与书艺之路越走越远!
2024年9月10日于济南大学守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