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西夏的主体民族,汉语称作“党项”,党项名称最早见于《隋书·党项传》,司马光《资治通鉴》最早系年于陈至德四年(隋开皇六年)即公元586年,
中古北族突厥语称党项为
(Tangut,唐古特),最早见于公元735年的《毗伽可汗碑》。
而西夏人却始终没有承认过。即如研究者所称:“在现代西夏学看来是不可或缺的‘党项’一词在原始的西夏文文献中却根本没有出现。”
而汉文献也没有如记载鲜卑、突厥、吐蕃、回鹘、契丹等族历史都对其族名的来源有所交代那样记述党项一词的内涵。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党项”名称究竟为何意,迄今在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认识。
关于党项一词是中古北族突厥语唐古特(Tangut)的对音,还是唐古特是党项的对音,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认识,而且俄国、欧美、日本研究党项与西夏的学者一方面主要依靠使用汉文献对党项与西夏的记载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又用唐古特来指称党项或西夏(详见后)。是故笔者试图从中外文献的相关记载看二者的流变,来澄清党项、唐古特之名孰先孰后,分析俄国、欧美、日本学者缘何以“Tangut”指称党项或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