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党项与西夏史料的流布及价值

“史料”作为历史学研究的一个学术名词,应是20世纪随着新史学的产生而产生。 虽然至迟在明代已有“史料”体裁的史书,但是正如四库馆臣为明人董复表编的《弇州史料》所作提要云:“无所考正,非集非史,四库中无类可归。约略近似,姑存其目于传记中,实则古无此例也。”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对象,现今有十数种工具书和专书为“史料”定义,主要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种:“过去流传下来可用于编纂和研究历史所用的资料。包括文献、实物、口碑三种形式。”(《中国历史辞典·第一册》)“是了解、认识、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它主要包括史迹遗存与文字记录或历史文献两大类。”(《史学理论大辞典》)“由于历史具有一度性即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因此,它不可以重演和再现,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不能依靠实验和观察等手段,而只能够依赖于史料。史料是历史到史学,即由客观的历史到人对历史的主观认识之间的媒介。史料一般分作史迹遗存、历史文献、口碑和民族调查资料。”(《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根据史料的定义,党项与西夏的史料就是党项与西夏国发生、发展、消亡过程中的史迹遗存、文字记录和口碑资料。具体地说就是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汉文党项与西夏史料、西夏文文献和考古发现。 FTXQagBYz2N4fTduC+FZfoE283fH6/p9mYOu+0ZYhC0Il0Ey2cEKUv000gL7cYj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