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上述,为了探讨西夏文明,界定其内涵是非常必要的。本书认为西夏文明是西夏对汉唐河陇、河套(朔方)
华夏文明的重建。那么汉唐时期的河陇、河套(朔方)华夏文明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汉唐华夏文明包括哪些内容,笔者以为如果细究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表述,但大致包括张广达先生所讲的四个方面:一是非常早熟的官僚体系,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官僚及其属吏执行以刑法和行政为主要内容的律令;二是以儒家以及道家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或者称为学术体系、价值体系;三是中国长期消化、孕育发展出一套汉化的佛教;四是以中国的汉字为核心,发展出一个汉字文化圈。
河陇、河套是汉唐的行政辖区,讨论河陇、河套华夏文明自然离不开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不过需要指出,河陇、河套地区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其华夏文明不尽同于中原地区,亦即打着较深的民族融合及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烙印,这是河陇、河套地区华夏文明的重要特征。毋庸置疑,西夏重建汉唐河陇、河套华夏文明的演进以及与唐宋华夏文明关系的演进亦如《中华文明史》总绪论所言:“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但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不是多元文明互相灭绝,而是互相整合。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
本课题以回答“西夏是一个中亚国家吗?”为中心议题,主要围绕上述对西夏文明概念界定的几个方面来观察和讨论11—13世纪西夏对河陇、河套华夏文明的重建。换言之,在利用和梳理现今国内外研究西夏历史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基础上,力争对学界和社会的存疑:“尚未摸清西夏文明的内涵,在党项族起源和民族关系,西夏政权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文化交流和宗教传播等一些关键问题方面,至今仍未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学术成果和统一认识”,做出较为全面、系统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