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研究的缘起

本书是2018年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时的申请书按照要求有如下的陈述。

自20世纪初以来,与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大致在四个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第一,是继续明清以来对西夏史料的钩沉,并从以汉文文献为主,逐渐扩大到西夏考古文物、西夏文文献,从而构成西夏历史研究史料来源三足鼎立的格局。经过一个世纪的考古文物发掘,翻译、考释西夏文文献、佛教经典,订正旧史谬误,补缀遗缺,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陆续出版了《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俄藏黑水城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日本藏西夏文文献》、《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汉文文献》(非佛经部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国藏黑水城民族文字文献》、《俄藏黑水城艺术品》、《西夏文物》(多卷本)等文献资料集,西夏历史史料已颇具规模。俄国Ε. И.克恰诺夫《西夏史纲》,吴天墀《西夏史稿》,《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李蔚《简明西夏史》,李范文《西夏通史》,史金波《西夏文化》、《西夏社会》、《西夏经济文书研究》,杜建录《西夏经济史研究》等著作的问世,也使西夏的历史面貌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二,是引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西方社会科学方法,打破旧的西夏历史编纂体系,使问题讨论逐渐成为研究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前讨论的问题有五个方面:一、关于西夏王族拓跋氏的族属问题;二、关于西夏历史分期与社会性质问题;三、西夏文化所受的影响问题;四、西夏灭亡后党项族的下落问题;五、西夏的历史作用及其贡献问题。此外,讨论的问题还有:西夏的国名与名号、政治制度、历史人物评价、佛经与佛教史、文化史、民族关系、历史地理等。进入21世纪,西夏历史研究又出现新动向,研究问题的主流倾向与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有很大不同。即:由以讨论传统政治史、经济史、西夏国家性质、民族关系为主,向以文献考释、佛教文化和社会史为主转变。经济史研究由社会经济关系、土地制度转向契约关系、商业贸易和具体的经济现象。

第三,要特别指出西夏图像史的研究为本课题打下了坚实基础,如史金波总主编的《西夏文物》已出版或正在出版的宁夏编、内蒙古编、甘肃编,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史金波、白滨、吴峰云编著《西夏文物》,许成、杜玉冰《西夏陵》,雷润泽等编著《中国古代建筑:西夏佛塔》,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闽宁村西夏墓地》,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拜寺沟西夏方塔》,许成、杜玉冰编著《西夏陵:中国田野考古报告》,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编著《西夏三号陵——地面遗迹发掘报告》,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山嘴沟西夏石窟》上下册,韩小忙等《西夏美术史》,谢继胜《西夏藏传绘画: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景永时编《西夏语言与绘画研究论集》,汤晓芳主编《西夏艺术》,陈育宁、汤晓芳《西夏艺术史》等论著,都是很好的参考文献。

第四,是与本课题所涉内容直接相关的成果,吴峰云、杨秀山合著的《探寻西夏文明》是一部全面介绍西夏历史文化的通俗读物,图文并茂。史金波、白滨、庄电一等人的少数几篇论文也大致属于这个范围。

此外,与本课题相关的西夏文化的属性比较受关注,中国大陆学者多从汉化的角度进行论说,即大陆学者通常认为西夏是中国中古时期的少数民族党项族建立的地方政权,虽受到吐蕃、回鹘等文化的影响,但仍然是一个以汉化文化为主的国家。而域外学者则有不同认识,俄国学者通常把西夏视作一个中亚国家,1993年,俄国学者Λ. Π.捷连吉耶夫-卡坦斯基《西夏物质文化》一书在序言中开宗明义:“公元10世纪曾建立过大夏国的党项民族在距今七个多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中亚的版图上消失了。”Ε. И.克恰诺夫(E. И. Κычанов,1932—2013)是著名的西夏学者,2012年是其八十诞辰,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为其出版的祝寿论文集就定名为《中亚唐古特》。早在20世纪80年代比利时学者吕光乐(Luc Kwanten)也有相类的观点:“事实上,目前正进行的语言和历史研究给人的印象是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从语言学观点看,它即使不是藏-缅国家,那也是一个汉-藏国家,而从历史学观点看,它即使不是一个帝国,那也是一个中亚国家。”

如前述自从上世纪初迄今已有百余年,不论是以释读西夏文为主的西夏学,还是西夏历史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在许多问题上,经过争鸣、讨论取得共识,譬如,西夏的汉化问题,国内的一般教科书和学术论著都将西夏看作党项族建立的汉化地方政权。但是,毋庸讳言,对于何谓“西夏文明(1038—1227)”这类大问题迄今却没有人回答。譬如在2015年11月9—11日,由国家文物局、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西夏陵突出普遍价值学术研讨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迄今为止,“尚未摸清西夏文明的内涵,在党项族起源和民族关系,西夏政权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文化交流和宗教传播等一些关键问题方面,至今仍未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学术成果和统一认识”(《宁夏日报》2015年11月12日专版04、05)。虽然这个说法不一定符合西夏学的研究现状,但是西夏文明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西夏文明与汉文明、中亚文明是什么关系?西夏文明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地位?这些问题目前在西夏学界和唐宋元史学界尚没有专门的研究。特别是有些俄国和欧美学者把西夏视作一个中亚国家,国内学界迄今未见回应和讨论。

这是本书研究西夏文明属性的缘起。 z60bim4328lPmGoOWWU7hV9h95L1/L3vxnCNDPjov1aAY9cwiTe1JU+eN7NjwmN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