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中是极少下雪的,一下雪便极见风采。
华硕生18岁那年在雪地里行走,白雪柔软而湿滑,铺在阳县的土地上时满山皆白。华硕生脚踏白雪在一片银茫的世界里踯躅。头戴一顶绿色军帽的华硕生,肩负重任,他身穿解放军战士军装,一双白色的回力球鞋,将雪踩得嚓嚓地发响。华硕生之所以为人之景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此人无限地神出鬼没和不可思议。
张玉兰是在大腰公社客栈的小食店与华硕生相见的。大腰公社的客栈据说已有三百多年的光阴,可以追溯到湖广填四川的时候。当年这个客栈以行走绿林响马著称于世,到客栈里歇脚下的大都是到百多里远的地方去买猪马牛羊的过往客商,这些人在小食店里酒桌边抱拳拱手。
华硕生一个人路过大腰公社客栈的小食店,他一个人坐在小食店的一张桌边独饮。他的军用挎包里谁也不知道装的什么东西。屋顶上的亮瓦射下来一道笔直的光柱,将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的脸膛照亮。这会儿,白墙穿榫的小食店里就看得见屋檐下一个燕窝里响起鸟的叫声。一个乡民告诉华硕生,这面墙上曾经是挂过宝剑的,你看,这张红漆大方桌上便看得见当年宝剑落下的影子。华硕生在桌上找了很久,却一直没找到。华硕生的绿军帽帽檐折得翘翘的,白墙倒是把军帽的影子衬得无比俊爽。
这天夜里,女知青张玉兰坐在茅屋的煤油灯下看书,她不时听到土墙后面响起一阵阵哗哗声,她捧起一本《青春之歌》的长篇小说,暗想,这大概就是学生时代语文老师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吧。张玉兰看书的时候还听到屋后的龙骨石掉下来的响动,这里把一种赭红色的硬土叫做龙骨石。张玉兰在煤油灯下翻阅过新华字典,但一无所获,没有看到关于龙骨石的记载。张玉兰从一本书上得知的倒是有湖广填四川一说,三百年前有人千里迢迢迁徙到了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张玉兰和同学扛着包来的时候,经过一个院坝看见几个昏昏欲睡的老人躺在竹椅上,用惊奇的目光打量张玉兰和她的同学。张玉兰后来才知道,这些老人的先祖都是三百年前从湖广来的,他们没有一个人看见过火车。黑夜中,这个叫张玉兰的女青年坐在煤油灯下细心冥想,那盏煤油灯闪烁着暗红色的光泽,照耀着墙上的一面镜子。
当张玉兰坐在华硕生对面的桌边时,时间是这一年冬天的一个中午。张玉兰从生产队收工回来直往公社小食店里走。当时张玉兰和华硕生是同学,极少往来的原因是华硕生常常农闲时一个人行走在阳县的土地上,做出一些意外的事来。这时,华硕生举起一个土碗,碗里装满了酒,他微微朝张玉兰一笑:“都是出门人,来,干了!”冬天的日头从客栈门槛对面的一道土墙上斜过来,泥土墙里传出缝纫机达达达的机器声响,一会响一会停。
你看,茅屋上伏着一只猫。华硕生笑的时候,一排牙齿发出黄色的光亮。然后,华硕生用筷子拈起碗里的一片回锅肉,再喝一口酒。这当儿,张玉兰蓦然间记起华硕生是常年行走于这片红土地的人物。大腰公社小食店青石筑成的灶台上,炒菜的徐师再一次到灶孔边把一个石头的火门打开,铲了几铲煤到灶里,再将火门关上。徐师转到灶台边上时,他大声吼道:“炒得要不要得!猪肝下锅十八铲哟!”显然,华硕生还要了一份猪肝,徐师正将猪肝往热烟滚滚的锅里倒时,整个小食店冬天的气氛全没有了。一只橘黄色的猫蹲在青石灶台上,猛一下从煤堆上蹿出来,速度之快,令人称奇。
张玉兰坐在土墙屋里,听到生产队长在念毛主席的一首诗词,张玉兰于是披衣走出了房门,她在知青茅屋的屋檐上停下来,听见生产队长念的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生产队长念到“看长城内外”时卡住了,半天再没有念下去,而是用火钳在灶孔的石头上敲打,说,明天公社就要来检查了,这阵还没有吃饭,搞莫个名堂!生产队长一个三岁大的小女孩不知时候站到了生产队长跟前,小女孩胸前一圈塑料围腰让生产队长看到了,生产队长放下火钳,把小女孩拉过来,取下她的围腰,再翻过来挂在她胸前,乍一看,围腰簇新无比,好像昨天才从大腰公社供销社买回的。
张玉兰穿过一块空坝。旷远无边的乡村景色在张玉兰一个人的世界里显得极静。天上是一弯浅浅的月亮,月色四周晕晕乎乎一片。她想:三百年前这里是不是这个样子呢?生产队长一家人坐在门槛里面吃饭。生产队长那个三四岁的小女孩用筷子指着女知青对面的一扇子门说,那是毛主席。张玉兰的门上贴了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毛主席24小时身着蓝布长衫走在去安源的路上。毛主席端庄肃穆的表情告诉张玉兰,“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生产队长把那本毛主席诗词夹到胳膊下去舀饭时,张玉兰忽然想:“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那又是什么呢?”
一只毛色似锦缎的大黄狗从门外摇了回来,绿色的眸子一闪一闪地望着张玉兰这个远方来的客人。张玉兰轻轻拍了一下它的脑袋,看看它蹲下来坐在生产队长门边的样子。生产队长一家正在吃一碗红烧肉,还有一种当地人称的辣子酱,屋里夹杂着的气味使张玉兰有些亢奋,她一个劲地在心底里说,好久没吃到这样的红烧肉了吧?
生产队长的老婆用头上的一根发夹去挑灯花,煤油灯灯花跳了一下,张玉兰一张古典美人的脸迅即被暗红的灯光映出了美丽的白色。
屋里大人孩子都一嘴的红烧肉和辣子味,张玉兰的一双大眼睛直看得泪花流。月亮果然在白莲花般的夜色里穿行,夜色里吹来一阵阵风。在生产队长一家人的鼓励下,张玉兰拿起了筷子把一砣肥肉塞到了嘴里,直嚼得嚓嚓有声。夜里无声,四川丘陵地区的川中农村正在发生着一件件惊心动魄的事情,这一年正是四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发端。而真正的内幕是:1968年北方的中学生就开始陆续前往北大荒,而南方的中学生才于次年的2月插队。
张玉兰随着学校的队伍,加入了前往北京的行程。那是1966年的冬天,学生们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一场具有时代特色的旅程。火车从重庆出发,途经成都后继续向北行驶。车窗外的景色逐渐变化,广袤的农田在眼前铺展开来,远山如黛,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
与张玉兰同行的共有九人,由高中生带队。她的同学华硕生也在这次行程中展现出了活跃的身影。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许多年轻人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开始崭露头角,展现出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这段经历成为了一代人难忘的记忆,记录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追求。
这时候在学校里扎一条独辫的张玉兰渐渐开始失去美丽羽毛,特别是若干年后的张玉兰人老珠黄,看见重庆大街上行走如飞的一个个清纯少女,张玉兰常常想起在四川农村所谓的知青生活。张玉兰是重庆第35中学初中部的学生,老三届初68级。张玉兰的数学学习到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之际,伟大的史无前例的风暴开始了。两幢苏式红砖教学楼每一间宽大教室里,一到下课墙角上的扩音器就放出《红梅赞》的歌声,到此结束。天天听报告,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来了汹涌澎湃,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牛鬼蛇神在夜幕下张牙舞爪,要和同学们的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张玉兰听得心情无比激动,对毛主席越来越敬仰,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到北京去见毛主席!毛主席啊,毛主席,您是同学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张玉兰现而今只能在四川农村的一张柏木床铺上想念毛主席了,知青屋的泥土墙隙出一道二指宽的缝隙,风从屋外来——天上冷飕飕,地上鬼见愁。“愿作乐中,得尽佳人千手指”,那些在学校里张玉兰口水滴答的同学开始蠢蠢欲动,对这个准备一心跟党走的漂亮女生觊觎已久的华硕生同学,开始感觉到机会来了。华硕生在大腰公社七大队的另一间茅草屋里对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头戴绿军帽的摄影照发誓说:“张玉兰,我想你好久了!”
绝色美女或者天生丽质没有经过今天的所谓各种化妆品整出来的张玉兰,那时候的脸儿是红坍坍的,也就是中国人说的白里透红。后来,张玉兰对华硕生说:“那是不是同学们向往的共产主义生活呢?”华硕生看着张玉兰一张曾经沧桑的脸,不置一语,转身开车离去。
这一夜,张玉兰睡得很踏实,泥土墙的茅草屋置大自然的夜色之中,亦屹立于世界东方。张玉兰的茅草屋对面便是生产队长张银光同志的农村屋。屋外是一个灶。一只毛色如锦缎的颜色橘黄的狗安卧在冬天的灶门边。不置一语。至下夜,慢慢地漂起了雪花。
天上的星星朝北斗,地上的葵花向太阳,张玉兰,你就在梦乡里唱吧!这一夜,睡梦中的张玉兰真的到北京去见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张玉兰远远地看见了毛主席——毛主席在亲切地挥手,亲切地微笑,亲切得似天上的红太阳。
毛主席穿着绿军装,戴着绿军帽,好慈祥,好伟大;真正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毛主席啊。您是同学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
张玉兰的梦呓是对的,是人间真情实感的具体表现;张玉兰说:“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现在同学们就是实现小康了,还是靠同学们勤劳的双手吧!”
这一夜,漫漫的雪花第一次出现在张玉兰的眼前,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同班同学华硕生正踏着白雪朝她的茅草屋走来,这一走竟然是整整一年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