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章
江山如此多娇

第三天一早,陈先嫒的母亲和哥哥赶到了,母子二人胸前戴着主席像章,怀里抱着红宝书——毛主席语录。

母子二人是坐重庆到成都的火车赶来的。那时候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从重庆出发到阳县火车得12小时。一路夜行,拂晓到达阳县火车站,然后马不停蹄往汽车站赶。陈先嫒的母亲和哥哥是乘坐第一班班车赶到区镇的。这里离同学们和陈先嫒插队的地方还有近10公里,有一条乡村马路,灰白而绵延,弯曲且越走越远。母亲和哥哥先到的公社。母子俩走了近10公里还算平坦的公路,到达了公社办公室,在那里听取公社书记的汇报。大腰公社的小街很小,小得只能看到一家小食店和一个裁缝铺,还有一个卫生院;街的尽头极是古香古色。小街街边是一家铁匠铺,这里终年丁当锤响,打镰刀,打锄头,打烧火做饭的火钳钳子。那火苗儿忽忽轰响的煤炭,一年四季都那么热烈而奔腾。一人扯着风箱,一人抡着铁锤,把铁占上的工件翻来覆去地打。

陈先嫒的母亲和哥哥在区镇一下车,便有大腰公社的干部和社员在这里迎候了。

那时候的班车早已没了踪影,公社领导一班人和陈先嫒的生产队长,一同走上去拉着这位妈妈的手。这是听回来沿途宣讲的一个老贫农说的。

当晚,仍然是8月的月夜,这个生产队专门为陈先嫒的母亲和哥哥弄了一桌好菜。同学们收工吃过晚饭来到陈先嫒的生产队,竹林下已经到处看得见明晃晃的煤油灯,甚至还有火把。接下来的场,令我那年17岁的心灵,至今仍然不能释怀。

当晚,陈妈妈和陈先嫒的哥哥胸前戴着主席像章,手里都抱着毛主席的一本小红书。母子二人站在陈先嫒安卧的一块门板前悲痛欲绝,许久没有说一句话,他们久久地低望着渐去渐远的亲人,没有流一滴眼泪。他们的眼泪也许已经在悲痛中流尽了。他们的眼泪也许在自我强制性的克制中吞到肚里去了。周围,全都是三大队的知青和这个生产队的社员——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看到人心善良的一面。在场的看到陈先嫒的母亲和哥哥,表情在极其悲苦的此时,非常别扭,非常痛苦。过了好一会,陈先嫒的母亲率先说话了,母亲对着静静躺下的女儿说道:“先嫒,你安息吧!”

说完这句话,母亲放声痛哭,其情撼天动地,然而母亲并没有倒下,这位坚强的母亲自始至终把毛主席的那本小红书抱在胸前——是毛主席光辉的力量需要母亲化悲痛为力量,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信仰使这个远道而来的母亲,瞬息之间令在场的对她肃然起敬。哥哥赶紧上前扶着妈妈,哥哥的泪水哗哗地流,尽情地流。一直忍住不愿意在亲人面前哭出声来的陈先嫒的母亲的哥哥,这一刻哭得痛不欲生!

这一夜,四川资阳县远离县城100多公里的大腰公社,天空异常美丽,月亮分外皎洁,星星在天上眨着眼,八月丰收后的稻田里蛙声一片。

至今,我仍不明白,是贫下中农教育了我们,还是我们教育了贫下中农?间或,共有之?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公社卫生院门口那个辗药的石槽,青石打凿的石头药槽为这里乡民保一方平安早已浸透了岁月的年轮。当然,同学们去得最多还是那一个屋里深黑而把信装到筛子里的乡邮所。我第一次听到挖目斩手便是听这个乡邮所的老杨说的。老杨的意思是说,谁私拆了别人的信,就要挖目斩手。这话对于同学们这些在重庆生活了16年的所谓知青来说,这样的话确实有震惊的作用。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乡邮员如此沉重的话语,在学校的语文老师是不会这样表达的。中国人的文明程度一直伴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而倍加让毛泽东焦虑不安——这一点我们的领袖是正确的。

在我的少年时代,在我就读过的建设一小和三小,学校曾经组织过同学们去看电影《百万农奴站起来》,电影深刻地反映了西藏农奴时代的生活——那里面的农奴主对农奴就是挖目斩手——转过小街,同学们又回到那一年燕子筑巢的小食店。小食店亦是知青光顾最多的地方。卢红玉、张雄飞,还有麻柳公社的赵永红都曾经在这爿小食店看到过那口挂在粉墙上的宝剑。据小食店炒菜的小徐姑娘说,这口宝剑三百年前就挂在这里了,就是湖广填四川之后,作为南方移民的见证。

这时有一个人悄悄移到了我的身旁,轻轻叫一声我,拉了我一把,我一看是四大队的张雄飞。张雄飞也流下了眼泪。我看到张雄飞的胸前戴着一个碗口大的主席像章:毛主席去安源。

就在我抹下泪花的时候,我看到了卢红玉、赵永红;看到了后来一直生活在农村的酸萝卜,看到了陈先嫒高66级班上的同学,这些比我们大整整5个年级的高材生,都流下了眼泪。

我想在这个时候人也许最脆弱的,也是最容易产生感情的。陈先嫒的母亲站住了,她的嘴唇一直在颤抖,眼睛一直盯住女儿早已僵硬的遗体,止不住地泪水往下流。哥哥一直陪伴在母亲身旁——跟陈先嫒酷似的哥哥好像那时没有插队到农村,从陈先嫒读书的级别看,哥哥已经工作。

月亮很圆,金黄灿亮;月亮正悄悄地移到了先嫒母亲胸前的主席像章上,那是毛泽东头戴绿军帽身着绿军装站在天安门上挥手的形象,令同学们极其鼓舞和自豪——这当儿我在心里悄悄对着远在北京的毛主席说:“毛主席啊,毛主席,您是同学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

过了一阵,先嫒的母亲发言了,她的第一句话是:“同志们,我们感谢你们,同学们,先嫒走了,她带着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走了,她带着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走了。毛主席教导同学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先嫒,同学们会继承你的革命遗志继续前进!”

先嫒母亲的这句话,当即令我想起那些在重庆武斗中飘去的落叶,那些用枪杆子捍卫毛泽东思想的同班同学。

然而,那些牺牲了的曾经梦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和未来的15名战士和反到底造反英雄,没有看到今天幸福的日子,他们长眠在了重庆这块炽热的土地上,如今让后世人以各种复杂的眼光去评说。现在,这个公墓早已是绿草遍地,莺飞草长,春天来了又开满鲜花,长起了野草,一片生机。近日,有亲属用今天的人造大理石重新装点了一些人的墓地。鸟儿在坟墓上空的塔林上停留。8.15坟墓大都用当时质量最好的建筑材料修筑,年深日久现在大多风化。有的甚至上面的字都已剥落,雕琢不堪。墓碑上都有在武斗中丧生的人员的名字,碑上多刻写毛泽东的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一夜,四川金阳县远离县城100公里的大腰公社,天空异常美丽,月亮分外皎洁,星星在天上眨着眼;八月丰收后的稻田蛙声一片。

我快走拢生产队时,蓦然间听到了一声脆响,一颗酷似流星的火光冲破云霄,划过夜空,直奔向远方的天际。嗣后,据公社书记在一次武装会议上说,那是一个知青用手枪射出的7.63毫米子弹。

第二天清晨,陈先嫒的遗体出葬,四个身强力壮的社员抬着一口柏木棺材往山上走,送葬的队伍拉了很长,很长。陈先嫒的母亲和哥哥跟在后面,胸前戴着白花,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四条大汉抬着厚厚的木棺在经过一道水田田埂时,遇到了难题。田埂只容一个人通过。这时候抬木棺的人停下了,左盼右顾。就在此时,公社书记一声令下:“抬右边的人下到水田里去!”

公社书记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他在朝鲜战场上曾经指挥过一个排的志愿军战士对敌人发起过奇袭,身上是有窟窿的。公社书记冲到前面,见第一排抬的人还没理解他的意思,书记挽起裤腿一下子跳到水田里用左手举起一条碗口粗的抬扛,公社书记两腿踩到水田里发出的哗哗声,感动在场的群众。这时公社书的已经举起了抬扛,指挥大家继续往前走。水田里的蚂蟥浮游直上不知游到哪里去了。这条平时只能通过一个人田径,在平时是极富诗情画意的;田径两边生长着一些小草,小风拂过,摇曳生姿。远处是蓝天和白云,鸟在广阔天地里的晴空里自由翱翔。

这一天,大腰公社三大队六小队的社员都来为陈先嫒送行,没有出工;各家各户洗碗、烧火、淘菜……

许多年以后,这样的场景再度出现,而不再是亲人的哭哭啼啼,而是迎接喜庆日子的到来。一条用红砖砌成的长灶上,蒸、煮、烧、炒一应俱全。乡村办成了红白喜事,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欢呼一位长者的逝去,一定会有更多的新的生命诞生并走出农村成为身在他乡的打工人,为缩小中国的城乡差距努力奋斗。直到今天,在大腰乡大院一条石砾凸凹两边开满油菜花的机耕道的尽头,还有一块一尺许的石碑。石碑石刻一行楷书:“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我们的主席永远在灯下写文章。 e+JHGKlOzYmRliMZpIQFk1FDWUkHl4k24E9Hyol+qE2VfSH1fC4cAfVTJkR1x2o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