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章
四川鸡毛店

这一年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洪顺起另赴大足尖山子公干,走至天黑,他望见一片鸡毛店,便停下脚来准备投宿。四川民间有一句话:“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在中国尚未进行工业化进程的明清时代,随处可见背刀挂剑的江湖艺人和背包打伞的出门走亲戚走人户的寻常百姓。故此,鸡毛店就应运而生。

洪顺起早年随师学艺,学习剃头的手艺,却学艺不精,差一点将一个初生婴儿的胎毛连头带发一起刮掉,正是未看手艺如何,且看师傅顶上功夫。洪顺起生得身材高大,面目可憎,一身蛮力可以搬倒一头水牛。清末民初之际,那时候外国的洋枪还没有进入中国,杀人砍头皆是用的鬼头刀。

刀上系挂铜环,刀口雪亮生风,在半空中轻轻一抹,便能见到毫发吹荡。洪顺起曾到一个寺庙算过八字,即看过面相、手相;算命先生便对这个五大三粗的村人道出自己的观点,说争取这个客官能在未来的前途上有所发展,别误了自己一生的光阴。不过,经算命先生观察,来人面带晦色,想必仕途不顺。算命先生把握着洪顺起的手。

《周易·南宫门下天山》有载:“相人先观其神,次察其形,末推其格。”算命先生捻须沉吟,忽而笑道:“有趣!客官面如鎏金,却是‘土藏金’的异相——古书称此格‘贵中含煞’,譬如沙中淘金,需历经冲刷方见真质。可惜……”他指了指洪顺起的眉间,“火气侵染额角,如野火燎原,反伤根基。土性本厚,奈何火克金、金耗土,三者相争,终成困局。”

打开书,指着插图道:“瞧这掌纹走势,巽位如乱麻缠结,正是‘财星入陷’之兆;再看坎宫凹陷、艮纹断裂,主孤煞刑克。依我看,客官不如……”话音未落,窗外骤起一阵狂风,书页哗哗翻动,恰好停在一幅“尖山寻龙图”上。算命先生目光一闪:“机缘巧合!大足尖山子有位李姓道人,精研相术与奇门,或许能助你改运。”

中国提倡干一行,爱一行,洪顺起干这一行也算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砍脑壳砍出了业绩,砍出了辉煌,砍出了让蒋委员长也为之惊喜交集的民国最后一抹光影,那就是洪顺起创造的袖手刀和拐子刀。

拐子刀在后来川军出川的战场上,发挥了中国古人杀仗时的狠劲,说劲道就没有意思了。在双方力量太不相等的情况下,日本鬼子是有备而来,吃得好穿得暖,端着三八枪;其钢铁的质量远比川军的土钢要好。在这种情况之下,洪顺起创造的两种杀法起了作用。

此行,洪顺起公干去大足调查一个人,就是这个人在瓦岗寨驻留期间创造了拐子刀。

大足是石刻之乡,其来历不甚明了,洪顺起此行就是调查了解一个叫伏高的人。

伏高的祖先伏清,曾是瓦岗搴一位首领史容雪的贴身警卫,伏清的石刻技艺当时还没有显现出来。史容雪加入农民军起义队伍之后,最后投奔唐朝李世民,颇受李世民赏识并受封于普州。有人说史容雪老来思过,痛定思痛决定征召伏清等艺人在大足宝顶山雕刻石英像,以谢后人。此时,伏清已到垂暮之年这段历史载入大足宝顶之后,拐子刀也随着后来川军出川作战在抗日前线大放异彩。

父传子,家天下的旧中国,也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今天的家族式企业就是典型的父传子家天下。伏清把精湛的石刻艺术传给了他儿子伏明。

大足石刻经伏元俊、伏小六、伏小八和广大民众奋斗经年,终于以今天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叹为观止。伏氏家族传下一本书《刻经》,将大足石刻艺术的测量技术绘画的蓝本,何时启动开工,中途遇到什么困难又如何解决都记载传承到了《刻经》上,可见古人的聪明才智非今人的坑蒙拐骗所比。

《刻经》在书的尾声部分,附有方术、兵法计略,神符和故事。此书是大足石刻和民间艺术的结晶,在今天看来也是国宝级文物,伏氏门宗亦单传为古本。光绪年间由伏高收藏,不知藏于何处,有传说是观音菩萨一夜间变成一个老太婆所赠,并嘱永世珍藏。据有关人士透露,此书有人见过,李自成就亲眼见过。

一日夜,闯王似关云长秉烛夜读,读的就是手上捧的这本《刻经》。

后来,李自成在兵法篇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并努力实践,果断地用此法攻破潼关,很快夺取河南大片土地,在洛阳横刀立马傲视群雄,最后攻克北京,实现了他的闯王梦。

这一次,洪顺起能不能见到收藏《刻经》的伏高,似乎尚有悬念。

当年,史容雪带着部下若干前来验收大足石刻工程时,可谓观者如潮,黎民百姓闻讯从百里之外赶来。大足石刻工程浩大,各色人物形象气质俱佳。有学者称今天招聘会的有人提出的形象气质俱佳就是看了大足石刻来的,说古人尚且如此况乎我们今天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人。

当日,伏明观幕完毕,石刻技艺和一个个形神兼备的造型大加赞赏,即赏白银五百两。伏明说:“此钱用于老百姓生活费用,灯油开资、烧香进贡的费用吧!”

伏明将钱分发给工匠,就像现在的工包头把钱发下去。工匠也欢喜。

宋朝末年,公元1260年蒙军进军至四川,在大足看到尖山子的大足石刻,甚为惊叹。翌日,一个叫可汗努儿的首领化装为艺人前往一寺庙寻风水先生。不料,这风水先生不是别人,而正是伏高先生。

他抚摸着可汗的手说:“施主从何而来?”

可汗说:“从省城成都来。”

伏高说:“客官表相俊朗,眼角生风;地庭周正,眉长过目,但从客官的像质看,应当从官而非杀仗……”

可汗汗颜之至,痛定思痛,对战争前途思虑重重,这样的将领带兵打仗是不行的,有时候压倒骆驼的一根稻草,就是那么一点点。可汗从懈水先生那里离开之后,对大唐时期的汉人宝顶千手观音流连忘返,心神不定。

果然,蒙军在重庆合川钓鱼城遭到重创,可法以为是寺庙和尚使法,回兵杀到大足,将伏氏族人斩尽杀绝。据《洪氏起源序》叙述,其本族洪姓中便有伏氏;伏氏族为躲避杀身之祸,纷纷改名换姓。据史料记载:史容雪在四川大足观赏尖山子石刻艺术期间,创造了拐子刀,即手肘在前,膀臂在后,杀人者前弓后箭;其刀藏身于后,下手极快,就在须眉之间。

此刀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川军的特色,杀人不见血。

四川民间有一句话:“微微三寸舌,舌上生龙泉,舌下走蛟龙,天上冷飕飕,地上鬼见愁,不是我杀你,皇帝要人头!”

此话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有了新的出处,拐子刀演变失散多年之后,在抗日前线找到了亮点,而在大后方重庆这样的功夫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若干年之后,曾经在抗战前线砍日军脑袋的拐子刀因为有大侠对刀伤准备了药,亦称金枪散,而金枪散流失民间之后,有了假药一说,为了证实这个说法,洪顺起的传人俊杰先生上演了一出真正意义的捉放曹,给人留下的悬念似乎越来越悬乎。

若干年后,俊杰先生准备报名参加一个重庆杨家坪街道组织的“爱心给祖国”大赛的前几天,谁也没想到这位大师朋友突然间患脑出血离开了人世。

当晚,重庆杨家坪青白巷大放光明,10数盏大灯炮将一条陋巷照耀如同白昼。

俊杰先生未寒的尸骨,由农民工老董的几个徒儿用白布裹就抬了出来,放在一块夏天乘凉的凉板上。每一个徒儿在大灯泡里,像蚂蚁一样地走动,一张脸都抹着花花绿绿的虚光。这些脸时而夸张地笑着,时而斜斜地朝周围围观的邻居挤挤眼。农民老董提来一台录音机播放流行音乐《真的好想你》,前一首是《让我再看你一眼》。徒子徒孙中还有一两个眉眼高挑的女性,她们的眉毛细长斜飞,跟古时杀仗或探囊取物的女侠一模一样。周围的人有邻居、农民工、菜贩子,几个居委会的老太婆跑上跑下。说徐老头在生之时,真是难得的好人,不但四川评书说得好,又喜欢帮助人,可私下里还是有老太太议论:吴老头年轻那些年,还是很风流呢!

瘸子和徐秀蓉也是徒子徒孙,他们有理由不从屋里出来,目的是弄走老师的几本明清时期的古籍。其中有一本叫《移步换形法》的秘籍,据传为明代武术大家戚继光所著,民间流传甚少。作为正宗的传人,都是缴了钱的,谁都想得到这几本一步登天的法宝。市场经济的残酷就在于谁拥有了法宝,掌握了法宝,最后最大限度地将法宝变为市场,那么谁就发了,甚至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包括美国总统也想在墙上疾走如飞啊!

原来,瘸子和董一卓羊就是想将《飞云图》和《移步换形法》等,中国绝顶功夫拿到吉尼斯去,最终得个大奖什么,然后搞个什么时候项目。市场经济真是一双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父母双亲。

这时,秦警官终于明白瘸子、徐秀蓉还有董一卓羊要干什么了。

瘸子最先闯入沈少林的破屋,趁师兄弟忙里忙外,从老师枕头里头取出一书,交给旁边的徐秀蓉,动作之快之隐蔽之高明,是师兄弟师姐妹始料不及的。徐秀蓉迅速装进肩上的女包,佯装去找厕所,溜了。

秦警官悄悄对小秦说:“跟上她。”

瘸子也出来了,一出来,就热烈地跟秦警官握手,并欢迎去家里做客,说:“舅舅昨天中午从九龙坡区西彭镇回来了。我跟舅舅说了此事,他非常欢迎你去做客。”

而后,瘸子走到灵棚内,扳了扳睡在门板上的老师的脑壳,说:“脸朝河对门,二世做好人。”

这话立即遭到师兄红衣女侠的白眼,农民老董大声喝吼:“柯瘸子,你太不像话了,老师尸骨未寒,你在这里胡说八道,讨打呀你!”

瘸子自讨没趣,忙发烟,说笑。

众人一阵阵捧腹大笑。只有徐大侠仰望苍天,一言不语,早已死得僵硬。

瘸子也作哈哈,准备溜之大吉,走到屋外,被秦警官拦住:“请把那本书交出来。”瘸子装着一愣,嘿嘿一笑:“咱们可是朋友,我不明白。”

更意外的是,这本毛边纸写就的秘籍里夹着一封信,秦警官取出一看,信是一封公函,很陈旧了,落款是军统头子,周公馆的亲笔。秦警官迅速回到局里,将此信转交给组织。局里领导对此信进行了层层鉴别,又调出我党敌伪时期档案,最后上报权威机构得出结论,俊杰先生的确是我隐蔽战士。

当年打入军统,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对待,时间一长,俊杰先生也不了了之,但他始终保守党的秘密,没有向党组织伸手。原来,这封信道出了当年我党同志,将敌特机关企图打入我内部的秘密——真正的“燕儿飞”,就是我党的俊杰先生同志,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潜伏到敌人心脏,将军统的情报传递到我党的手中。但因潜伏太深,已经分辨不出径谓,加之能证明沈少林的同志早已牺牲,俊杰先生已又失去了与组织联系的机会。新中国成立后,俊杰先生作为旧军警人员,被送往新疆劳动改造,回到城市后安排到煤建公司工作,直到退休。

这个情况再一次迅速上报。很快,上级组织机构对俊杰先生之死,作出了指示:“俊杰同志是我党优秀共产党员,出生入死……”不到三天,有关机构马上将俊杰先生的追悼会,改在重庆珠江花园小区隆重举行,追认为我党优秀同志“革命烈士”。

2008年6月海外局七处透露了一份绝密档案,档案详细记录了冷战时期双方高手在重庆海外不期而遇,时间、地点、当日气候如何,哪些人从眼前走过,都一一记录在案。重庆杨家坪清风茶楼进进出出的茶哥,多在一条长长的水槽边进出,来来往往的朋友一个个都涨红了脸,谁也不看谁,谁也不知道谁是干什么,酷似今天的经理、副总经理在乡村农家乐的茅厕里哗哗地放水,然后将裤子的拉链哗一下拉上,其响声堪与江湖好汉的宝剑相比;只听到微微一声响,是海外大侠划破了海外恶人的衣袍或战甲。其尿水横流。

这年,重庆两江洽谈会来了好些客商,都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他们怀里夹着包,谁也不知包里装的是什么。这天瘸子突然朝一个曾经在清风茶楼里掺过茶的女士走了过去,这个女士从容地从腋窝下摸出来一张名片,递给瘸子并说:“先生,您要找的人在这里!”

一周后,重庆杨家坪直港大道玉凤凰酒家大摆酒宴。席前,董一卓带头举杯为俊杰老唐的离去洒一杯故乡酒,愿老唐来世再翻身。玉凤凰酒家的门楣上正写着这样一副对联:除了您的脚步什么也别带走,除了您的微笑什么也别留下。

以上人员,都声称是洪顺起和俊杰先生的传人,有权继承老师的物质遗产的精神财富,这个物质财产就是洪顺起传下来的三本秘籍《申公记》《玉匣记》《武筋断》。

其中,《玉匣记》的扉页上有一首小诗以勉励诸多传人,据称是出自晚清重臣李鸿章之手笔。这个叫清风茶楼的地方,历经三百年战火,现在又重修了客栈,至今仍可在一道白墙上看见一首小诗:

“蹉跎往事付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青眼时邀名士赏,赤心聊为故人酬,胸中自命真千古,世外沉浮只一鸥,久愧蓬莱仙凫客,桃花开在少年头。”

据史载,这首诗出自大清重臣李鸿章之手是应该不会错的,然后又将此诗写在白墙上却是后人的主意,这首诗气度非凡,叱咤风云。我们知道李鸿章缔造了中国第一支海军,甲午海战却惨败给日本;又因镇压太平军,又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李鸿章为此耿耿于怀,最后吐血而亡,临死时也没有摘掉“卖国贼”“刽子手”的帽子。

然而,李鸿章的文才是众所周知。少年李鸿章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至今有口皆碑,亦令宫本一郎一直向往。

有一对联子是这样的:“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随即,李鸿章的老师张口便是:“千年古树当衣架。”

站在一旁的少年李鸿章立马应答:“万里长江作浴盆!”

老师又出题:“风吹马尾千条线。”

少年又道:“日照龙鳞万点金!”

这一年的李鸿章刚好六岁,正值少年。不过,正是由于小李子的太过聪明,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荣倒背如流,而忽略了对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的深入了解,他创造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看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意难留。”

李鸿章从此心绪难宁,临终时喷血而亡是有道理的。

中国有三百年后成为世界大国强国,中国人民在追逐中国梦的故事,实现“两个一百年”也可以应该追溯到古人张献忠和马鹞志等诸多同志和先人。

明朝崇祯十六年,这夜午时三分,马鹞志携张献忠穿过弥勒堂来到大雄宝殿,一派金碧辉煌。登上十八级青石台阶,殿前正中放置一座铸有九龙抢宝图案的唐代三足铁鼎香炉。殿两侧两株千年丹桂树绿叶成荫,大钟与鼓侧立两旁。从大雄宝殿一侧穿过寿佛殿,绕过极乐堂,便是方丈室,壁上铁环随意拉动,黑漆板墙即刻左右分开,立即现出一扇小门。进门之后,将黑漆内墙上的吊环再往下一拉,板门又自行封闭,天衣无缝,无懈可击。进门是佛手飘香,燃灯眇眇,二十四盏六角纱宫灯悬挂在长廊上,古色古香。走进经堂,门楣上书三个大字:悟禅堂。经堂前挂有楠木抱柱,上贴联一幅,苍劲灵动的概书跃然纸壁上:

“是前身,是后身,脉脉动根,悉自三生识得;无人相,无我相,空空妙谛,都从一笑拈来。”

张献忠二人再经堂右侧一小门,进入风火墙夹壁通道,其人小心谨慎,怕有暗箭射出。这时张献忠钻出甬道天光豁然开朗,一座玲珑雅致的院落展现在眼前。院中古梅八株,竞相吐芯,红梅、冰梅、细梅、绿萼梅在微风里摇曳生姿。尚有一鱼池依墙而筑,假山流石壁立于清澈池水之中;粉壁上雕龙刻凤,塑有青龙奔空而去,墙上滚滚浮云,云卷云舒,煞是一番风景。

当年,张献忠能成功从重重包围中越墙而走应当感谢马鹞志。故此,马鹞志要将移步换形法传给张献忠的带刀护卫是有历史渊源的。因为,能从清军追杀中成功越境的只有马鹞志。余部均死于清军剿杀的途中或者贵州省的大渡河。无一幸免。

传说,张献忠就是今天我们提到的熟读《玉匣记》《武筋断》《孙公记》的算命先生。当年,马鹞志入川曾得到过一个算命先生的提示,这便是仗义每多屠狗辈,侠士每多出风尘。

如此看来,马鹞志是当年张献忠同志的救命恩人,是他为张献忠指引了迷人去路,也提示了久困英雄。

马鹞志在南宫门练习轻功已12个年头,已经日臻纯青,以袍哥大爷现在的功夫翻墙越壁或者在房檐上疾行都是可行的。现在,马鹞志要把这部功法传给一个张献忠的带刀护卫。古人传艺是这样:师傅传给徒弟时留一手,徒弟再传给徒弟再留一手,徒弟又留一手……

至民国,然而传到今天得到的是真是假已不得知,这便是古人说的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这得从陕人张献忠杀四川在西充凤凰山说起。

明朝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在四湖西充凤凰山被清军乱箭射死,其部下的一个带刀护卫成功脱逃,这个人就叫张献忠。张献忠从清军包围的一座兵帐里飞奔到附近的一座庙宇,清军打着火把连夜追击,眼睁睁看着张献忠从庙宇的数座宫阙的瓦檐上奔走向前,有恃无恐。

张献忠手里只提了一把朴刀,腰上插了一条九节鞭隐入龙凤庙,正没有找到出路,这时恰恰遇见了在庙宇里修炼的马鹞志。于是马鹞志携张献忠之手,低身潜伏沿庙宇一条石径循形而去不见了踪影。龙凤庙峰回路转,青山叠秀,在蒙蒙晨雾中与树影交相辉映;龙凤庙一条溪水环山而抱,林木浓郁,气象庄严。天王殿门阁高悬黑漆金额匾,上书四个大字:“法度重光”。

张献忠死后,马鹞志便隐姓埋名来到了山城重庆,在南岸龙凤寺庙习武修行,而张献忠的另一支队伍则作鸟兽散,有人在成都南宫门山看见此人在上青宫炼丹,名不见经传,有人称是白莲教再世。

故此,在今天初一十五的重庆九龙坡直港大道下边的龙凤庙,常年火烛冲天,梵音袅袅;坐在路边的一位麻脸老太婆总有人不远千里百里来寻她端水碗、看阴阳、观天色;上天欲擒飞龙,下海故捉蛟龙……于是,便有人称此麻脸老太婆便是马志同志的化身,她时常坐在一张小凳上,久久地拉着问病沙灾求子求学女士的手,说出你的生辰八字、吉凶祸福;命里有时终归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话来……

有人称,当年麻脸老太婆却是一张美若天仙,灿如明珠的脸,那张脸让军统渝特区和日本特高课的人,闻之胆寒,那就是川剧著名的变脸,一瞬间可以变出红黄黑红青蓝紫的光芒。

据史料记载:程咬金在四川大足观赏尖山子石刻艺术期间,创造了拐子刀,即手肘在前,膀臂在后,杀人者前弓后箭;其刀藏身于后,下手极快,就在须眉之间。

1942年7月,一红衣女侠纵马驰骋,马蹄翻飞,青石板路上一条英雄人儿策马疾奔,快马加鞭。翌日清晨,红衣女侠和大部队已接近在太原,远远地北方山水在天边涌动着黎明的曙光。红衣女侠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只看见官道上背包打伞的百姓已经在路上。不容迟疑,红衣女侠再度跃身于马背之上,撒开缰绳,吆喝一声,太行山万山丛中铺射着朝阳的红霞,旧的山西大地上,红衣女侠身着108扣青底白口短打衣,头缠青布英雄巾,跨一匹新疆汗血马直奔征程。此时,一轮旭日东升,放射出万丈光芒。

三天后,一个人影在庙宇上疾走,于瓦楞上翻飞,犹如进无人之境。夜半时分一座破庙里只见一道红光闪过,山本少佐躺在床上,分明看见一股风闪身而来,不知是在墙上还是在瓦上,尖叫一声:“有刺客!”少佐伸手抓到一把军刀时,屋里一股黑血已冲天而上,喊叫声起时少佐早已身首异处……

房梁上,红衣女侠在疾走,日军少佐怔怔地目睹着那红衣女侠在瓦脊上翻飞,一眨眼便不见了踪影。那把军刀直端端插进了少佐的咽喉处,血光里迸裂出红衣女侠的狂笑。庙里只响了这么一会便又沉入死寂,好像一阵雪风刮过。一匹新疆汗血马不停地在门槛边踢踏。那座寺庙一直空响了七十年,每到夜半时分总听得到一匹红马的嘶鸣声。 iQCmmvmrjrIC5VSuQskHsAPfjWBJcn6LwgG+bprISfW/kwo8I6urEyXzQO4O+Tm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