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明清时期

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三年间,石达开所部太平军在四川进行过英勇的战斗,这支太平军在大渡河惨遭覆灭。然而是他们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和地方封建势力,扩大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鼓舞了川、滇、黔人民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他们的事迹至今仍在四川人民中间传颂。太平军在四川的悲壮历程揭开了中国民间一些奇人异士的篇章,而这些篇章进而亦是父传子、家天下的。

中国一部《水浒》里的许多英雄人物,其中有相当多的人是有绝佳本事的,人称小旋风柴进和燕青都是上房高手,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给历代的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快乐,遗憾的是却没有留下许多秘籍。只是在一些口口相传的记忆里,道听途说且越传越玄乎。在中国武术的渊源里留下遗产的是明末清初和后来风云突变的民国。这个历史阶段作为北宋时期撰写的《百家姓》便开始有了实质性的文字记载。

一本《孙公记》《红匣记》《武筋断》便是佛学、道家皆认可的武林秘籍——移步换形法,而不是四川评书艺术里的任意创作和随意扯出三百里地又一板书扯回来的作品。尽管有人对此三本书表示质疑,却因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这三本书是否为历代练家的必读之物。此书中记载了发生在四川巴县白沙一个古渡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明末清初的斩刀手,即刽子手,四川百姓叫砍脑壳的。这人姓洪,名起顺起,字清中。

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洪顺起远赴江津与贵州交界的地方四面山公干,走至天黑,他望见一片鸡毛店,便停下脚来准备投宿。四川民间有一句话: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在中国尚未进行工业化进程的清代,随处可见背刀挂剑的江湖艺人和背包打伞的出门走亲戚走人户的百姓。

故此,鸡毛店就应运而生。洪顺起早年随师学艺,学习剃头的手艺,却学艺不精,差一点将一个初生婴儿的胎毛连头带发一起刮掉,正是未看手艺如何,且看师傅顶上功夫。洪顺起生得身材高大,面目可憎,一身蛮力可以搬倒一头水牛。清末民初之际,那时候外国的洋枪还没有进入中国,杀人砍头皆是用的鬼头刀。刀上系挂铜环,刀口雪亮生风,在半空中轻轻一抹,便能见到毫发吹荡。

洪顺起到一个寺庙算过八字,即看过面相、手相;算命先生便对这个五大三粗的村人道出自己的观点,争取这个客官能在未来的前途上有所发展,别误了自己一生的光阴。不过,经算命先生观察,来人面带晦色,想必仕途不顺。算命先生把握着洪顺起的手,心里默默念想着昨夜复读的一段文字。

算命先生看的是一本叫《周易·七虎下天山》的秘籍,其中有如此一段经典:“观相之法:衔辩面上之部位(因星宿狱渎,六府三才三停十二宫,全在面上),其形格定局变化无穷,当为相法之枢要。然而,相有肥瘦先后之不同,实难依部位作形格之佐证,唯有掌定在先天,自少至老,不能移易,故而求形必先求掌;掌定五格,分金木水火土等形掌。”

“贵客官均属土掌即掌方厚指方短,八卦现也。这种掌形,如加上头平地角方,鼻端身胖肉厚不露骨,则是土之正格。相颜面云:头平顶正鼻头丰,地阁朝元方正宗,枕骨平横黄赤黄,背腰平厚腹垂洪,头短掌方足背厚,声沉耳厚发眉浓,眼长颧起面田字,五岳相朝富贵公。贵客官面红头尖,此相面带火耳。土养木火犯木,故土藏火,则木难荣,因此土形掌带火者,难以求贵。”

算命先生然后左右端详了洪顺起的一张脸,缓缓道:“客官其面颜色金黄,此面相藏金也。土藏金系王格,若金过盛则犯土,金犯土主凶也。”

“客官掌纹均溢背,又乱巽位,必主破财。客官伤门,死门均呈青暗色,此相主刑劫,似无妻也?故此,客官切不可内守求取功名富贵,应出门至巴县李某地寻访高人。此人姓洪,名起顺,字玉武。”

此时日头当午,正是四川人说的晌午的时分。算命先生起身要走,洪顺起拉着先生的手,倒头便拜,要求细细说出前程,提示久困英雄,指引迷人去路。洪顺起便将银钱一把塞入先生的手中。算命先生这才说出:“客官如想有一个好的前途且无破败,顶好去当衙役,去衙门当一名砍脑壳的斩刀手,为民除害!”说罢,拂袖而去。

所谓拂袖而去,并不是此人没有收费,而是先就将客官洪顺起的银钱塞进了青布长衫的内袋里。中国人五千年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最忘不了的就是在窑裤系右侧处缝一拳头大的布袋,布袋里什么也不装,只装钱且不管多少,皆放进人的肝的一侧,随时可以提醒自己:这是来之不易的东西。

一年的光阴过去了,春天来临,洪顺起接到衙门指令将赴巴县陶家镇去接一位客人,原本是可以乘坐滑竿的。但是,洪顺起放弃了这一相当于今天正团营级的待遇,说自走路去,不用百姓劳神费力。

翌日晨起,即练功人讲究的:“寅时不见光,卯时亮堂堂。”这个时候的洪顺起出发了,他从四川巴县的五根村出发向巴县县城步行而去。这时,洪顺起已经在巴县衙门砍犯人脑壳,就是老百姓说的刽子手。那些在清王朝数座大山下敢于以身试法的多情人士,以及贪官、杀人犯均没逃脱洪顺起的鬼头刀的制裁。当然,在衙门当差不止洪顺起一人,洪顺起砍的脑壳最多,也最利索,甚至有些人犯的亲属在万般无奈的情形,还要求洪顺起来执行死刑,以求早死早翻身早死发财。

一句话,洪顺起砍脑壳,砍得一点血迹没有,那飞溅在看客脸上的血是知到哪里去了!老百姓一致欢呼:“真是神技啊!”如此这般,这也算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做到了完全彻底的人性化。可衙门里对此表示不甚理解,但得到老百姓的肯定,尤其是人犯亲属的肯定,那便是皆大欢喜,亦是维定了社会局面和治安。

现在,洪顺起将要去的地方是那当儿人迹罕至的四面山。一路旅途劳顿,洪顺起肩扛一口鬼头刀一路晓宿夜行。

四川多鸡毛店,前来投宿的大多是从前江湖上行走的武艺人,这些人身怀绝技深藏不露。当晚,洪顺起来到一片名曰“天下第一村”的客栈。店家姓冯,名叫冯钱。冯钱开店久矣,熟悉过往客官的许多面孔,一看便知来人是来住宿,他本人对身怀绝技的江湖好汉也颇有景仰之意,意欲拜见到一位武艺高强的人参师学艺。

久在江湖上奔波的店家冯钱,早年曾参练过南宫门五虎朝阳功,四川境内很多江湖人士都知道这部功,但传下来的很少。然而,冯钱早年随先生习拳的时候,先生对冯钱的执着也极欣赏,很多时候对冯钱进行手把手地传授,但后来冯钱发现了一个秘密:先生每每练拳之前,必练南宫门五虎朝阳功。先生最初一直守口如瓶,到了临终前的一个月,先生才将此功练得极好的一位老师推荐给冯钱,写上纸条嘱冯钱去寻师,说,“你寻到一个叫洪顺起的砍爷,你就会得到南宫门五虎朝阳功!”

桃花盛开之后,转眼便到了七月,一轮山月渐渐升起,四面山遍野银白。这天店里来了一个肩扛鬼头刀的人,此人生得五大三粗,浓眉大眼。冯钱一看此莫非是大名鼎鼎的砍爷洪顺起吗?倒地便拜。洪顺起大异:“这是为何?难道我与你有恩遇否?”冯钱说出缘由,洪顺起大笑,说:“兄弟这你就误会了,我哪有什么南宫门五虎朝阳功!我杀人如麻,媳妇都娶不到,哪有闲工夫练五虎朝阳功!”

事实上,这是洪顺起过谦之词,他是不想有太多的事来牵扯自己,在一个小丁点的鸡毛店收徒来拖累本人。俗话说:“人一个,卵一条。”

洪顺起万万没想到会在这个风景清雅的农家客栈与一位素昧平生的粉丝相逢。古人说得好,曾经相逢,胜过从未相遇,这就是他乡遇故知。古人说的人生三大喜事之一吧:金榜题名,新婚之夜,还有就是他乡遇故知。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时至夜半,蓦然后院竹林透出一道光亮,有人夜里起床出门,冯钱便来到后院一看,果然见是洪顺起。洪顺起走了一趟拳脚,而后将一口刀抡得飞旋,搅得风起。就是此时,忽然一个红衣少女影急急而去,洪顺起大喝一声:“来者是谁,报上名来!”竹林里只发出一声笑声,洪顺起大怒,一口刀从腕间飞出,划出一道白光,但人影早无踪迹。洪顺起并没在意,以为是自己看走眼了,将一只野兔看作了红衣姑娘。

就寝时,发觉红衣人给了洪顺起一个神秘的背影,洪顺起并未放在心上,上床安睡不在话下。乡间无事,松油灯照亮了这一处青瓦房舍,至午夜光景,洪顺起在梦中行走突遇一条小河,小河流水哗啦啦地响,河床平坦视野开阔,洪顺起想起了江南丝竹的缠绵和色彩俗艳以及粉墨优伶的咏唱。这时一个红衣少女站在洪顺起床边,轻轻道一声:“起顺大哥——你让我想得好苦啊!”

洪顺起翻身而起时,红衣少女然后而去。洪顺起好生纳闷,直坐到天亮,再没有什么红衣少女的脚音。

天快亮时,一个人影再一次不期而至,掌着一个红衣女子一步一步走上楼来。不多一会,洪顺起感觉好似正与一妙龄红衣少女在房中嬉戏。忽然,洪顺起忽觉眼中闪过一道红光,大叫一声:“不好,有刺客!”

慌忙中抽出枕下那口单刀跃身而起。就在这时,红衣少女的宝剑已拢了,寒光四射的宝剑锋芒所向,直指洪顺起的要害处;剑锋闪着幽静的冷凝之光。

红衣少女发问:“你真是洪顺起?”

洪顺起如实答道:“难道洪顺起这样的刽子手还有真假不成?”

红衣少女笑说:“客官若真是洪顺起,我愿以身相许!”

洪顺起以为在梦中,便说了一声:“俺真是洪顺起,不信俺有练功在身!”说罢,就着床前,练了一回南宫门五虎朝阳功,一双拳在胸膛打得山响。

冯钱在窗外见到了真功夫,此只有南宫门五虎朝阳功才有的本事,大喜过望!洪顺起愣住之时,红衣少女扔下话说:“好汉,今生今世我就是你的人了!”

洪顺起正欲抱住女子,红衣少女端着一盏油灯走了过来,照着一面泥土墙,墙上果然刻着一首打油诗。“客官,识字吗?”

洪顺起粗识大字便说:“认得几个。”

洪顺起起身走到墙边,果然有一行打油诗刻在墙上:

人在天涯心在家,只为银钱走天涯,父母家中常牵挂,妻在窗前守灯花。

一想到妻,洪顺起触景生情,便问:“你是何人?”心中暗忖,莫不是意中人到来了?

少女笑而不答,但始终不与洪顺起共寝。

翌日晨起,店家将洪顺起送出院外,冯钱说出想拜洪顺起为师的想法,洪顺起付之一笑,而二人抱拳拱手,道一声:“后会有期。”

这日,冯钱走出了鸡毛店,来到陶家镇镇场街上,如椽的檩柱和天上一匹亮瓦出现在头顶上,给人一种蓦然而至的感觉,满街都流淌着晚唐的芬芳,墙上尽是雕梁画栋的飞禽走兽,古人出门在外的墙雕、木雕还有砖雕,两千多年前草市街就是眼前这个样罢?到处是布履蓝衫,长发短辫。南边的风雨桥,不是很宽,但极古老而令人遐想,你站在风雨桥上是怎样的感觉呢?一条小溪从桥下从容经过时,你听见的是琴声,琴声婉转了千百年到了今天是那般清流。

豆花饭吃到一半,冯钱抓一大把红叶儿的春芽,丢在筲箕里,佐料是红油蘸白生生的豆花。冯钱吃在嘴里再嚼一口春芽,说:“爽。”

吃过豆花饭,继续在街上走,在八字桥尽头,即街的拐角处。这八字街与几条街纵横交错,宛若在陶家镇的地面上用狂草抒写的一个草字。就在这曲径通幽处的门内,挂着一幅镜框,是两个人的合影,冯钱看到上面写着一行字:“父传子,家天下。”

一口柳叶单刀挂在墙上。一个年约五十的医师正与人疗伤:“小伙子,要打谷子了,不要再伤了腰杆。”说着蒜钵般粗的一双手在人的腰杆上使劲抹酒药。小伙子走后,医师对冯钱说:“墙上的这块匾好几百年了,瘸子爷爷的岁数还没有它的一半。有这条街,就有瘸子的家。”

晨光秀隽的陶家镇,白面馒头,油炸糍粑、油炸糯米团,到处腾起袅袅炊烟。陶家镇街上炸粑粑的油极清亮,照得出人影。大街上,箩筐、扁担喊“来了!”大家好像在古代一条画廊里行走,潘金莲正用一根竹竿挑窗户,西门庆著血红色软缎长衫信步走来,正仰头朝窗户抿笑……

冯钱上前讨教,说出来意。不料,药师大笑:“我只会看病,哪里懂得甚南宫门五虎朝阳功!”

屈指算来,冯钱这是遇到的第二个说出如此话的人,便告辞了。

第三日,洪顺起公干回来了,又夜宿冯钱鸡毛店,醒来时,发现店家冯钱不见了,甚是生疑,不知是祸还是福,提刀一眼看见墙上一首打油诗:

人在天涯心在家,只为银钱走天涯,哥在山中挑煤炭,妹在窗前绣荷花。

这一次洪顺起念毕,竟双泪长流。煤油灯燃尽,鸡叫三遍,墙上那刻着的诗句的泥墙仍闪着微弱的辉光。

天亮时,店家冯钱推了一回河水豆花特意款待远方归来的洪顺起。不料,洪顺起刚一吃到河水豆花就流下了眼泪。

冯钱问:“洪大哥是否有心事?”洪顺起放下碗筷,细细将原委道来。

原来,洪顺起的母亲特别喜欢推豆花来款待客人,在四川来了客人推豆花算是最高的礼遇。这道家常菜虽说很家常,却不是每一个四川人都能够做得出来的。洪顺起的母亲就特别擅长这道家常的河水豆花,做得也极其细致和味道淳美。

严格来说,做四川河水豆花先是有很多准备的,最开始是泡豆子,把黄豆子泡在土制的瓦缸里,时间大约有三四个小时之后,把豆子淘起来用布口袋再过滤干净。开始在石磨上推之前,先得把石磨洗得一尘不染,将布袋茏在石磨端口处,用绳子捆住扎紧。下一步就是推磨了,洪顺起母亲一边推一边添,慢慢摇。

想吃正宗的四川的河水豆花千万不能性急,要的就是这样的速度和效果,快了,推出来的面浆就不细腻,放到铁锅里点的时候就有太老太嫩的成色,吃起来就不会极其爽口了。洪顺起母亲做这道菜驾轻就熟,特别是点的工序更是需要慢工出细活,用的卤水也非常讲究。

洪顺起从少年代就看母亲推豆花点豆花,现在好像才明白其实在煮,可怎样才能形成一块一块的可以拈到嘴里的豆花呢?这其实这当中是有十分讲究的技术,也是一门不可多得的手艺。四川人特别爱吃河水豆花,不是吃豆花的本身,而在于一家人更多的是体验母亲的那种质朴和温馨的氛围。

冯钱听罢,连连说好:“洪大哥,那我们就天天推豆花!”

洪顺起大喜。

这样,冯钱花钱去了巴县极有名气的豆花师傅那里,但洪顺起总说不够他母亲的豆花来得地道。冯钱说:“那没关系,只要洪大哥愿意指点,我天天点豆花!”

每日晨起,洪顺起照常在店家的竹林里练南宫门五虎朝阳功,一部功下来已是天光大亮。天长日久,洪顺起每日晨起,都会在东方看见一个红衣少女,他以为是在梦中。有一天。洪顺起忽然睁眼,蓦然间发现远远地站着两个人,一个是店家冯钱,一个是他朝思暮想的红衣少女,还有陶家镇镇街上的那个医家,都笑眯眯地看着洪顺起。

洪顺起明白了,问冯钱,你在陶家镇八角街吃过豆花饭否?冯钱如实说,吃过。洪顺起大叫一声:“此人何等模样?”冯钱细细描述一番。洪顺起又大叫一声:“这就对了,他就是我的师叔啊!走,咱们这就去寻他!”

陶家镇逢一、四、七赶场,冯钱和洪顺起还有红衣女子来到八角街,哪里还有卖豆花人的身影!洪顺起在冯钱那里吃过正宗四川河水豆花,他记起了母亲。

这一夜,洪顺起来到了冯钱跟前,一下跪在冯钱膝下,啜泣道:“冯兄台,抱歉之至!”

冯钱哪里受得这般礼节,忙将洪顺起双手扶起,问起缘由。洪顺起说出这些天吃到河水豆花的感受,由豆花想起了母亲:“谢谢你,兄台!”

至今,流传在四川巴县一带的南宫门五虎朝阳功都声称是洪顺起传下来的,尽管南宫门五虎朝阳功传下来的极少,民间大都守口如瓶,洪顺起在清光绪17年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至于,红衣少女是谁,无人知晓。有人说冯钱为了得到南宫门五虎朝阳功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刽子手洪顺起。有人说红衣少女是冯钱的义女,为了冯钱得到南宫门五虎朝阳功,不惜以身相许,还有说得更离奇的是:红衣少女竟是自报家门,从一个青楼女子脱胎换骨。红衣少女二人结为连理后,随洪顺起去了川东重庆府。民国之后,行刑改用枪子儿,砍爷们纷纷转行下岗,洪顺起与妻回到巴县陶家镇乡下,一、四、七在场街上便开始点豆花,渐渐地名扬四里八乡。

不过,其中《玉匣记》中有相当的文字是一般人难以卒读更是不可思议的。因是国家级保护遗产,在这里就不方便透露一字半句。

在四川民间一直流一句话“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就是说师父若真要将绝门功夫传给你,是不会随意如四川评书那般瞎扯胡说的。最重要的东西便在一张纸上,这纸上可以写一句话,一首诗或者一首词,更重要的是念起来朗朗上口的几个字,如:“空、王、吃、口、泰山、牛年”。这即瘸子所知道的关于移步换形法中的一句口诀。谨此而已。

崇祯年间,闯王李自成和大西王张献忠揭竿而起,这二位贫下中农的队伍分别向朝廷发起进攻,一时如山洪暴发,铺天盖地,二人因为争夺大明江山,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捉对厮杀,李自成被清军击败仓皇逃了京城,而张献忠则在四川的西充县凤凰坡落入敌手,被乱箭射死。后者一部有逃脱者至云南滇西,这当中便有佼佼者为移步换形法的成功人士——他就是将这三部秘籍传至后世的川人洪顺起。

如何是洪顺起传入后世,而不是李自成的贴身护卫或者李自成的至亲,这里便得细细道来。 SgEqyupc0QdQdPGp4iiWQU0vV8tRBb+XVIgaJjk59Ssrb1VGiQbsiaehd9Zj8i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