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内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以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遵循“提出问题(选题依据)—理论建构(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空间格局演变、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对策建议(总结、对策与展望)”的逻辑脉络展开研究。首先,根据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实际、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国家战略、产业现状和学术进展等方面提出本文的研究命题,阐释选题依据和意义。其次,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释旅游业双重属性特征,深入分析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特征,从而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建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为后文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再次,依托收集的数据和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根据前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黄河流域省、市域不同研究单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以2010—2019年为时间区段,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考察研究期内省、市域空间单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总结其演化规律。复次,参阅相关研究,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框架,并科学识别其具体的影响因子,进而借助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因子的影响作用,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借助MGWR模型分析各因素的异质性作用。最后,总结全书主要结论,并基于此和域内旅游业发展实际,提出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阐明文章的创新之处和研究不足,并对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进行展望。
根据研究思路绘制的技术路线图如下:
图0-1 技术路线图
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可视化呈现国内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并紧密结合本研究的主题,系统梳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时空格局演变、影响因素、空间效应,以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有关文献,为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多维测度、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研究奠定基础。
利用Origin、Stata等统计分析工具,通过收集整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而通过数据可视化及运算后制表等方式呈现具体内容,例如,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描述性统计,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计算,以及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中就使用该方法分析了有关内容。同时,在指标权重的计算中,也通过熵值法这一更为客观的数理计算方法确定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各指标的权重,进而测算出了省、市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空间分析是地理学研究的长项和特色,空间分析方法是探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空间格局等的重要方法。本书借助ArcGis10.2软件,运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制图、重心模型和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Moran's I )、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多尺度的空间分异、空间集聚及演变特征、空间异质性等进行可视化表达。
为探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面板回归分析模型,并借助Stata17软件深入探讨各因素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为探讨各因素的空间效应,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并借助Stata17、MGWR2.2等软件深刻剖析各因素对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