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已有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看,目前的研究框架主要有以下几类:
徐爱萍(2021)等认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运行稳定、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社会公平和区域均衡,并据此从经营效率质量、市场结构质量、经济运行质量、社会可持续发展4个维度衡量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刘雨婧等(2022)提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至少包括供需水平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效稳定、民生质量提升5个维度;王兆峰(2022)等指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点包括创新驱动、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增长稳定、对外开放、区域协调、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友好9个方面,并从产业转型、产业运行和产业共享3个维度衡量了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研究者普遍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科技创新能力、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协调、对外开放、政府投资、环境绿色等外部因素,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专业化、旅游劳动力、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旅游业内部因素,都是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分维度评价方面,当前的研究围绕新发展理念中的某一理念进行评价测度,例如,不少研究从投入—产出视角评价旅游创新能力和旅游发展效率,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等角度衡量旅游绿色生产效率。
既有分析框架为我们建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但是,整体上看,现有研究框架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原因在于:
首先,旅游业不仅是经济产业,因为旅游业源于旅游活动,而旅游活动本身远超出了经济产业的范畴,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价值几乎覆盖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新发展阶段后,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公平问题成为各行各业倍加关注的议题,关乎新发展阶段民生幸福和高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本书从经济性和非经济性价值角度,将旅游业的属性界定为产业性和事业性,这是研究旅游高质量问题的逻辑起点。其次,从经济发展质量的角度看,区域旅游业质量的提升,需要有较为稳健的发展速度,要能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发展,这是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保障。在旅游经济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阶段后,要实现旅游业的进一步提质升级,旅游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成为必然选择,这种调整则是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旅游资源价值增值,促进旅游业高效率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社会事业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业的发展要摆脱单纯的唯经济价值论,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更加关注人的获得感,关注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确保旅游发展的红利能够较为公平地为社会成员所共享,同时又能通过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维护乃至改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当前的研究虽涉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但是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问题有所忽视。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效应具有普遍性,旅游业的发展除了受到本区域各驱动因子的作用,还受到邻近区域旅游业及其发展因子的影响,加之旅游者往往是跨区域旅游的,这些都使得旅游业发展中的空间效应问题不能被忽视。
基于上述分析,本书从旅游业双重属性视角切入,阐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及特征,重点关注旅游经济的平稳高效、供需升级和结构优化,以及旅游事业的公平共享和环境友好,并据此建构评测体系,测度2010—2019年黄河流域省、市域单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判其发展态势及时空分异格局,进而拓展至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探讨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最后提出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对策,从而建构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完整分析框架(见图2-2)。
图2-2 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
清晰界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是进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测的前提和基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为解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实现旅游经济产业和旅游社会事业效益皆优的旅游业高级发展形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主题。从对旅游业的属性理解出发,并结合新发展理念,本书从旅游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两大维度理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具体而言,旅游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主要体现在平稳运行、供需升级、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等方面,旅游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主要体现在公平受益、环境友好和成果共享等方面,这一理论分析为后文的评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依据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以黄河流域这一国家级战略发展区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专家咨询等方法建立了包含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两大维度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和加权求和法计算不同空间单元旅游业高质量水平得分。在此基础上,对黄河流域省、市域单元的旅游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旅游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以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时空演化特征分析,为后文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的提出提供参考。
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当前研究中被研究者普遍认可的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不同因素,并结合旅游业发展的内外驱动力因子及旅游地域系统各子系统发展的影响因素,建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即后文的SIC框架。在此基础上,以上文计算所得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因变量,并收集整理影响因素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模型,考察各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60个市域单元以及上、中、下游不同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实证分析各因子对流域整体和流域内次级区域的作用强度,为后文空间效应和发展对策分析提供依据。
在影响因素识别和借助普通计量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关联性、异质性特点,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阐释各因素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效应,进而通过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的效应分解方法考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响因子的空间异质性作用,以深入探讨空间因素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为后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供依据。
本研究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为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因而,对策建议是本书的落脚点,也是对本研究的总结和归纳。本书通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分析,明晰旅游经济产业、旅游社会事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通过分析各因素的影响作用,掌握各因素影响作用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并结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属性内涵,总结提炼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