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已有研究看,当前关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主要关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如安树伟等(2020)认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生态优先、市场有效、动能转换、产业支撑、区域协调和以人为本6个方面;张贡生(2021)则认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方面。有的学者则关注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测及时空演变,如徐辉等(2020)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5个方面入手,分析发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但差距逐年变小,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程永生等(2021)的分析发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较低,并呈随时间变动的阶段性波动,综合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内上、下游城市,具有“双核引领”的空间集聚特征,而中游城市始终处于“低水平稳定增长陷阱”阶段;Zhang等(2020)分析了黄河流域2003—2018年旅游业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还有的学者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如任保平(2021)的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同严重失调,整体尚未达到三者协同发展状态,部分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有所提高,但总体提升与演进的速度较为缓慢;刘琳轲(2021)的研究指出,2012—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崔盼盼(2020)、张建威(2021)的研究也得出了与此类似的结论。此外,有的学者关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如马海涛(2020)、方创琳(2020)、盛广耀(2020)、李林山(2021)通过分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特征,提出了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策略。有的学者关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策略及具体路径,如陆大道(2019)指出,新时代黄河流域全面深刻转型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需转变理念,持续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因地制宜重点推进产业发展,不搞粗放式大开发,搞好资源耕地保护;苗长虹(2021)认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将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作为前提条件,协调好三者的关系是调控的核心任务之一;杨永春(2020)强调,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探索“弯道超车”的核心策略,包括产业转型、增进协同、“中心突破”等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