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浙江的小康社会建设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囿于当时的市场机制和发展模式,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能力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也存在种种不协调的问题。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2002年12月,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定》。浙江在中央的要求和领导下,开启了在省域层面提前实现现代化的先行探索。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明确提出,“经济发展不是最终目的,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才是终极目标”,强调要防止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现代化‘陷阱’”。
在这样前瞻性理念的引领下,“八八战略”顺应中国发展的大逻辑,率先在省域层面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先行探索的宏伟蓝图,赋予了浙江在省域现代化探索上的战略主动和历史主动。
“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把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同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着力破解制约浙江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突出问题而推行的重大决策,促进了浙江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升级。“八八战略”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整套战略部署和理论思考,是指引浙江在改革发展和省域现代化全面走在前列的总纲领。“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赋予了浙江在省域现代化先行上的战略主动、历史主动,为浙江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了理念思路,也为浙江成为新时期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关键典范,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2002年,习近平同志在任职浙江后,历时9个月先后调研了11个市、69个县。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吸收各方意见建议,习近平全面把握了浙江的基本省情以及在新发展阶段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挑战。针对这些“成长的烦恼”,2003年7月10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首次系统阐述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指向未来的“八项举措”。
作为与时俱进的思想方略,“八八战略”结合浙江实际,系统分析了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经验及优势,科学分析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面临的挑战,着眼于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着力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升级。
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是“八八战略”的基本着眼点和总体方法论。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借助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发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和优势。“八八战略”把推动浙江新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做大做强优势上,确保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另一方面,浙江经济发展固有的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匮乏等种种不利条件,“老百姓经济”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已日益明显地构成对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主要制约。“八八战略”着眼长远发展,将补齐短板、克服原有的局限作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八大回应现实挑战的战略性举措,有效地推动了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八八战略”涵盖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开创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各个方面,构成了系统性重塑浙江发展模式的整体方案,成为引领浙江从粗放型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总方略。二十年来,浙江取得的每一项历史性成就、走在全国前列的每一项改革创新,都可以追溯到“八八战略”关键性的引领作用。习近平同志立于新形势新任务,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同“八八战略”的贯彻落实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实施了创建生态省、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建设“法治浙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不断为“八八战略”注入新内涵,形成了关于省域层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理论。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重要先行者,浙江在“八八战略”这个总战略和活力浙江、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绿色浙江五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指引下,率先在省域内创造性地完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区域现代化战略布局。
上述一系列决策部署,都是在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作出的,同“八八战略”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紧密联动,共同构成了浙江改革发展和省域治理创新的总方略。在谋划和制定这些重大决策的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就相关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核心理念、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及重要举措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发,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论述,极大地丰富了“八八战略”的思想理论内容。作为浙江在新征程上应变局开新局创胜局的“金钥匙”,“八八战略”蕴含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忧患意识,立足长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难题提供了根本的解决方案。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不断从“八八战略”中找到过河的“船”和“桥”,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动力活力,在识变应变求变中不断找到新办法、闯出新天地。
“八八战略”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既有重大理念、思路的创新,又有宏观的战略决策的部署,为浙江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八八战略”有其清晰的理论框架、厚实的理论支撑以及卓越的理论贡献。
关于其清晰的理论框架,在系统谋划浙江战略布局过程中,“八八战略”着重关注浙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充分考虑理论本身的逻辑性、自洽性和包容性。“八八战略”是浙江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发展优势的科学总结。在谋划和制定“八八战略”的过程中,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始终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八八战略”的“四梁八柱”架构合理。“八八战略”以“发挥八个优势、实施八项举措”为中心,但也关涉小康社会建设、深化改革、法治建设和从严治党等“四个全面”的关键内容。在“八八战略”的谋划和实施过程中,习近平同志通过总结浙江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把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面临的挑战,揭示浙江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就省域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各个领域都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和创新思路。
关于其厚实的理论支撑,基于历史和实践的逻辑,“八八战略”科学完善了浙江发展的合理因素。“八八战略”有着人文历史支撑。浙江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浙江人民展现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自强”的精神风貌。正是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八八战略”才能永久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八八战略”有着社会实践支撑。二十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历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浙江的成功实践不仅检验证明了“八八战略”的正确性,也使“八八战略”本身在实践中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八八战略”有着人民力量支撑。“八八战略”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人民至上的发展战略。“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研、充分吸收民意的基础上,提出的引领未来的顶层规划。“八八战略”将强省与富民统一起来,致力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支持鼓励人民创新创业,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让改革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八八战略”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领导群众,强调浙江“起步于民、兴盛靠民、潜力在民”。这些都使得“八八战略”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光辉,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也让“八八战略”能更好地在浙江推行开来。
关于其卓越的理论贡献,“八八战略”有其独特的理论创新。“八八战略”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素材和浙江经验。“八八战略”与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八八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贡献了浙江力量,提供了丰富的浙江元素。“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域范围的先行探索,从“美丽浙江”到“美丽中国”、“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平安浙江”到“平安中国”,浙江省域范围内的许多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及工作创新实践经验进入了国家决策,有的还上升为国家战略。所以说,“八八战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品质上具有统一性、在精神内核上具有契合性、在战略路径上具有延续性。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大格局、拓宽视野,深刻把握“八八战略”蕴含的战略思维、系统观念、为民情怀、前列意识、问题导向、务实作风,打开理论、实践、制度、文化相互转化的通道,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贡献更多的浙江素材与浙江探索,推动浙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八八战略”着眼于从长远和根本上破解浙江发展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引领浙江改革发展的总纲领、指导各项工作的总战略。习近平早在“八八战略”提出之时就强调:“贯彻这些决策和部署,既有现实紧迫性,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咬定目标,一任接一任,一届接一届地抓下去。”之江大地,“八八战略”是最闪亮的航标,指引浙江建设现代化先行省的前路。新世纪以来,浙江一直按照“八八战略”这个宏伟蓝图,一以贯之深入实施下去。这也是为什么浙江发展能勇立潮头的重要原因。
“八八战略”指引浙江“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一体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大地展现出动能澎湃的创新图景。“八八战略”指引浙江“城乡一体”“山海协作”,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不断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成为城乡区域发展最均衡、群众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大地展现出融合均衡的共富图景。“八八战略”指引浙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建设生态省,持续深化循环经济“991”工程、环境整治“811”工程,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浙江大地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绿色图景。“八八战略”指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能升级“地瓜经济”,在深度融入世界中打开了发展的无限空间、锻造了竞争的全新优势,浙江大地展现出融通世界的开放图景。“八八战略”指引浙江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持续创新运用“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全面提高法治化水平,坚持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成为群众最有安全感、司法文明指数最高的省份之一,浙江大地展现出安定有序的和谐图景。“八八战略”指引浙江“勇当改革排头兵”,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统一,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不断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浙江大地展现出敢为人先的活力图景。“八八战略”指引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持续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现代脉动、精彩嬗变,浙江大地展现出自信自强的人文图景。“八八战略”指引浙江“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大力推进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清正廉洁,全面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高地和清廉建设高地,浙江大地展现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奋进图景。
“八八战略”是浙江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的“总纲领”。“八八战略”管长远管全局管根本,以前瞻的战略视野为浙江谋划了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清晰路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善于运用“八八战略”所蕴含的宏阔战略视野、长远战略眼光、深厚战略智慧,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在理念、动力、格局、机制上先行探索、实现全面跃升,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上探路先行。
二十年前,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头兵,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看起来“突飞猛进”,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又给浙江发展带来了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一直是一块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凭借着体制创新的先发优势,浙江人民创造了全国瞩目的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浙江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不管是在大众化创业基础上形成的“老百姓经济”发展模式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先天性的局限,还是先发优势使浙江跨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门槛,抑或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种种问题,都预示着浙江已先行进入社会结构转型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浙江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更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格局表现得极为突出。干在实处怎么干?走在前列怎么走?这是刚刚踏上浙江这片热土的习近平同志非常关注的中心课题。
21世纪初,浙江的发展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先天的不足”,二是“成长的烦恼”。所谓“先天的不足”,则因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人多地少,真正可开发的空间不大;而“成长的烦恼”则是因为浙江工业化程度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但经济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格局尚未根本改变,面临能源、土地、水资源等资源制约和环境制约等瓶颈,发展后劲不足,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公安问题和市场经济秩序问题等都亟待解决,这些都彰显着浙江过去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面临如此种种“成长的烦恼”,浙江亟待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来领航定向。
世纪之交,浙江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实现转型升级。在面临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坚定的战略定力,历经9个月时间,跑遍浙江11个市、69个县,经过广泛深入调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浙江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希望浙江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下,创造性地作出了实施“八八战略”这一重大决策部署。
“八八战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全面客观分析了浙江的优势和短板,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思路和举措,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总方略。“八八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在浙江发展的进程。“八八战略”的丰富内涵,反映了战略思想的转变,预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浙江实践、浙江经验、浙江样本。“八八战略”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不仅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且在省域层面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较早地进行了战略谋划和具体实践。
“八八战略”来自大量的调查研究,来自对当时市情、省情、国情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来自狠抓落实的真抓和实干。“八八战略”贯通历史、现实、未来,是浙江发展模式迭代升级的集中体现。“八八战略”中的“八个方面优势”,集中体现了浙江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以及浙江的先发优势,也是浙江未来发展必须着力强化的竞争优势。“八八战略”深刻地把握了21世纪初浙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浙江省委敏锐地把握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种种现实挑战,特别是制约浙江长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找准了浙江改革发展存在的突出短板,制定实施了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的战略组合。八大战略举措,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气,推动浙江驶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逐步实现了整个发展格局的历史性跃升。“八八战略”是科学的形势判断与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的高度统一。“八八战略”立足21世纪初我国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宏观背景,牢牢把握全球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等提供的机遇,强化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着力在强化现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以顺应时势的前瞻性眼光和魄力,为浙江经济确立了走在前列的战略引领。“八八战略”联通浙江与世界,是立足浙江与胸怀大局相统一的典范。“八八战略”坚持将浙江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放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来审视,以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和先行先试的探路勇气,着力破解浙江较早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努力为全国大局作出浙江应有的贡献。
“八八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省域层面的创造性实践。“八八战略”指引浙江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探索者,引领浙江在全省率先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探索,使浙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有特色的重要样板。二十年来,浙江坚定不移把“八八战略”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和省域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与根本行动指南,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与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期望、新目标、新使命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推动“八八战略”升级发展,不断建立健全落实“八八战略”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推动“八八战略”形成“理论付诸实践、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再付诸实践”的螺旋上升。“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是浙江不断进步、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
“八八战略”的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发展的新境界。浙江和全国一起,在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参与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又预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许多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先行探索。自“八八战略”提出以来,二十年过去了,“八八战略”以其内涵的科学性、实践的正确性和与时俱进的品质,成为引领浙江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行动指南。
“八八战略”的每一个论断,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都包含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辛勤付出,充满着智慧启迪。比如,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要讲“两只手”、转型要讲“两只鸟”、环境要讲“两座山”、统筹城乡要讲“两种人”,这些思路和理念都充满了唯物辩证的智慧。新时代,要掌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忠诚之魂。“八八战略”的出台和实施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主政理念、发展思路、领导艺术、品行修养、工作作风等的集中体现。“八八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大量鲜活案例记载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坚决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为人民群众的福祉殚精竭虑,为浙江建设呕心沥血的从政履职经历。
习近平同志始终强调,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是“一把手”的根本职责。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透过表面把握事物本质,善于研判政治形势和处理问题;要进一步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要培养战略思维,洞悉世情国情省情,为浙江谋划未来方案,提升各项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正是这样一种高度自觉的全局意识和政治站位,赋予了“八八战略”勇立潮头的使命担当,引领和推动浙江改革发展各项事业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大局贡献了大量具有原创性、普遍性意义的“浙江经验”“浙江方案”“浙江范例”,以“浙江之治”充分展示“中国之治”的魅力。
“八八战略”及其一系列决策部署指引浙江在省域层面率先完善了“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法治浙江”、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并全面阐述了这些重大决策的内在统一关系,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在浙江的贯彻落实,有机地构成了浙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为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擘画的顶层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发的集成体现。“八八战略”涉及体制机制改革、区域和对外开放、先进制造业(产业、经济)、城乡统筹、生态环境、山海协作、社会环境和历史人文八大领域,对浙江的发展优势、发展重点、发展思路、发展举措作了系统全面的战略设计,饱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和实践内容,实际上体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着实事求是、人民至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问题导向、客观辩证、系统观念和胸怀天下等基本的立场和方法。“八八战略”早已在浙江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生动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真理力量和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强大实践力量。新时代新征程,要不断深化认识“八八战略”的普遍意义,不断推动“八八战略”的贯彻落实,不断谱写“八八战略”的时代篇章。
作为省域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引和战略规划,“八八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内涵上一脉相承、方法路径上相互贯通、价值追求上高度契合。它不仅是习近平同志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更是全党全国在新征程上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富矿。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浙江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这是总书记对浙江的新嘱托、新期待,是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再创辉煌的新使命与新要求。
“八八战略”立足浙江人口多资源少的基本省情,在掌握自己禀赋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前进方向,不急于求进,也不故步自封,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显著特征;“八八战略”致力于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主张先富帮后富,描绘出“百亿帮扶致富”“山海协作”的壮丽蓝图,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八八战略”把握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运用战略的思维、时代的要求、发展的眼光审视文化建设,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崇高追求;“八八战略”体现的“两山”理念,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明特点;“八八战略”深刻体现了“主动接轨、全面融入、发挥优势、实现共赢”的开放胸怀,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突出特征。“八八战略”厚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积淀。“八八战略”为浙江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征程提供了坚实战略支撑,也成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推进的重要经验来源之一。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到高质量发展,从山海协作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从生态省到美丽中国,从海洋强省到海洋强国,从区域治理到国家治理等,重点性的战略部署不断升级,系统性的战略布局不断拓展,“八八战略”的现实价值不断凸显。
“八八战略”服务人民的实践奋斗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八八战略”的灵魂。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八八战略”是扎根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战略,处处闪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光辉。在价值立场上,“八八战略”强调“以人为本”“为民干事”;在工作定位上,强调“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工作路径上,强调“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工作方式上,强调“狠抓落实”“善于同群众说话”;在机制保障上,强调要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八八战略”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将强省与富民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尊重和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二十年来,浙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出“最多跑一次”便民利民服务变革,推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弘扬践行“浦江经验”,打造“浙有善育”“浙里优学”“浙派工匠”“浙里健康”“浙里长寿”“浙里安居”“浙有众扶”七张“金名片”,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从“八八战略”到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前后相续、一以贯之。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民至上回应人民之盼,如此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才能凝聚推动事业发展的思想共识和实践力量。二十年来,浙江广大干部群众一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以“八八战略”走出了现代化先行实践,为各区域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新的征程上,浙江将忠实落实“八八战略”,必将不辱使命,引领、开拓、示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回溯浙江发展历程,“八八战略”是一个重要里程碑,蕴含着共同富裕的鲜明价值取向。浙江之所以具备奋力开展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基础和优势,离不开“八八战略”的擘画和实施。“八八战略”蕴含着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任务。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满足多层次保障需求,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需久久为功。
21世纪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以战略家的眼光重新审视浙江的资源禀赋,制定了“八八战略”这一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改革思想观点和战略决策。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恢宏篇章。部署“山海协作工程”,奏响区域协调发展“协作曲”;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绘制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百亿帮扶致富工程”为消除贫困以及实现欠发达县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之江大地,因“八八战略”的施行,发展更加富裕、均衡。
“八八战略”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为中心,强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旨在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强调推进城乡一体化,旨在让城乡居民共享美好生活;强调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旨在擦亮共同富裕的生态底色;强调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的新增长点,旨在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强调加强法治建设,旨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强调建设文化大省,旨在推动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协调,等等。因此,“八八战略”一以贯之的价值底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八八战略”包含了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思路和路径,指引浙江在现代化建设先行探索的同时坚持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八八战略”蕴含着共同富裕的鲜明价值取向,浙江要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好各项工作,继续向实现共同富裕奋进。
“八八战略”全面标注了浙江走在前列的使命定位。21世纪初,党中央要求浙江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是“八八战略”的思想灵魂,是二十年来浙江改革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标注了浙江前所未有的发展坐标和工作定位,从根本上确立了浙江各项事业、各项工作努力争创一流,发挥好先行示范作用的目标追求,孕育塑造出了极具浙江特色的地方优良政治文化传统。
首先,“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行各业确立并不断强化了“走在前列”的目标追求和心怀“国之大者”的政治站位。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自觉地将地方的各项事业发展纳入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形成了以“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来谋划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政治担当,表现出了“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的行动自觉。层层传导的责任机制、压力机制,营造出了努力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好先行示范作用的政治共识和社会氛围。各行各业都把创造一流业绩、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作为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定位,并将服务全国大局、贡献更多的“浙江经验”“浙江方案”作为自己的光荣职责。
其次,“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营造出浙江大地“干在实处”的浓厚氛围。走在前列,绝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浙江干部群众在贯彻落实“八八战略”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干在实处的思想共识。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富民强省的发展导向和政绩观。二是坚持求真务实,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坚持善作善成,不断增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战略定力。
最后,“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极大地提振了浙江干部群众“勇立潮头”的精神。走在前列,意味着浙江必然经常性地面对较早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浙江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就必须“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勇于走在时代前列”。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推动下,浙江以勇立潮头的姿态肩负起探路者的职责,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贡献“浙江经验”“浙江方案”,以大胆开拓和创新实践走在全国前列,这已经全面融入了浙江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之中。
总之,“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留给浙江干部群众最重要最宝贵的政治财富、精神财富,“八八战略”彰显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追求,构成了浙江改革发展和省域治理最醒目的时代主旋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浙江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奋勇前进,通过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高质效改革先行省和高能级开放大省,必将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