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之十二: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运行分析及2025年展望

2024年以来,广西聚焦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的来看,2024年广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在结构性修复中趋好,生产需求两端新动能逐步积蓄,各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一、2024年广西经济运行特征

(一)宏观经济基本盘总体稳健

2024年一季度,广西经济稳健开局,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1%。二季度,在自治区一系列强有力稳增长措施推动下,一批撬动性牵引性强的重点工作持续显效,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比一季度回升0.5个百分点;进入下半年,随着国家和自治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加力推出,广西各领域运行加快恢复,前期积累的增长动能、投资项目、有效需求逐步释放,经济向上修复的积极因素逐渐积累,但政策落地显效尚需时日,经济短期提速仍有难度,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与上半年持平,经济增速拐点初步显现。初步预计,2024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左右。

图1 2023年以来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走势

(二)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

2024年以来,广西财政、工业、投资、消费、外贸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总体延续恢复态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额等2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具体来看:工业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全国(5.8%)高0.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6位。外贸方面,前三季度,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5217.7亿元,同比增长9.1%,比全国(5.3%)高3.8个百分点。财政方面,前三季度,广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7%,降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收窄4.1个、2.4个百分点。投资方面,前三季度,广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9%,降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收窄12.5个、0.2个百分点。消费方面,前三季度,广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提高0.4个、0.1个百分点。

表1 2024年广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情况(%)

(三)农业经济实现稳中提质

广西全力抓好粮食和“菜篮子”“果盘子”“糖罐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多项指标排全国前列。2024年前三季度,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全国(3.4%)高0.5个百分点。早稻和夏粮均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其中早稻播种面积同比增长0.27%,居全国第5位,单产同比增长0.16%,居全国第3位,总产量同比增长0.44%,排全国第1位,是全国唯一增产的早稻主产区;夏粮连续5年实现“三增长”。水果实现丰产丰收,前三季度,广西园林水果产量同比增长4.1%,其中杧果、火龙果、黄金百香果产量分别增长7.6%、12%、22%。糖业生产保持平稳,2023/2024年榨季,广西食糖产量约618万吨,连续20个榨季占全国的60%左右,截至2024年9月底,广西累计销糖591万吨,同比增加91.6万吨,产销率95.61%,同比提高0.85个百分点。

(四)工业新动能新引擎逐步积蓄

广西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为契机,加快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工业增长新动能加快积蓄。2024年前三季度,广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5%;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2024年以来增速保持高于上年同期,高于全国及2021—2023年平均水平。产业持续向“新”发力,前三季度,广西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3倍,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增长1.2倍,工业机器人增长82.5%,集成电路增长46.5%,光电子器件增长24.2%,新产业新产品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过50%。重点行业加快向“绿”发展,广西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7.3倍,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增长1.5倍,新能源汽车增长1.2倍,风力发电机组增长1.1倍。

(五)重点领域投资增势良好

广西积极谋划做好“三个一万亿”工程重大项目,着力挖掘产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投资新增长点。重大项目牵引作用持续增强,黄桶至百色铁路、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防城港白龙核电等项目加快推进,2024年以来,广西争取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投资投向,6个通道重点项目累计获得资金88.7亿元;截至9月底,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16亿元,平陆运河完成投资168.5亿元。工业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广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0.5%,其中9月增长16%,比8月(-28.3%)提高44.3个百分点。新能源项目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广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36.6%,拉动工业投资增长9.8个百分点;其中,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拉动工业投资增长6.3个百分点。

图2 2023年以来广西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走势

(六)升级类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广西积极抢抓消费旺季和重大节庆活动,政银企联动开展汽车、家电、百货、餐饮等各类促销活动,打造一批吃穿用游娱购相结合的消费新场景,有效释放消费潜能。2024年前三季度,广西限额以上批发业同比增长2.4%,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提升9.5个、3.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业、餐饮业分别同比增长7.3%、3.4%,均保持积极回升态势。文旅市场消费热度持续提升,广西借势“小砂糖橘”等热点,积极“引客入桂”,持续推出一批旅游热门线路、热点产品,开展“冬/春游广西”“夏游广西”黄金季推广活动,前三季度,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69亿人次,同比增长17.7%,实现旅游总收入(花费)8058.75亿元,同比增长16.7%;接待入境过夜游客约81.72万人次,同比增长267.1%,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约3.09亿美元,同比增长245%。

(七)外资外贸韧性持续增强

广西围绕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持续推动外贸扩量提质。2024年前三季度,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5217.7亿元,同比增长9.1%,规模总量居全国第13位、西部第2位,增速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8位。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广西“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6.7%,其中家用电器出口同比增长40.1%,电工器材、纺织品、电子元件、汽车出口同比分别增长56.6%、16.3%、49.8%、12.4%。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效应持续增强,2024年以来,累计开行钦州港东至重庆、成都、昆明,防城港至昆明、贵阳,湛江至贵阳等方向的图定线路共12条,开行海铁联运班列同比增长11.36%;前三季度,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完成3.33亿吨,同比增长3.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65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2%,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跻身全国前10位,北部湾港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通向海洋的重要枢纽。

图3 2023年以来广西与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走势

二、2025年广西经济运行环境分析及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一)面临挑战

国际环境方面,2025年,预计全球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将持续走弱或延续疲弱表现,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劳动力市场降温、收入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将影响广西的外贸、消费和投资需求,为广西经济加快回升势头带来较大压力。西方国家保护主义有望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加大我国供应链外迁风险,将对广西产业链和出口表现较好的“新三样”等产品造成较大冲击。国内环境方面,全国性预期信心偏弱、有效需求不足、市场持续动荡等问题仍然存在,受此传导,广西也将面临同样的困境,甚至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短期内释放需求活力仍需继续加码。

(二)发展机遇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下一阶段还将不断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确保各类政策有序推出、相互配合、精准发力,宏观政策将继续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2024年三季度以来,国家持续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将为广西抓好稳增长工作提供有力支撑。2025年,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政策效应不断累积,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广西经济有望持续恢复向好,生产供给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从广西层面来看,2025年,广西将继续聚焦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围绕“一区两地一园区一通道”建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加快推进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随着一系列区域协调、开放发展战略的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领域项目加快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将为广西加快发展注入新的不竭动力。

(三)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展望2025年,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逐步形成组合效应、发挥聚合作用,广西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有望破解制约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经济发展内生动能持续增强,经济有望走出低增长区间,逐步恢复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地缘政治将持续影响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广西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领域加快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综合考虑基数、各项积极政策和不利影响等因素,初步预计,2025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

三、政策调控措施建议

(一)抢抓用好政策窗口期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加快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抓紧推进一批切合实际的具体改革举措。增强政策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重点对接好“十五五”中长期国民经济与社会规划和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用好用足国家各项政策,结合广西实际加快推出增量举措,统筹安排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打好“组合拳”,推动政策靠前发力、项目靠前实施、资金靠前使用,确保政策加快显效。抢抓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机遇,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全力争取各类资金支持。高质量推进“两重”“两新”工作,做好项目申报、审核和资金管理工作,坚持“硬投资”和“软建设”相结合,系统谋划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点项目。

(二)培育壮大产业新质生产力

注重新动能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创新结合,推动形成创新主体多元化格局,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发挥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体系作用,聚焦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方向,高标准谋划建设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持续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聚焦科技创新、绿色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谋划新质生产力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规模和使用范围,确保专项债券资金的高效使用。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的产业合作持续深化,在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三)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推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重点抢抓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机遇,打通服务平陆运河经济带发展大通道,创新开展运河场景招商,推进海陆产业联动、海陆空间衔接,探索打造集工业、生态、旅游、商贸、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经济增长极。抢抓家电补贴、家装补贴政策红利,引导房地产企业配套出台更优惠的销售政策,放大政策效应,更好推动房地产销售市场回暖。借助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政策机遇,通过区市县协同、政银企联动,持续开展中国—东盟国际消费季等一批促消费活动,激活消费市场潜力。持续扩大文旅消费,积极推进“文旅+”“+文旅”发展,丰富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等跨界融合业态,加快推出户外露营、山地越野、低空飞行等特色文旅产品。

(四)持续挖掘外贸新增长点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挖掘贸易新增量,推动稳外贸稳外资,加快培育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积极拓展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锂电池等中间品,以及金属矿、矿砂、煤及褐煤等大宗商品贸易市场。全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深入实施“工贸强基”工程,组织一批内贸工业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涉外展会,帮助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开拓新兴进出口市场。加快保税货物集拼分拨中心建设和保税物流仓储升级改造,推动更多保税物流企业发展集拼、分拨、换包等增值业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院 李美莲 韦武宏 杨丛丛 蓝荣侯] M7UF2dBlsHjQru44ujA0QfPM5CU2KELfFHc/3EYhwrSblQF+yOWzEg9/YKO9VjS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