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之九: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运行分析及2025年展望

2024年以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升“好”的质效,打好打赢“百日攻坚战”,前三季度,全区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积极因素累积增多,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提速增质见效,各领域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经济增长动能逐步增强。

一、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一是全区生产总值保持平稳。2024年前三季度,宁夏实现生产总值3860.4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8.75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768.48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803.20亿元,增长2.8%。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喜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比1—8月快2.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比西部高4.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西部第4位。三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比1—8月加快0.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3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4%、轻工业增长6.2%。

图1 2023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季度累计GDP增速与全国对比

图2 2023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西部地区、全国对比变化

图3 2023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月度累计增加值增速与全国对比

(二)生产形势稳步恢复,产业发展动力提升

从农业看,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前三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3.19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六特”产业产值452.07亿元,增长5.0%。一是全年粮食丰收在望。全区夏粮产量实现增长,秋粮收获进展顺利,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二是畜牧业生产贡献突出。全区肉牛、羊、猪、家禽出栏分别增长18.1%、5.4%、2.8%、3.9%。三是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区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5.0%,园林水果产量增长16.6%,肉产量增长10.2%,牛奶产量增长9.8%,水产品产量增长4.6%。

从工业看,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比1—8月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4%,轻工业增长6.2%。一是制造业快速增长。全区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采矿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7%。二是主要行业支撑有力,其中化工、冶金行业增速喜人,煤炭、电力、电子等行业也持续增长。三是重点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烧碱、电石、化肥等8个重点产品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产品支撑有力。

(三)需求动力稳定恢复,消费市场加快回暖

2024年以来,宁夏抢抓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服务消费等政策机遇,立足宁夏特色优势资源,强化政策供给,持续推动消费市场繁荣发展。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统筹相关金融支持、企业让利等优惠措施,持续扩大政策组合包,政策执行效果不断显现。

前三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60亿元,同比增长3.5%,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比1—8月加快1.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9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77亿元,增长15.2%,比8月加快11.6个百分点。9月,以旧换新涉及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3.9%,比8月加快48.8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增长59.1%,加快7.7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9.6%,加快39.5个百分点。不动产契税电子消费券涉及的日用品类增长3.4%,加快10.6个百分点;书报杂志类增长4.5%,加快33.0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1.0%,加快52.5个百分点;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5.6%,加快12.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销售增势强劲,9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4.0倍。

图4 2023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全国对比

(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一是新兴动能培育成长。从工业看,前三季度,宁夏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从投资看,前三季度,宁夏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1.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7.8%,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0%。从服务业看,1—8月,宁夏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7%。

二是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前三季度,宁夏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8.4%,占工业发电量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6.5%提高到27.9%。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统计,前三季度,全区优良天数比例77.6%,细颗粒物(PM 2.5 )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国家考核的20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5.0%,同比上升15.0个百分点。

三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据宁夏财政厅统计,前三季度,宁夏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2.30亿元,同比增长1.7%,比1—8月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77.03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四是金融市场运行情况良好,金融信贷增势平稳。据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统计,9月末,宁夏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873.98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住户存款6056.01亿元,增长9.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171.34亿元,增长5.5%。2024年前三季度,宁夏金融政策的调整不仅体现在房贷利率下调上,还涵盖了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的贷款增势良好、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的稳中有降等多个方面。具体来看,全区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5%,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6%,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在信贷总量持续增长的带动下,全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02.53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94.4%。

图5 2023—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

图6 2023年2月末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速

(五)民生保障稳健有序,居民收入持续提高

一是城乡就业总体稳定。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前三季度,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9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7%。二是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前三季度,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21元,增长5.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53元,增速4.9%,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7元,增速7.0%,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

图7 2023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季度累计增速与全国对比

图8 2023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季度累计增速与全国对比

(六)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加力,保持稳步推进良好态势

全区深入推进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扎实开展“百日攻坚战”,持续实施四下基层为项目服务工作,紧抓“金九银十”施工黄金期,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提速增效,自治区本级重点项目建设保持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2024年,自治区确定实施本级重点建设项目100个,总投资38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1亿元。截至9月底,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复工96个,开工率为96%,累计完成投资568.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为87.3%,占1—9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1613亿元)的35.3%。64个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37亿元,完成投资414.2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4.9%;21个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8亿元,完成投资100.1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2.8%;6个社会事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4亿元,完成投资48.7亿元,投资完成率为51.8%;9个民生改善工程,年度计划投资12亿元,完成投资5.2亿元,投资完成率为43.4%。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历史原因、自然地理、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发展不足仍是最大的区情实际

在农业方面,农业生产基础仍然薄弱,中低产田占比达到2/3,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69%,新型经营主体发育不够,传统农业占比较大。特别是种子工程滞后,宁夏奶牛养殖品种以荷斯坦奶牛为主,占99%以上;肉牛以西门塔尔及其改良为主,占75%以上;羊以滩羊及萨福克肉滩羊为主,占80%以上;中卫山羊、静原鸡、秦川牛等本地优良品种保护利用有待加强。在工业方面,产业结构资源型、重型化、初级产品比重大的特征仍然突出,产业链条不长、供应链不稳依然严重,造成全区企业受市场需求不足、价格大幅回落、成本持续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影响较大,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在服务业方面,主要表现在社会投资活力不足,服务业领域民营经济占全部市场主体的85%、占服务业市场主体的98%,但服务业民间投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0%。此外,企业竞争实力不足,全区累计注册服务业企业15.5万个,规上限上企业仅1496家,占注册企业的比重不到1%。

(二)投资下行压力较大

一是区级项目多、市县项目少。由自治区本级有关部门、央企和自治区国企实施的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占重大项目比重超过25%,部分市县投资过度依赖区返投资。2024年以来开工的重大项目中,除固原市外,其余地区的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均较去年大幅减少。二是小散项目多、重大项目少。已开工重大项目中,总投资亿元以下的项目个数占全部项目的58.3%,年度投资计划过亿元的项目个数仅占全部项目的23%。全区总投资过百亿项目仅有10个,其中新建项目仅1个,其余9个均为续建项目,且年度计划投资较去年减少77亿元,有效投资缺少大项目支撑。三是意向项目多、落地项目少。中东部及其他地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区已落地企业转出意愿上升,特别是目前尚没有大的招引项目落地,新建项目中,属于招商引资项目不足30%。同时,受价格低位运行、市场需求不足、盈利水平下降等影响,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投资进度放缓,计划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较去年减少7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较去年减少153亿元。

(三)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15~59周岁人口476万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4.8%,劳动力供给总量仍处高位。全区农民工外出务工超80万人,脱贫人口就业超30万人,叠加高校毕业生、失业待业人员等,每年需到城镇就业的劳动力近25万人,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面临较大压力。二是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存在错位,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一方面,企业招工难问题突出,服务员、操作工等一线普工常年短缺,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部分劳动者技能转换需要时间,求职就业难度或将进一步加大。三是部分重点群体就业面临难题。2024年,区内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超过6万人,预计区外高校宁夏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0.9万人,求职小程序登记0.2万人,合计突破7万人,总量和增幅再创新高。农村低收入人口集中享受各类优惠政策,更愿意享受公益性岗位,或就近就业、零散务工,不愿外出务工。人口老龄化加深,大龄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偏弱,市场求人倍率偏低。

三、政策建议

(一)加强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实施产业振兴战略,聚焦“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加快建设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实施产业链培优强基工程,依托全国重要新材料生产基地、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等平台载体建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二是实施特色农业品质提升工程,高水平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着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擦亮中国“枸杞之乡”“滩羊之乡”“高端奶之乡”品牌,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三是实施服务业扩容提质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培育一批产城融合服务业集聚区。

(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在项目上挖存量、扩增量、强变量

项目建设是一篇大文章,抓项目就是抓机遇、促发展、谋未来。应当聚焦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新热潮,力争开工项目早建成、在建项目早竣工、投产项目早达效,统筹力量、靶向服务,极力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同时,加快国家支持领域的项目审批进度,推进已批未建项目尽快开工,谋划储备一批新项目。在做强做长制造产业链、继续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新基建、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和乡村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对全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因地制宜探索开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夯实经济基本盘拓展广阔空间。围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任务,积极布局新型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项目,加快低成本储能、新能源跨区输送、电网改造等相关项目谋划和建设。

(三)突出需求拉动消费,激发消费活力

一是加力落实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完善汽车、家电、住房等消费补贴政策,确保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企业和百姓。继续支持汽车报废更新和个人消费者乘用车置换更新、家电产品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购置、智能家居消费,以及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引导电商企业、品牌商家、龙头商贸企业参与新业态新模式引流促销,突出线上线下融合助力和数字场景创新赋能,针对不同人群举办多样、丰富多彩的消费促进活动,激发群众品质消费热情和新型消费活力。同时做好消费服务优化,加强与新媒体平台合作,规范餐饮市场价格和市场秩序,持续巩固良好的消费环境。二是立足宁夏旅游资源禀赋,聚焦全域化提升、全产业发展、全业态融合、全季节体验、全流程服务、全媒体营销、全方位辐射、全社会参与等“八全”动力主阵地讲好宁夏故事,吸引更多游客来宁。用好“星星故乡”“塞上江南”等IP,提升宁夏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谋划文化旅游活动,从而拉动旅游消费。

(四)在城乡发展上扬优势、补短板、拓思路

健全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优化配置土地供应,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学习借鉴我国东部城市房地产试点政策新思路,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持续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强化县域公共服务供给,以城乡融合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返乡青年发挥自身优势,促成县域经营主体新技术新业态生根发芽,带动乡镇和农村在批、零、住、餐等生活服务类领域交易增长。依托以工代赈项目向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五)强化民生服务,弥补民生短板

一是强化民生工作的力度。应当看到,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助力。新形势下,解决好民生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发展、加大投入,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做大蛋糕”,关键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确保有能力去做改善民生的工作。二是强化民生工作的力度。近年来,全区民生不断改善、生活品质逐步提升,幸福生活持续升级。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实施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建设一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一老一小和全民健身项目。三是强化民生保障的底线。宁夏养老、医疗、失业、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仍有不少短板。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作,加强养老、托育、三孩生育等配套支持措施制定和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信息中心 冀 平 靳 婧 杨晓庆] tgsSyw8AUMXA+3A4P6uI+BZCT7Osp37KYBVTCRPXzg+vawh81O98ucwGoqt9lJh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