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之七:
2024年陕西省经济运行分析及2025年展望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陕西省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陕西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全省上下持续加大稳增长工作力度,积极调度高质量项目建设和稳增长稳就业情况,加快推进“两重”“两新”等政策落地,陕西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陕西省经济增长呈稳中趋升态势

2024年,陕西省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速分别为4.2%、4.3%、4.6%,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0.7个、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与国家平均水平相近,陕西省经济增速与全国均值差距呈缩小趋势。

图1 陕西省和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速

(一)农业生产平稳有序

编制完成《陕西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2023—2035年)》。印发《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通知》,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地管理与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法》陕西实施办法修订工作,推动开展澄城县、华阴市、渭南市高新区、麟游县、三原县、吴起县吴仓堡镇、韩城市新城街道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夏粮总产量467.4万吨,同比增长0.8%。畜牧业稳定恢复,其中禽蛋产量同比增长6.3%。

(二)实体经济提速增质

前三个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2023年明显走高,同比增长7.5%,恢复到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印发《关于建立省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并强调“链长制”对产业链提升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产业链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产业链扩面提质,全省34条重点产业链稳步提升。累计培育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1126家、产业链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1家、省级链主企业120家;建立产业链“一链一清单”,确定投资1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300个。

图2 陕西省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三)服务业较快发展

前三个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3.5%和3.6%,增长相对平稳。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3.8%,均保持较快增长。推出“2024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三秦四季 畅旅欢歌”“2024陕西省夏季暑期文旅消费季暨第八届陕西旅游消费季”等旅游主题活动,带动餐饮、交通等行业较快发展。

图3 陕西省和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四)投资增速稳中趋升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23年负增长的低平台上回升,增长3.7%,高于全国均值0.3个百分点。本年施工项目个数、本年新开工项目个数、全部投产项目个数分别增长5.8%、1.1%、2.1%,回升至正增长区间。600个省级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55.6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79%。继续加大民间投资支持力度,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新开工民间投资项目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对纳入贷款贴息支持范围的民间投资项目,根据项目实际投放贷款金额,在各季度下达贴息资金,民间投资增长7.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6个百分点。

图4 陕西省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五)消费市场相对平稳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5%、4.6%、4.4%,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2个、高0.9个、高1.1个百分点。出台《陕西省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陕西省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陕西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措施》《陕西省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推动全省范围内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活动深入开展。截至9月28日,累计提交汽车报废更新申请18690份,新政策出台后,补贴申请量每天超过600辆,拉动消费37.4亿元;累计核销家电、家装厨卫消费补贴分别为4513万元、910万元,拉动消费2.5亿元、4770万元。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商品零售的23个大类中超六成商品零售额保持正增长。开展2024秦乐购“陕靓焕新”行动以及“五一”“6·18”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持续加快消费升级步伐。组织实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项目,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在全国率先实现各市区全覆盖。评定15条“陕西商旅名街”,西安市列入全国首批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

图5 陕西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

(六)改革开放水平提升

陕西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围绕政务服务、产权保护等10个领域,按照“2+3+4”的工作布局,推出162项“小切口”改革,打造“1+10+N”改革创新体系。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2项典型做法在国家营商环境专项督查中受到通报表扬,西安、宝鸡、商洛、汉中、榆林等地7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见实效,9月底,187项具体任务已完成95项,完成率达51%。经过改革,99.8%的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95.4%的企业制定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制度。陕西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65个创新案例,“科技创新‘五力’新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2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首创“二手车出口+中欧班列+综保区集结+启运港退税”业务模式,首只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成功落地。中欧班列(西安)已开通国际运输干线18条,实现欧亚主要货源地全覆盖,构建起成本低、效率高、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前三季度,中欧班列(西安)开行达到4041列,同比增长33.4%。

(七)经济下行压力犹存

一是非能源工业运行压力仍较大。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速走出2023年负增长低谷、回升至4.5%,但是电器机械和器材、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等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1.6%、2.8%、4.2%,是影响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速进一步回升的主因。截至2024年9月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584.61万户,同比增长2.4%,增速较2023年同期低7.85个百分点。

二是部分领域投资持续负增长。第三产业投资2024年4月以来持续负增长,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从2023年6月和7月出现较为持续的负增长(个别月份为正增长)、降幅逐渐收窄,高技术产业投资自2023年11月开始负增长且降幅呈扩大趋势,这些领域投资增长低迷,对全省投资增长形成下拉效应。

三是汽车等消费恢复速度放缓。2024年8月以旧换新政策处于调整窗口期,汽车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较浓,8—9月销售均有回落。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五金电工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机电产品设备类、棉麻类等商品零售额仍为负增长。

结合各大机构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4.5%~5%的增速,综合考虑陕西省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以及近年来与全国经济增速的相关性,预计2024年陕西省生产总值增速可能在4.8%,经过努力争取达到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接近5%。

二、国内外环境的研判

(一)全球经济形势复杂

2025年,全球将面临地缘政治冲突易发频发,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市场动荡风险加剧,多国债务高企或将影响经济的可持续性,存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碎片化趋势持续以及气候危机加剧等风险;有利因素主要是科技进步、环保意识增强和绿色经济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快速增长等,挑战与机遇将共同影响全球经济走势,发展中国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总的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处于复苏通道,但增速比较缓慢且不均衡。

(二)国内经济稳中有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将加快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加快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中国超大规模市场需求的巨大潜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等因素,均能够在较长时期支撑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家出台的“两重”“两新”政策、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措施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国内外需求相对疲软、全球行业增长冷热不均、国内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要素流动仍受制约等不利因素也依然存在,需要在不断发展中逐渐破解。综合来看,中国高质量发展将继续坚定不移地稳步推进,也将持续为世界经济贡献“稳”的支撑和“进”的动能。

三、2025年主要指标预测及展望

国家出台的《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等战略,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等举措,将为陕西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提供新一轮战略机遇,以及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结合陕西省委、省政府深化“三个年”活动和发展“四个经济”等举措,2025年陕西经济以不低于2024年的态势增长是值得期待的,生产总值努力实现5%以上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5%或更高。

四、确保经济稳健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落实稳工业措施,强化经济发展韧性

一是抓实抓细帮扶企业。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对省内重点企业建立稳增长、调结构“一帮一”工作机制。用足税收优惠、失业保险降费、社保补贴等减负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电力装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行业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链相关企业实施设备升级、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及安全水平提升行动。提高光子、氢能、无人机、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链发展水平。三是聚力产销精准对接。围绕重点产业链、省级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促进省内大中小企业产品配套集聚发展。

(二)助推有效投资增长,夯实经济硬支撑

一是促进形成项目投资良性循环。用足用好各类招商平台、对接机制,争取签约落地更多优质项目。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真实开工,加速资金使用兑付。推进分子医学等大设施及山阳、佛坪等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年底前开工建设,西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扩产(集贤)、榆林金泰化学合成树脂等项目尽快投产。二是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组织与民营企业开展交流沟通,做好诉求跟踪督办工作,切实回应企业关切并及时解决有关问题。三是强化项目动态管理。夯实工业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项目投资调度科学性,做好在建项目偏离度监测分析,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四是谋划储备重大项目。以中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政策为契机,着手谋划储备2025年项目,推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为投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三)推动消费升级,培育经济增长主动力

一是落实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加大对汽车、智能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焕新升级的支持力度。统筹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补贴审核、资金兑付等工作。二是聚焦煤炭、石油、金属等重点领域,“一对一”服务好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支持国企规范开展批发业务,促进批发业降幅继续收窄。三是高水平高标准高规格办好陕西的重点展会,提升教育、医疗、家政、养老、汽车、房地产、智能家居、文旅等领域品牌展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多样化招商活动

一是深挖“新三样”、成套设备的出口潜力。巩固新能源汽车、光伏、集成电路等产品出口优势,培育平板显示、智能终端、输配电设备、医药等新的出口增长点。鼓励隆基等光伏企业加快新品研发并形成新的市场竞争优势。组织地方法人银行拓展对俄结算渠道,持续探索开展对俄易货贸易,支持西安中航汉胜航空电力有限公司、应用材料(西安)有限公司和优仪半导体设备(西安)有限公司等申请保税维修试点。二是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一区一案”推动综保区建设,优化提升航空、铁路、电子三大口岸,争取榆林机场口岸正式开放。支持陕西企业深化互联互通,合作共建国际物流节点、物流园区和海外仓,提升中欧班列本地货源占比。三是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按照全国招商新政策和新要求,落实《陕西省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方案》,逐链条梳理招商目录,灵活运用以商招商、展会招商、敲门招商、裂变招商、盘活招商、专班招商等方式,力争更多的链主型企业、上下游优质配套企业落户陕西。

[陕西省信息中心 田静莉 江 果] wzzTEr52vCSWAWIDMR1KY8ubL5XPbv/tB4uhPtlOHZVv0EyhowrUTOyMGAmoMt8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