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之五:
2024年贵州省经济运行分析及2025年展望

2024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时期,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内需求的不足以及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全省上下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推动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成效加快释放,全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积极因素不断累积,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展望2025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落地,发展活力和动力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将不断夯实。

一、2024年前三季度贵州省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6052.9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3.42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781.13亿元,同比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8108.35亿元,同比增长4.4%。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个、2.4个、2.2个百分点。

图1 2024年前三季度贵州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稳健态势

从经济增长看,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5.5%、5.3%、5.2%,季度间波动幅度并不大。从就业看,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7.14万人,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从物价看,CPI同比由上半年下降0.1%转为前三季度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呈现温和回升的态势。

(二)生产供给持续增长,产业发展稳中有进

农业生产平稳。茶叶、园林水果、猪肉等农产品生产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8%,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贡献较为突出。规模以上工业有七成行业实现增长,其中,煤电烟酒传统产业增加值合计增长7.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9个百分点;原材料制造业增长23.1%,拉动增长2.7个百分点。“六大产业基地”较快增长,“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前三季度,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增加值同比增长9.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0个、1.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87.7%,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5个百分点。其中,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达到两位数增长,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3.9%和10.6%。

服务业平稳增长。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4.4%,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旅游、金融存贷款等指标增势平稳;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提速增长,前三季度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加快0.6个、0.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降幅收窄,增加值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4个百分点。

(三)需求动力稳步提升,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消费潜力加快释放。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3%。在相关政策撬动下,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5.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5.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供需两旺,产量、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6.8倍、18.5%。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6%,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0.5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32.4%,其中工业项目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2.2%。

进出口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全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出口总额增长9.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4.6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增长17.8%。

(四)积极因素持续汇聚,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转型升级态势明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巩固了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的基础。技改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表现活跃。前三季度,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4.4%,增速高于工业投资4.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7.4%。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4%,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8.4%。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日益深化。前三季度,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7.7%,比上年同期加快17.0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7%。

能源供给得到充分保障。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6.9%,有效满足了生产生活用能需要。其中,水力发电量增长45.8%,新能源发电量增长15.6%,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8.6%提高到36.2%,能源供应清洁化、低碳化持续加力。

部分行业、领域市场预期边际改善。9月,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扭转了2024年以来连续负增长的态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自5月以来降幅逐月收窄,前三季度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7个百分点。

(五)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0.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企业经营效益改善。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62.8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31.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15.2%,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5.18元,同比减少0.54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9.24元,同比减少0.40元。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0%、7.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行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但也要看到,受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内外部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基础仍需巩固。

(一)市场预期仍然偏弱

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较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消费增长动能有所放缓。贵州居民当前收入增长缓慢、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偏弱,成为制约消费平稳增长的关键因素。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截至9月末,全省住户存款余额接近3.8万亿元,较2023年增加2509亿元,居民储蓄意愿持续增强,消费的积极性相对较低,消费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二)稳投资面临较大压力

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长放缓,特别是省级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额和数量显著下降。与2023年相比,2024年省级重大工程项目数量减少了1072个。其中,“四化”、基础设施、民生项目数量比上年分别减少22.57%、32.91%、37.46%。这一骤减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正在严格控制并化解债务风险。

(三)营商环境仍需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与经营主体的期望相比,贵州营商环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市场环境欠佳,法治化程度不高,民营企业权益保护不足;政务服务水平需提高,服务意识薄弱,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还不能完全实现;惠企政策广度和力度不足,政策内容不够具体明确,理解和执行存在差异,政策兑现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企业受益。

三、2025年经济运行环境分析及预测

展望2025年,贵州经济将迎来多重机遇与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发展。

(一)环境分析

1.全球经济步入持续低增长轨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和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3.2%,并且这一平稳增长的趋势将延续至2029年,届时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1%。报告称,全球通胀形势好转,全球平均通胀率从2023年的6.7%降至2024年预测的5.8%和2025年的4.3%。预计到2025年底,全球大多数经济体将达到或接近通胀目标。虽然全球通胀数据向好,但经济下行风险仍在增加。地区冲突,尤其是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的升级可能对大宗商品市场构成严重威胁。此外,2024年是世界大选之年,全球将有76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大选,覆盖了全球41%的人口和42%的GDP,而新当选政府可能会对贸易和财政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也给全球经济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2.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稳健推进

我国现在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就是要推动发展方式转型,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从创新发展上来讲,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3.3个百分点。从协调发展上来看,无论是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还是区域结构,都继续在优化。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增加值的比重在继续提升。从需求结构来看,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继续提高。从绿色发展上来讲,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产品产量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生产和消费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从开放发展上来讲,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经济保持6.2%的增速,且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增速高于平均增速。从共享发展上来讲,居民收入前三季度实际增速略高于GDP增速,而且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粮食安全、能源保供取得新的成效,2024年粮食生产继续取得新的丰收。从这几个维度看到,中国经济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长的前提下,经济发展的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的大趋势没有变。

3.贵州经济机遇挑战并存

总的来看,国内外大环境对贵州省发展总体有利,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为全省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央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动共同富裕,为全省后发赶超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央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为贵州省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贵州省特色产业、基础设施、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凸显,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清醒看到,贵州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创新能力较弱,人才支撑不足,产业链条不健全,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滞后等短板弱项。

(二)2025年贵州经济预测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背景、宏观政策取向,以及贵州经济运行面临的压力与动力,综合判断分析预计2025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左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4%、7%和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8%左右。

表1 2024—2025年贵州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四、对策建议

下阶段,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的精神,加快推进中央与省委制定的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实施,扎实推动全省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趋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一)壮大工业经济,增强稳增长优结构的动力

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升行动,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一是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富矿精开”和“电动贵州”建设,加快布局发展新能源电池、新材料、先进装备等新兴产业,更好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企业培育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增量”。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在建项目投产达产,形成新的增量。挖掘市场潜力,努力扩大现有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强化企业帮扶确保稳住“存量”。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帮扶,深入了解营业收入持续下降企业的困难问题,做到“一企一策”“因企施策”,使政策措施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依法依规解决企业现实困难。

(二)抢抓数字机遇,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抓住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高质量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抢新机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快打造全国算力高地。坚持“存算一体、智算优先”,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优化数据中心效能,推进华为云、中国电信等智算中心建设,做大智算中心集群。二是加快打造全国数字融合赋能高地。依托华为云盘古大模型,聚焦酱酒、煤矿、化工、新材料、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8个重点行业,大力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改造升级,形成一批低成本、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引领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三是加快布局培育未来产业。发挥智算规模和数据要素优势,加快发展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人工智能基础产业,着力突破旅游等行业大模型产业,大力发展北斗、元宇宙、平台经济、渲染、电竞、动漫等新产业,塑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三)拓宽投资渠道,激发消费市场潜力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一是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提存量与引增量并举,继续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有力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做实项目谋划储备和要素保障,积极对接国家政策,深入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有效益的项目,实现投资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发挥政府性基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二是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以“9+2+2”“特意性”资源为重点,丰富完善旅游业态。做好文旅、体旅、桥旅、商旅、酒旅等融合发展大文章,因地制宜开展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体育赛事,更好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三是持续扩大重点领域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常态化开展酒商、酒车、酒菜联动促销。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汽车“以旧换新”,长效推进成品油市场整治,持续推动绿色、智能家居家电换新,提振汽车、成品油、家庭装修等消费。培育壮大电商等新型消费。

(四)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加大产业招商力度

坚持招商、安商、稳商并重,健全以企业家获得感为导向的营商环境制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深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措施。健全多层级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用好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二是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大改善。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提升审批办事效率、优化政务服务方式、持续营造良好氛围,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整治行动,畅通问题发现和处理的渠道,做好分流转办,做好跟踪、反馈、统计和报告等工作,有效解决一批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承诺不兑现等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开展企业家关怀计划,提升企业家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全力抓好产业大招商。依托各地能源、矿产、生态、生物、气候等比较优势,紧盯目标龙头企业,围绕已入黔“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招商,健全在谈重大项目和签约重大项目落地协调督办机制,以资源引投资、以市场换产业,精心谋划引进一批市场需求大、带动性强的项目。

[贵州省信息中心 段 倩] CX7PHkWv3bLIg6ejBuwNelzfjBXaSiOY0jdugD6OcQQbMitDXreFIJBttXNsV2H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