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之四:
2024年四川省经济运行分析及2025年展望

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四川省上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加快推动稳增长政策落地实施,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2024年四川省经济运行分析

(一)总体情况

2024年以来,四川省经济延续高于全国的态势,总体呈现增速高于全国、三季度增速高于二季度、前三季度领先全国,幅度高于上半年的特征。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441.8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居前十经济大省第6位,比全国的优势由上半年的快0.4个百分点扩大为快0.5个百分点。

图1 2023年以来四川与全国地区生产总值分季度同比增速

(二)生产供给保持稳定增长

1.农业稳中向好

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082.6亿元,同比增长2.8%,与上半年持平。小春粮油喜获丰收,晚秋生产有序推进,生猪价格回暖、牛羊禽出栏量降幅收窄,其中生猪存栏连续8个月回升。水果、茶叶、蔬菜等经济作物增产势头强劲,其中,水果产量1166.6万吨,同比增长8.4%,茶叶产量43.9万吨,同比增长6.6%,蔬菜产量4204.5万吨,同比增长4.1%;水产品产量132.7万吨,同比增长4.7%。

图2 2023年以来四川与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季度同比增速

2.工业较快增长

2024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经历了从平稳开局到稳中下行,再到触底回升的过程。前三季度,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15801.1亿元,同比增长5.6%,较全国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较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较全国高0.6个百分点。全省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78.0%,比上半年提高4.9个百分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长10.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其中动力电池、钒钛产业分别增长41.7%、18.4%,连续多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单晶硅、多晶硅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1.9%、45.7%。六大优势产业增长6.7%,其中装备制造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分别增长10.3%、9.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稳定在四成以上。食品轻纺、医药健康产业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1个、1.6个百分点。

图3 2024年以来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3.服务业平稳运行

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4558.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0%,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增速居前十经济大省第1位。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688.2亿元,同比增长19.8%,高于全国9.7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704.6亿元,同比增长12.5%,比上半年快3.2个百分点。1—8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的营业收入增长29.2%,同比增速比全国高18.4个百分点。

图4 2023年以来四川与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季度同比增速

(三)市场需求稳步扩大

1.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升

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9%,扭转连续5个月下滑态势,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0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3.8个百分点,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有24个实现增长,22个增长超过两位数。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5%,自2023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反超全国0.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3.2个百分点,高于投资增速8.1个百分点。700个省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94.1%。

图5 2024年以来四川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

2.消费稳步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67.6亿元,同比增长4.4%,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增长4.1%,较8月加快1.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餐饮收入分别增长6.8%和22.4%,增速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分别高3.5和14.4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连续1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图6 2023年以来四川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季度增速

3.外贸增势较好

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7510.6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列全国第8,同比增长10.4%,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居前十经济大省第2位。其中,出口4356.4亿元,同比增长2.1%,汽车、工程机械、医疗仪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速均达到两位数,平板电脑、鱼油、锂镍钴锰氧化物等商品出口规模全国领先,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比重均超三成。进口3154.2亿元,同比增长24.2%,居全国第3位、前十外贸大省第1位,集成电路、电脑及其零部件、半导体制造设备、消费品分别增长29.9%、151%、836.1%、47.1%。

图7 2024年前三季度四川主要贸易伙伴

(四)关联指标支撑稳健

财政金融平稳运行。2024年前三季度,四川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6%、3.4%。9月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1.2%,居前十经济大省第2位,增速快于全国3.6个百分点,本外币各项贷款累计增加9527亿元,稳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税电指数处于景气区间。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景气度税电指数为104.5,其中,生产指数为105.0,销售指数为104.0。企业用电开票保持增长,用电量、开票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4%、3.7%。经营主体保持增长,9月末实有经营主体912.7万户,其中涉税经营主体490万户,增长10.2%。

图8 2024年以来四川经济景气度税电指数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持续回升压力较大

重点行业持续承压,农副食品、纺织、家具等消费品行业持续低迷,钢铁、水泥等建材行业下滑明显,汽车行业仍在深度调整,产量下降15.5%,增加值仅增长4.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24个月下降,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11.1亿元,同比下降15.6%。

(二)投资增长放缓趋势依旧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迷,2024年前三季度下降11.1%,拉低全省投资2.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3%,占比超八成的道路运输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下降4.5%、8.3%,拉低全省投资1个百分点,短期内实现正增长压力较大。重点市(州)支撑不足,投资体量较大、前期增长较好的成都、德阳前三季度增速较1—8月分别回落0.3个、2个百分点,宜宾、泸州、广安、乐山、凉山5个市(州)仍负增长。

(三)消费市场有待提振

居民消费意愿仍然不强,防御性存款持续增加,9月末全省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长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增长3.7%,比消费增速低0.7个百分点,石油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下降0.9%、6.1%,百强企业零售额下降0.1%。餐饮收入逐月放缓,9月增长4%,年内首次低于消费增速。

三、2025年四川省经济运行环境分析及展望

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能偏弱,全球经济碎片化程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地缘政治扰动持续,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全球经济面临着不确定因素,IMF等国际机构最新预测,全球经济增速2024年将放缓至3.2%。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调整的阵痛正在释放。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市场预期逐步改善,“稳”的态势有效延续、“进”的步伐坚定有力、“好”的因素正在累积,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等有利条件依然较多,主要经济组织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预期。从四川省看,全省经济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在延续、积极因素在累积,随着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和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6条措施落地见效,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建产能稳步释放,市场信心逐步回暖,全省经济有望保持稳步恢复、稳中向好发展势头。

展望2025年,“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川交会叠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将带来更为强劲的战略牵引力和政策带动力。四川省积极抢抓新发展机遇,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加快布局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为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提供有力支撑,经济稳增长基础厚实、后劲十足,预计2025年经济增速仍将保持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

四、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主动对接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结合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抓紧梳理一批拟争取国家支持的具体事项,提高政策落实和对接争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落实落细稳增长“16条”、房地产“10条”等已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尽快细化制定配套细则,推动政策终端见效。

(二)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聚焦“十四五”规划投资方向和“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紧盯“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投向,加强项目包装策划,分级分类形成项目清单,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全力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在做好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接续实施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科技、产业、安全、民生等领域,高质量策划储备一批项目。协同联动做好要素保障,推动已落实资金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争取引大济岷等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建设。用好重大项目分级协调、“面对面”办公等机制,高效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落实“六个一批”机制,加强项目调度和要素保障,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三)着力稳住工业向好势头

用好“建圈强链”推进机制,围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15条重点产业链,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精准招大引强,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组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促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支持航空航天、新型显示等产业发展壮大,多措并举稳住白酒、计算机、装备制造等体量大的行业,将要素向新升规入统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倾斜。以降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拖欠企业账款等5个专项治理,推动营商环境综合性政策、“小切口”改革创新举措、交办问题“三张清单”落地。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探索建立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增信赋能。

(四)促进服务业和消费高质量发展

开展服务业“转企升规”攻坚行动,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推动现代物流、大数据、软件、游戏、电竞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千方百计稳住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加大以旧换新政策实施力度,强化兑付时限刚性要求,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持续释放政策带动效应。统筹促消费与惠民生,挖掘文旅、医疗、“一老一小”等服务消费潜力,探索房票安置等方式撬动住房需求。创新开展“消费+”活动,激活本土消费、吸引外来消费。

(五)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地方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全力推进保交房,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加大对安全风险突出、事故易发多发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监管力度,完善灾害风险识别、评估、监控、预警、处置机制,统筹做好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等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有效降低灾害风险和损失。配合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项工作,抓好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扎实开展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工作。

[四川省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程 娟 黄 馨 于文慧 李 欢] 8wAuqXZd9RcECFEjBRGg4zNbxG2eTfdlDGFfSW2IGwmP3NvKtaefFerC4WepCC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